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助力新能源汽車下鄉 “國家隊”成鄉鎮充電市場“先行軍”

2022-04-21 10:41:30來源: 中國汽車報   

近日,南方電網發布消息稱,“十四五”時期,南方電網將投資100億元,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預計到明年底,將首先實現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鄉鎮充電樁全覆蓋。據了解,目前,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已經有4000個鄉鎮安裝了充電樁,還有2000個左右的鄉鎮沒有任何充電設施。為了實現充電設施鄉鎮全覆蓋,南方電網將用兩年時間,建設5萬個充電樁。在此消息發布不久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申報通知,新一輪汽車下鄉或很快展開。

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在鄉鎮市場獲得了大力推廣,但隨之而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也浮出水面。伴隨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的快速推廣,越來越多的充電運營商盯上了這一廣闊市場,鄉鎮充電網絡的建設或將駛入快車道。

樁隨車走 鄉鎮充電市場前景廣闊

事實上,南方電網并不是第一個在鄉鎮充電市場“吃螃蟹”的企業。早在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合眾新能源創始人方運舟就提出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匱乏,制約新能源汽車在農村的推廣等問題。并建議將充電樁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與通水、通電等同作為“村村通工程”的基礎設施,在村委會、村公共場所等處免費安裝充電樁,供村民免費充電使用。而在這之后,不少樁企盯上了鄉鎮市場,比如快電構建的充電網絡已經滲透至鄉鎮一級。以海南省為例,截至2022年3月,快電已在海口、三亞、文昌、萬寧、陵水等多地建立互聯互通充電樁超過3500根,覆蓋270余家充電站。這其中,分布在縣鄉一級的快電合作充電站已超過80家,占比超過1/3。

充電基礎設施走進鄉鎮市場得益于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銷售106.8萬輛,同比增長169.2%,比整體市場增速高約10個百分點,貢獻率逼近30%。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24家車企的68款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60萬輛,同比增長2.2倍;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下鄉相關車型銷售約36萬輛,同比增長80%。消息顯示,今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還將持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當下,鄉鎮市場的大門也被逐漸打開。

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快速推進,加快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便進入各方視野。無論是管理層面還是企業,都加快了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比如南方電網加快在農村市場的布局,快電構建的充電網絡滲透至鄉鎮一級,海南省出臺的最新政策也提出繼續完善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此前,海南臨高縣已建成300多個充電樁,鄉鎮實現100%全覆蓋。

“在農村市場,也是樁隨車走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定會緊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進程。”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充電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快速推進,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也會配套建設。

那么對于樁企而言,農村市場有多大吸引力?綜合分析農村地區的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現有車輛保有量等因素,快電聯合創始人于翔判斷,農村地區有千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隨之也會帶來廣闊的充電需求。“我身邊很多朋友已經開始轉向購買新能源汽車了,農村地區也逐漸出現了這種觀念轉換,甚至在有些地區,鄉鎮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展現了極大的興趣。”于翔判斷,未來幾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快速推廣,充電服務網絡也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民營資本被允許進入充電服務網絡之后,充電服務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300萬根充電樁。而按照1:5的車樁比例測算,未來鄉鎮這一市場將構建能夠服務千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網絡,鄉鎮基礎設施市場將有幾千億元甚至上萬億元的市場空間,也因此,越來越多的資本將提前進入這一市場。”于翔告訴記者,快電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涉足鄉鎮充電市場,希望借助自身數字化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幫助鄉鎮充電行業更智能的高效運轉起來。

“國家隊”是鄉鎮充電市場“先行軍”

