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北向資金凈買入超50億元 “賽道”股集體走強

2022-05-18 14:16:27來源:大眾證券報  

周二,滬指早盤探底回升,午后小幅走高,收盤逼近3100點;深成指、創業板指午后強勢上揚,漲幅均超1%;盤面上,半導體、石油、汽車、鋰礦板塊走高,有色、煤炭、釀酒、券商、銀行板塊均上揚;地產、醫藥、建筑、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板塊走弱;肝炎概念、新冠藥、零售概念等均下挫。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大盤仍處震蕩整理階段,量能決定反彈高度。市場信心在逐漸恢復中,大盤有望延續震蕩反彈走勢。

北向資金凈買入超50億元

周二,A股三大股指集體小幅高開,午后大盤震蕩走高,滬指更是逼近3100點關口,超25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5月17日成交額7900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38億元。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上漲0.65%,報3093.7點;深證成指上漲1.23%,報11230.16點;創業板指上漲1.62%,報2369.09點;科創50指數上漲1.39%,報1010.37點。北向資金周二凈買入59.6億元。

中金公司認為,目前A股政策、估值、資金、行為等指標均部分顯現偏底部的一些特征,市場已經具備中線價值,未來重點關注在國內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基本面修復的情況。市場短期仍有一定不確定性,上周社融低于預期反映當前需求偏弱的特征,“穩增長”也仍將繼續面臨房地產、疫情、海外環境等挑戰,繼續耐心等待更為積極的催化因素。結構上,低估值“穩增長”領域仍具備一定配置價值。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昱成認為,市場在周末密集利好,尤其是房地產貸款利率相關的預期下,反而沖高回落,圍繞3050點附近震蕩,顯得市場信心有所不足。4月金融數據較差,更多反映局部疫情沖擊下實體需求的短期萎縮。下半年起,隨著穩增長政策發力,國內基本面有望觸底反彈,而海外即將正式進入下行周期,中美經濟周期的短期錯位也將為A股迎來喘息空間。近兩周反彈行業分布與前期跌幅呈現明顯線性關系,整體超跌行業反彈修復力度更大。在市場經歷近半年的估值調整后,“貴”已經不再構成倉位和行業配置的主要矛盾,站在當前時間窗口,無需對A股過度悲觀。

“賽道”股集體走強

周二創業板指領漲。盤面上,賽道股再度活躍,新能源汽車、鹽湖提鋰、光伏、芯片等多個板塊走強。A股ETF中,建信創業板ETF(159956)尾盤異動,收盤大漲19.99%,溢價率高達17.68%。港股大幅回暖,恒生科技指數大漲,多只互聯網ETF漲幅較大。截至收盤,中概互聯ETF上漲6.43%,中概互聯網ETF上漲6.08%,恒生科技指數ETF等漲幅超過5%。

賽道股仍是市場最能凝聚人氣的板塊。越來越多的賽道股自低點反彈超過20%了,比如:歌爾股份、韋爾股份、北方華創、紫光國微、聞泰科技、比亞迪等。現在還屬于賽道股中的龍頭反彈階段,后面還有一些相對市值小的賽道股會補漲。

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認為,周二A股市場強勁回升。其中,汽車股、芯片股等制造業股反復活躍,牽引著科創50指數、創業板指出現領漲態勢。只是周一相對強勢的地產股等品種有所疲軟,使得上證綜指的走勢略遜一些。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認為,市場已經臨近熊轉牛,大部分板塊的估值調整已經比較充分了,資金和風險偏好有所回歸,在這一階段,成長板塊尤其是TMT通常會表現較好。穩增長政策進入效果觀察期,一旦有效果,投資機會將會擴散到下游消費。

大盤有望延續反彈

粵開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認為,在政策托底與貨幣寬松雙重驅動之下,A股有望延續震蕩反彈走勢。操作策略上,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三條主線。首先是成長板塊的超跌反彈機會。包括新能源和半導體在內的成長板塊今年以來跌幅較大,目前相關行業風險已經逐步釋放,后續在業績快速增長和市場情緒回暖的帶動下,有望迎來超跌反彈,建議重點關注新能源、軍工和半導體等細分領域優質標的。穩增長作為政策主線,長期來看仍將是主線行情,關注直接受益于逆周期調節的新老基建以及地產板塊中業績突出、估值較低的標的。最后,可以逢低關注業績改善超預期帶來的投資機會。A股一季報雖然整體業績增速放緩,但仍有部分行業維持高速增長。

英大證券李大霄認為,3000點之下中國核心資產底部已經形成,很多人以后會扼腕長嘆。政策面暖風拂面,政策力度不斷加碼,這是看好核心資產的重要邏輯。從調整幅度來看,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從2021年2月17日高點4533點調整到2022年3月15日1348點,幅度高達70.3%,是極端大熊市的極端跌幅,大概率是調整到位,戰略反擊也許可以演化為進行對核心資產的戰略性部署。恒生科技指數亦從11001點調整到3463點,幅度68.5%,標準超級大熊市的極端跌幅。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亦在2022年3月15日創下6051點的14年新低,其中核心資產吸引力已經非常足夠。最低估值優質龍頭藍籌股中核心資產也許可以進行長期戰略性布局。中概股和恒生科技指數估值雖然相對較高,但已經有70%的下調,部分最核心優質資產已經明顯露出長期投資價值。(黃都)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