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土右旗 “五大工程”促進鄉村振興_天天觀焦點

2023-06-02 08:32:52來源:包頭新聞網  


【資料圖】

近年來,土右旗把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五大工程”,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走深走實。

村“兩委”干部“火車頭”工程,提高基層組織“引領力”。圍繞落實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培訓計劃,建立6個鄉鎮黨校開展常態化培訓。實施百名村黨組織書記和后備干部“頭雁計劃”,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村黨組織書記。推行村干部“五線問責”制度,常態化開展督查指導。儲備村級后備干部850名開展幫帶培養、定崗鍛煉。每月開展黨建現場觀摩會,學習經驗、交流借鑒。開展三屆抓黨建促發展“比武爭星”活動。

村集體經濟“黃土生金”工程,激活產業發展“源動力”。制定鄉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高效運營29個中央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累計在145個村實施35萬畝“黃土生金”工程,為村集體創收600余萬元。探索開展強村公司、飛地分紅、產業園區發展模式,輻射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結合“萬企興萬村”行動,針對全旗49個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點村實施“四包五帶一強”措施,破解發展難題。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述職評議考核內容,村干部干事創業動力明顯提升。2022年底,全旗20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2萬元以上,總收入4358萬元。

黨群服務中心“凝心聚力”工程,提升服務群眾“向心力”。建成“1+9+N”旗鄉村三級黨群服務中心,每年打造不少于10%的黨群服務中心效能提升示范點,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服務效能提升。制定農村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導則,細化五大類35項具體內容,騰退整合辦公室,常態化開展黨員學教、文體娛樂、送醫下鄉等活動。深化農村黨員“掛牌亮身份”工作,開展志愿服務。

456工作法“常態長效”工程,增強黨群干群“凝聚力”。建立“四進家門”“五措梯進”“六項保障”工作機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解決民情事項1200余件。健全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體系,在201個村劃分網格973個、配備網格員1003名,村“兩委”干部全部兼任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和包聯幫扶工作。提高農村聯系服務黨員群眾微信群覆蓋率和服務效率,持續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

人才工作“內挖外引”工程,凝聚引領發展“新動力”。實施人才工作“領航”計劃,建立1600余人的人才信息庫和1200余人的需求目錄,搭建平臺、精準對接。推動產業人才融合發展,引導騎士乳業等農業企業與北京農學院、內科大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5個。建成敕勒川現代農業博覽園200畝設施園藝種植示范區,綠蒙農牧業等7個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200畝農作物研發成果轉化區。構建以旗農廣校為核心的“一主多元”高素質農民培訓體系,重點培養13名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和本土企業家,培育經營管理、種養殖等實用人才2000余人。建設人才公寓111套,引進農業人才482人,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特約記者:鐘海濱;通訊員:張磊磊;編輯:張飛;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