在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家隊”成為了主力軍。于翔告訴記者,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已經為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一定基礎,這將助力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快速發展。鄉鎮充電服務網絡的建設也許會避免城市充電網絡建設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幾年前,北京延慶的所有村基本都建設了充電站,只是有的規模很小,可能只有幾根充電樁。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組成的‘國家隊’,在鄉鎮、三四線城市做了很多工作,這為更多充電服務商進入鄉鎮充電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于翔表示,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最基礎的電力供應等方面的設施配備非常重要,而目前,在這方面,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有非常好的基礎,這為充電服務設施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2021年,國家電網投資超過30億元,優化充換電網絡布局,建立覆蓋縣、鄉、村的三級充電網絡,將鄉鎮區域的充電服務半徑縮減到10公里左右,并在長三角率先實施鄉鎮充電設施全覆蓋。截至目前,長三角的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全部或部分實現了充電設施全覆蓋。在浙江海寧,當地的公共充電樁有近一半都建在了鄉鎮,實現了鎮鎮都有充電站;在江蘇海安,海安供電公司共建設17座公共充電站,已實現充電設施區鎮全覆蓋。

“十四五”時期,南方電網將投資100億元,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預計到明年底,將首先實現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鄉鎮充電樁全覆蓋。這其中,鄉鎮交通樞紐、市政廣場、商業中心將是這輪充電樁建設的重點區域。據了解,南方電網今年預計新增充電設施投資18億元,建設充電樁2萬根。其中,廣東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率先在南方五省區實現充電樁鄉鎮全覆蓋。截至2022年1月,南方電網公司在廣東共計投入運營4760座公共充電站、超過4.12萬根充電樁(不含公交),其中充電設施在1600多個鄉鎮的覆蓋率超過90%。南方電網表示,到2023年,在已完成約4000個鄉鎮布點的基礎上,增加2000個鄉鎮布點,實現南方五省區鄉鎮充電設施全覆蓋。

地方政府需承擔更多義務

仝宗旗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充電聯盟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基礎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些主要運營服務商開始進行市場下探,在鄉鎮、有需求的地區開始布局充電網絡,尤其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充電服務商,也開始加入到地方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中。“這也符合充電基礎設施地域化發展的特征。”仝宗旗進一步強調,除了充電運營商的積極探索,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樣需要地方土地、財政,甚至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助力運營商更好地建設地方充電服務網絡。

在仝宗旗看來,在鄉鎮充電網絡的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責任。比如將充換電網絡的建設納入鄉鎮發展規劃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地方充電網絡的建設。同時,鄉鎮充電網絡的建設需要地方政府在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

仝宗旗強調,地方政府必須做好規劃,才能有序推進鄉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有些鄉鎮地區,因為車輛比較少,再加上農村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里程需求也沒那么長、對充電品牌的要求也沒那么高,自然也就不需要建設十分密集的充電網絡,那么,在哪里建,建多少就成了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這需要地方政府做好合理規劃。”仝宗旗表示,在一些比較偏遠、規模較小的鄉鎮,也許只需要劃定一兩個固定地點,就可以滿足整個鄉鎮的充電需求。而在東南沿海、華東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因為人口和車輛都比較密集,就需要適度建設更多元的充電網絡。“鄉鎮充電網絡具有更強的地方特色,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地方需求,制定合理的規劃,并有序推進。”仝宗旗說。

從此次南方五省區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可以看出,各地政府部門正在承擔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基于規劃,廣東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率先實現充電樁鄉鎮全覆蓋;貴州今年將確保鄉鎮所有5A景區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安上充電樁;廣西將進一步優化“10分鐘充電圈”,讓每個縣都有大型集中式充電站;海南2022年全省年度建設充電樁的任務是兩萬根,要求全省各市縣鄉鎮充電樁建設實現100%全覆蓋,每個市縣至少有30%鄉鎮建設一個由5根快充樁組成的充電站;到2023年,云南將實現充電樁鄉鎮全覆蓋,即使偏遠的鄉村,也可以確保半個小時內能找到充電樁。

