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付費實習灰色產業鏈涉嫌違法 相關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2021-07-23 14:36:54來源:中國商報  

暑假來臨,不少大學生踏上了實習之路,相應的,近期“付費實習”“天價實習”等再次成為網絡熱點,有關付費實習的邊界及合理性問題成為關注重點。部分大學生和高校教師認為,應理性看待實習機會,實習單位收取費用也應有一定的監管機制部分大學生和高校教師認為,應理性看待實習機會,實習單位收取費用也應有一定的監管機制,而付高額中介費買實習經歷則不可取。

催生灰色產業鏈

所謂付費實習,即中介機構和個人通過個人資源、人脈或者其他手段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則需要花高價購買該實習機會。目前存在的付費實習形式有“線下實習”和“線上實習”兩種。付費實習并不少見,在一些互聯網社交平臺上都有付費實習的影子,實地、遠程可自由選擇。

在社交網站、電商平臺上,搜索“付費實習”“實習中介”,很容易就能找到此類機構。淘寶網上一則標價上萬元的“券商投行內推實習”廣告宣稱:真實從業人員直推,一般實習時長3-6個月或者更久,遠程和實地實習都可以“內推”。是否“走人事”要根據具體情況和自身簡歷背景,價格統一,絕對低于大多數市面上的“內推”服務,保質保量,遠程或者實地,不玩套路,實習前會有相應的免費培訓。

實際上,付費實習早已不是新鮮事。不少中介機構將付費實習分為“付費內推”“付費課程+就業推薦”“付費刷遠程項目”等多種業務類型。這些中介根據實習單位、學校專業背景、個人需求等不同,收費標準也不同,價格在幾百元至幾萬元不等。不難看出,付費實習既緩解了畢業生的成功焦慮,也滿足了一些人想走捷徑的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付費實習火熱的背后折射了學生的就業焦慮以及選擇實習單位的盲目性。從深層次上看,則與一些高校提供的實習機會不充足、就業創業方面的指導不充分、相關部門對提供實習類業務的中介機構監管不嚴格等密切相關。此前,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指出,2019年我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相較2014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

“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帶動青年人失業率上升。6月,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5.4%,比5月上升1.6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表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是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的復雜嚴峻,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仍然需要鞏固,相關行業就業崗位不足,就業領域仍面臨一定壓力。

付費實習涉嫌違法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如今大學生就業面臨壓力,很多人希望在校期間獲得實習機會,然而當下好的實習崗位和學生需求之間并不平衡,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加之信息不通暢,給一些天價付費實習以可乘之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付費實習貌似“公平買賣”:對于購買實習機會的學生來說,花錢搞定一份不錯的實習可以為簡歷增色、為求職或留學加分,算是物有所值;對運作、出售實習機會的機構來說,則是“收錢辦事”。不過,仍有人未意識到,這是擾亂大學生實習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扭曲了實習的性質。對于付費實習應該依法查處,鏟除付費實習的灰色產業鏈。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規定,嚴禁委托中介機構或者個人代為組織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高校和實習企業不得違規向學生收取費用。從上述規定看,中介機構開展的付費實習是屬于行政法規禁止的行為,應當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加以制止和處罰。

此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法律禁止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招聘費用,企業對其內部人員的此類行為應有處罰措施,并承擔相應責任。求職者如果發現受騙,應向有關部門舉報,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而相關的監管部門也要對此類付費內推行為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學生實習管理制度及保障機制,對實習生的身份性質沒有明確的規定,對其權利義務也沒有做系統的闡述。

2019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推動健全大學生實習法律制度,完善各類用人單位接收大學生實習的制度保障。其中提出,充分考慮高校教學和實習單位工作實際,優化實習過程管理,強化實習導師職責,提升實習效果。加大對學生實習工作支持力度,鼓勵高校為學生投保實習活動全過程責任保險,支持建設一批共享型實習基地。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一批對區域和產業發展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的高水平應用型高等學校。

業內專家建議,首先,完善我國實習大學生權益保障的措施,應將符合要求的實習大學生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并建立適用全國的統一專門的法律制度,切實維護其實習期間的權益。其次,擴大工傷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將與實習單位建立事實勞動關系的實習生納入工傷保險體系,并由實習單位為其繳納保險費用。再次,強制簽訂實習協議。

同時,學校應完善實習制度,加強對實習生的監管。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現實下,實習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有責任規范實習制度并為學生實習提供必要的保障。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實習制度,包括實習目標的制定、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訓、實習過程中學校對實習生的監管以及對相關法律責任的承擔。

社會各界普遍關心大學生實習問題,業內呼吁明確企業社會責任,各類用人單位積極支持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政府給予學校實習實踐基地適當補貼。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的同時,政府機關也應以實習的方式招募更多人才。未來,應積極搭建面向各類用人單位的在校生實習輸送管道和全國范圍內的高校—用人單位平臺網絡,打造政府、學校、用人單位三方共促的大學生實習生態系統。(記者 李遠方)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