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客車企業瞄準新能源卡車賽道 跨界“奪食”勝算幾何

2021-09-16 09:10:36來源: 中國汽車報  

新能源風口之下,客車企業正在掀起“跨界”造卡車的熱潮。從工信部最新發布的第34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可以看到,本批牽引車新品申報的企業中,宇通客車、南京金龍赫然在列。

其實,早在2020年第338批新車公告中,蘇州金龍就申報了一款燃料電池半掛牽引車,明確發出了向重卡市場進軍的號角。近來,中車電動、海格客車、中通客車以及廈門金龍等企業的卡車產品也曾多次出現在公告中。如今,宇通客車、南京金龍的牽引車產品再次上榜,無疑釋放了客車企業集體向卡車市場進軍的決心。那么,這些客車大佬的“跨界”,是否會威脅到傳統卡車企業的市場地位?

客車企業跨界卡車圈背后的邏輯

這些老牌客車企業玩起“跨界”,看似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近幾年,受高鐵、私家車以及民航等出行方式的沖擊,公路客運的市場需求不斷萎縮,整體銷量“跌跌不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旅游業一度陷入停滯狀態,加之海外疫情蔓延嚴重影響汽車出口,導致被寄予厚望的旅游客車和海外客車市場也遭受重創。

據中汽協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客車市場年銷量同比下降4.9%。其中,大中型客車市場同比下降27.2%,銷量創5年以來的新低,尤其是公路客運市場,其降幅高達46%。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新能源客車的困局已然出現,新能源公交車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收窄。今年上半年,國內客車市場雖然逐步回暖,但大中型客車市場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總體銷量情況甚至不及疫情前的水平。

在嚴峻而又復雜的行業形勢下,客車企業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即便是頭部企業的銷量也談不上理想。相較之下,重卡市場卻是風景獨好。2020年,我國重卡市場不僅率先擺脫疫情影響強勢復蘇,還創下了全年銷量歷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依舊延續了高增長的態勢。

“重卡市場的體量遠遠大于客車市場,而且在新基建、淘汰老舊車輛等利好政策的助力下,整個市場依然處于穩步增長期。這對于主營業務陷入瓶頸的客車企業而言,該市場的誘惑力極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認為,客車企業紛紛進軍重卡市場,不僅是出于實現技術升級,全面拓展商用車市場版圖的需要,更是其擺脫困境、謀求新出路的重要嘗試。

瞄準新能源卡車賽道

從此次宇通客車、南京金龍申報的卡車新品來看,兩家企業布局的重點均在氫燃料電池、純電動以及換電卡車領域。

“事實上,在推進商用車電動化的進程中,客車企業是先行者,客車的新能源化率也遠遠高于卡車。近年來,卡車制造商雖然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但尚未形成商業化路徑和規模。”業內專家譚秀卿認為,曾因獲得高額補貼而實現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如今已進入發展瓶頸期,而新能源卡車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潛力巨大,客車企業試圖通過抓住新能源這個“牛鼻子”,實現從客車向卡車的快速跨界融合,無疑是明智之舉。

“客車企業涉足卡車領域絕非‘意氣用事’”。鐘渭平認為,對于客車企業來說,布局卡車領域是其拓展新市場、擺脫困境的最佳途徑。“目前在卡車領域,傳統燃油車的競爭格局已基本穩固,頭部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即便是外資卡車企業也難以撼動各方雄霸的地位。而在新能源卡車賽道上,各路玩家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且客車企業在純電動、氫燃料電池領域積累了不少經驗,更容易大顯身手。”他說。

跨界造車沒有想象美好

在乘用車領域,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已成為車圈的新常態。如今,客車業巨頭也要上演跨界“奪食”的戲碼,究竟勝算幾何?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告訴記者,就電驅系統等關鍵部件來看,新能源卡客車的技術標準以及相關性能要求大致相同,而且造車的底層邏輯也是相通的。在車身部分,卡車車身制造的技術難度并不大,同時零部件也高度市場化,卡車應用的空氣懸架、自動擋、緩速器等新技術,在客車領域也已較為普及,所以對于客車企業來說,技術應用層面也不是無法突破的難題。在生產方面,客車生產是多品種、小批量,而卡車生產則是少品種、大批量,所以客車生產組織的難度比卡車更高,而且對交貨周期的把控也更精準。綜上來看,客車企業進軍卡車領域前景可期。

“客車企業‘跨界’造卡車,不僅可以提高經營收益,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還可以推動卡車行業的技術發展。短期來看,客車企業進軍卡車市場,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行業而言都是利好的。但隨著新能源卡車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客車企業的短板或許就會逐漸暴露出來。”客車行業專家指出,客車企業生產卡車的難度并不大,但想要在每個環節上都做到盡善盡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鏈條上某個環節出現紕漏,不僅會影響品牌力,還可能會一敗涂地。

對此,鐘渭平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新能源卡車的新賽道并非坦途,客車企業將面臨三大難題。首先,卡車和客車的銷售模式不同。卡車銷售主要依托經銷商網絡,而客車則是直銷模式。雖然客車企業在全國各地有服務站,但幾乎沒有經銷商,這是一大制約因素。對于客車企業來說,車輛售后服務網點、經銷商渠道的布局是一大難題。其次,卡車司機對于車輛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如果客車企業想要實現大批量生產且產品可靠性達標,要么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生產線,要么依靠第三方代工生產或者收購其他有資質的企業。但無論哪種方式,車輛生產成本肯定十分高昂。再者,卡車銷量與貨運市場行情并不存在正向關系。雖然近年來卡車銷量突飛猛進,但貨運市場卻越來越不景氣,用戶對于車輛的價格依舊敏感。目前,新能源卡車的價格非常高,購買這類車輛的用戶群體多為企事業單位,多用于城市環衛等領域。因此,對于客車企業而言,下重金推出的產品很可能在短時間無法打開市場,而且也無法很快得到回報,未來新能源卡車能否被市場接受也是一大問題。(李亞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