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現代汽車迎來史上最大規模調整 電動化進程再提速

2021-12-31 09:10:09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電動化浪潮的興起令內燃機逐漸走向下坡路,沒人知道它還能持續多久,但繼續在內燃機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是否還有意義?現代汽車集團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近日,《韓國經濟新聞》引用韓國汽車業內消息來源報道稱,現代汽車集團已經果斷決定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研發總部架構調整,廢止集團研發總部內的內燃機研發中心,今后不再推出全新的內燃機車型,而動力總成團隊將全面重組為電動化研發團隊,并新設電池研發中心。

對此,現代汽車集團方面沒有給出明確回應,但同時也沒有辟謠,一切似乎盡在不言中。

大規模研發及人事調整

說起現代汽車集團的研發總部,也就是業內熟知的南陽研究所,其于1986年建成,相當于該集團的“大腦”,目前擁有1.2萬名研發人員。發動機和變速器是南陽研究所的核心所在,而內燃機研發中心的前身是現代汽車1983年成立的內燃機開發室。1991年,在南陽研究所,現代汽車推出了韓國首款獨立開發的發動機阿爾法(α),之后30年間,γ發動機、S柴油發動機等一系列新品的推出,支撐著現代汽車集團成為世界知名的車企。

而今,現代需要為下一步做打算了,其認為,隨著電動化時代的到來,已經沒有必要開發全新的內燃機了。為此,該集團決定取消研發總部的內燃機研發中心,所有與動力總成相關的負責人,變身電動化研發相關負責人,而動力總成相關部門及研發機構,全部轉換為電動化組織架構。例如,歸屬于內燃機研發中心的內燃機設計室將轉移至電動化設計中心旗下。同時,新設電池研發中心,從而發力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電池前沿技術,以保證電動汽車競爭力。

與研發架構調整同時進行的是集團史上最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在集團掌門人鄭義宣的領導下,近兩年現代汽車集團大力推動數字變革和創新,以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此次臨近年底的高管人事調整中,新晉升者超過200人,涵蓋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現代摩比斯、現代建設等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大大超過了往年的規模。“為了未來的發展,我們提拔了信息通信、ICT技術、自動駕駛等領域能力及業績突出的職員。”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100萬輛到170萬輛,電動化再提速

上述一系列調整,都是為了加速現代汽車集團的電動化轉型。現代汽車CEO張在勳(Jaehoon Chang)近日對外透露,現代汽車集團剛剛升級了內部目標,即到2026年,使得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170萬輛,涵蓋現代、起亞、捷尼賽思等品牌,而此前的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100萬輛。其中,2022年現代和捷尼賽思品牌將在全球銷售約22萬輛電動汽車,而2021年約為14萬輛。

為了這一目標,該集團決定全面停止對新內燃機的投資,轉而大舉投資新的電池技術和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就在2021年5月,現代汽車集團宣布了一筆高達74億美元的投資,用于在美國生產電動汽車、強化生產設備、開發智能移動技術。其中,到2030年,現代汽車希望有50%銷量來自電動汽車。

至于中國,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從2022年開始,每年都在中國市場推出新的電動車型,且到2025年,將其在中國銷售的汽油車從21款減少到14款。事實上,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現代汽車集團有意在全球砍掉50%的燃油車型,以騰出更多資源發展電動汽車。

據張在勳透露,到2026年,現代汽車品牌將在全球至少推出13款電動車型,包括內燃機衍生電動版本。至于捷尼賽思品牌,此前已經宣布將逐步淘汰內燃機車輛,到2030年成為一個純電動汽車品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純電動外,捷尼賽思品牌此前也有推氫燃料電池車的計劃,但根據韓媒最新報道,從現代汽車內部傳出的消息是,由于受到銷量及技術層面限制,捷尼賽思實際上已經暫時擱置了該計劃。

對于內燃機研發,張在勳指出:“新的排放法規即將出臺,例如歐Ⅶ排放法規。基于現有內燃機系列,我們將調整動力總成產品,以適用于新法規,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開發全新的引擎。”他還補充道,現代汽車可能會選擇混合動力作為應對監管的臨時解決方案。

張在勳的說法,也證實了現代汽車乃至整個集團不愿意再投入精力開發全新的內燃機。當然,這也是一個普遍現象,沃爾沃、標致雪鐵龍、菲亞特克萊斯勒、奔馳、奧迪、大眾品牌等都曾宣布,停止開發新的內燃機。大陸集團、采埃孚等零部件廠商也有類似舉動。鑒于包括電動化在內的“新四化”耗費巨資,車企們似乎更想把錢用在刀刃上。(張冬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