事實上,近兩年來,在地方政府和國家電網等各方的大力推動下,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2021年,云南玉溪充電基礎設施“鄉鄉通”項目實施,在67個點建設了172根充電樁,并同步接入“順易充”平臺,云南16個地州率先實現了基礎設施的“鄉鄉通”;2021年貴州電網公司將充電網絡延伸到677個供電所所在的鄉鎮,積極推動電動車在鄉鎮、革命老區普及。據了解,貴州設有供電所的鄉鎮已實現充電樁全覆蓋,剩余的1000個鄉鎮,2022年按照2~3根充電樁的站點配置覆蓋到80%鄉鎮,計劃新增1600根充電樁,剩余20%鄉鎮將在2023年實現全覆蓋;在湖北棗陽,全市12個鄉鎮快充樁正在建設中,今年4月下旬可投入運行,剩余5個鄉鎮已列入今年建設計劃,預計12月底可實現棗陽市鄉鎮充電樁全覆蓋;國網安徽電力的相關規劃顯示,到2023年底,安徽省將實現全省充電設施鄉鎮全覆蓋;山西境內各個地級市,乃至很多縣城都開始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建設。以山西忻州市為例,政府網站查詢的相應數據顯示,之前向山西省報送的規劃是預計在2025年實現建設855根充電樁的任務,目前已完成近60%;海南臨高縣已建成300多根充電樁,鄉鎮實現100%全覆蓋。

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早期,順應新能源汽車率先在公共交通、出租車、環衛車等B端用戶領域推廣的現實,城市的基礎設施早于C端用戶大規模出現前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而鄉鎮市場則完全相反,最早的一批用戶多是私人消費者,因此也缺少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積累。不過,農村地區的私人消費者大多具有安裝私人充電樁的條件,也因此,隨車配送充電樁的比例比較高。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多,充電服務商開始下探至這一市場,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會不斷加快。

探索鄉鎮充電網絡建設更多可能性

鄉鎮獨有的市場特點,也讓充電基礎實施的建設有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在城市難以實施的私樁共享問題,在農村或許更易推進;再比如換電技術在農村的私人消費市場需求更旺盛,也更有推廣應用的便利條件;充電樁技術的進步,更是為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化提供了可能。

于翔認為,原有的家庭充電+公共基礎設施+私樁共享,是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基本構成。“農村地區隨車配裝的比例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建設少量的公共充電樁就可以形成較好的充電服務網絡。”他告訴記者,基于鄉鎮充電服務市場的這一特點,要想讓充電服務網絡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得創新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管理方法,如讓大量私樁參與到共享網絡中去,這樣才能讓充電樁物盡其用。“參考城市私樁共享遇到的問題,要想讓農村地區的私樁能夠實現共享,關鍵是要構建便利的共享環境,讓私樁所有者能方便地參與到共享網絡中去。”于翔說。

除了充電,換電在鄉鎮充電市場同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現在的換電主要有整包和分箱兩種形式。以杭州伯坦科技、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分箱式換電,可以根據需求配置不同電量的電池包。農村地區的充電需求非常分散,日常出行可能20~30公里就夠了,車主就可以少裝點電池,既可降低成本,又可以降低車重,減少能耗;偶有遠途出行需求,可以多增加幾個電池箱。這樣的標準化分箱換電操作起來比較靈活,非常適合農村地區的需求。”仝宗旗強調,鄉鎮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推出更適合的能源補給方案。

另外,有了前期的探索和積累,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為科學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早期頻出的安全問題。于翔指出,早期車企隨車配送的充電樁質量參差不齊,很多私人充電樁不具備聯網功能,這為鄉鎮充電安全埋下隱患。不能聯網不僅無法監控其運行狀態,而且各方也很難掌握相關數據,投資者不清楚市場實際的充電樁需求情況,往往無法更好地參與鄉鎮充電服務網絡建設。不過,隨著充電樁行業技術的進步,安全與數據統計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2020年下半年之前車企隨車配送的充電樁的確大部分都不是智能樁,無法聯網,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監管。而這之后隨車配送的充電樁都是智能樁,可以納入監管平臺,監管平臺可以有效監控充電安全。”仝宗旗表示,目前,充電樁的質量、功能、品質等方面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使用端做好日常維護,鄉鎮地區的充電安全也是具有保證的。同時,聯網的實現,也讓鄉鎮充電樁的布局更為合理。(王金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