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港股互聯網新年強勁反彈 4500億港元巨資南下

2022-01-17 10:48:04來源:大眾證券報  

經過2021年“監管風暴”的洗練,2022年,港股互聯網板塊以“蠢蠢欲動”之勢,備受各方關注。2021年已有超4500億港元巨資,悄然南下加倉港股。目前,于底部區域搶籌的火藥味漸濃。另一方面,《求是》雜志近日發表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備受各界關注,文章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中國數字經濟建設正在加速。

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估值正處歷史低位、行業風險已集中釋放、“數字中國”長期戰略、新年“龍抬頭”行情,種種跡象預示著,港股互聯網板塊或正迎來極佳的配置良機。風口之下,基金公司也紛紛拔劍出鞘。今日(1月17日),上交所首只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ETF——華寶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正式御風開售,基金簡稱“港股互聯網ETF”,認購代碼513773。眼看港股互聯網行情“小荷剛露尖尖角”,港股互聯網ETF的面世,將成為投資者上車港股互聯網行情的絕佳利器。

否極泰來!港股互聯網新年強勁反彈

“機會是跌出來的。”這句股市經典名言,或正成為2022年港股互聯網行業的一張名片。

受反壟斷、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監管動態的影響,2021年以來,港股互聯網板塊估值大幅受挫。以“港股互聯網ETF”跟蹤的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為例,Wind數據統計,自2021年2月17日的歷史高點,到2022年1月5日的階段新低,短短不到11個月,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回撤高達57.27%。

從一路攀升至歷史高點,到巨幅下探至階段新低,這般更甚于腰斬的雷厲回落,恰如過往1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一路狂奔,也終于在21世紀的第3個十年之始,頓了頓腳。然而,監管的本意并非限制行業發展。恰恰相反,妥當解決壟斷、不正當競爭、信息安全等日益凸顯的行業癥結,才能在數字經濟新時代,輕裝上陣。

港股——正處這輪監管風暴的舞臺中央。憑借相對更低的財務要求、更強的包容性、相對寬松的股權激勵規定等優勢,近幾年,國內互聯網企業赴港上市已成風潮。以小米、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龍頭相繼赴港上市,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中概股也已赴港二次上市。多年新血去舊顏,如今的港股,新經濟特征日益凸顯,資訊科技業已經超過金融業,成為港股市值占比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板塊。

風險集中釋放之后,如今積極信號已現。進入2022年,港股互聯網板塊強勁反彈,自1月6日以來的短短7個交易日,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區間漲幅高達9.52%。尤其是1月10日與1月12日兩個交易日,該指數單日漲幅分別高達3.92%、4.61%。

4500億港元巨資南下!逢跌搶籌火藥味漸濃

面對跌至深谷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頭部機構、知名投資者已經進行了多輪真金白銀的“抄底”。“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在2021年第一、三、四季度持續加倉阿里巴巴;高盛、橋水基金也在2021年第三季度大手筆增持了阿里巴巴、拼多多、新東方等多只中概股龍頭。

另一邊,南下資金也加快了買入步伐。Wind數據統計,2021年度,南向資金凈流入港股超4500億港元,尤其在2021年12月,南向資金凈流入港股近500億港元,創下2021年2月份以來的單月新高。底部區域搶籌的火藥味漸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開啟了回購計劃。1月5日至7日,騰訊連續進行股票回購,三次回購總金額達6.1億港元。小米、阿里巴巴、京東等均在2022年開啟了股票回購模式。2021年度,近200家港股公司回購,累計回購金額創出自200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港股資訊科技業以超120億港元的回購金額遙遙領先。

興業證券分析,港股處于底部區域,回購大增預示著階段性底部。歷史也印證著這一判斷:自2008年以來,港股經歷過五輪公司回購潮,且均發生在熊市,大規模回購往往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后續也均伴隨著一波強勢上漲行情。

估值正處歷史低位、行業風險已集中釋放、“數字中國”長期戰略、新年“龍抬頭”行情,種種跡象預示著,目前港股互聯網板塊或正迎來極佳的配置良機。風口之下,基金公司也紛紛拔劍出鞘。

1月17日(周一),“ETF大廠”華寶基金旗下的華寶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正式御風開售,基金簡稱“港股互聯網ETF”,認購代碼513773。作為上交所首只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ETF,“港股互聯網ETF”全面覆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超過1000億港元的大市值標的權重合計超60%,其中,目前僅美團+騰訊+小米+快手的權重合計就超過了50%。

上車利器!港股互聯網ETF正式開售

成份股偏向大市值龍頭,涵蓋文娛、電商、醫療健康等互聯網各細分領域的龍頭翹楚,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自2021年1月11日發布伊始,即備受各方關注。2015年以來,該指數成份股的營收持續增長,即便疫情之下,指數整體營收增速仍近20%。

如此成長韌性,也使得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風險調整后的收益,較其它指數更為出色。Wind數據統計,2020年度,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09.31%。機會來臨之際,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高彈性,堪稱突圍的一把利刃。2017年以來,該指數也跑贏了同期諸多主流寬基指數、恒生指數及港股通指數。

與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相比,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也更顯純粹。受大國博弈影響,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風險明顯提升,從滴滴事件的化解可以預見,回港上市是一種解決方案。而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因不含美股,因此受到中概股審計監管不確定性的擾動較少。此外,相較于美股互聯網企業,港股互聯網龍頭的估值總體明顯更低,估值吸引力也更強。

可以說,港股低估之際,港股互聯網ETF(認購代碼513773)的發售可謂“得天時之利”,成為投資者參與港股互聯網板塊投資的利器。后續待該基金以513770的交易代碼在上交所上市后,投資人可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便捷地交易“港股互聯網ETF”。相比于個股投資,ETF由于是投資一籃子股票,風險也得以大大分散。

華寶基金為“港股互聯網ETF”配置了周晶、豐晨成共同管理的“雙基金經理”陣容。周晶是華寶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豐晨成是超200億元規模頂流ETF——券商ETF(512000)的基金經理。作為華寶基金2022的開年力作,“港股互聯網ETF”是華寶基金海外投資、指數投資兩大團隊的強強聯合。

專業人士分析,隨著港股上市機制的改革,可以想見,港股市場將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大的資本舞臺。港股市場已連續兩年在全球主要權益中表現落后,宏觀和基本面因素的逐漸好轉,有望成為港股的催化劑。

注: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布日期為2021.01.1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指數歷史表現不代表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為:2017年,16.65%;2018年,-30.73%;2019年,4.43%;2020年,109.31%。

風險提示:本產品由華寶基金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該基金投資于香港市場證券,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本基金還面臨匯率風險等香港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