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網絡詐騙反狙戰,00 后開始下場

2023-05-20 19:15:20來源:ZAKER財經  

2020 年 12 月,山東,一位農村老人因為被騙,決定投海自盡。


【資料圖】

所幸的是,老人身上穿的棉襖在海面展開,救了他一命。時年 21 歲的彭建輝作為某地公安局的網絡安全顧問,參與了這個案子。他協助辦案人員,花了一周時間鎖定犯罪嫌疑人,追回了被騙的款項。

老人因為被騙,決定投海自盡。 ( 圖 /《黑暗榮耀》劇照)

這是彭建輝接觸的第一個反詐案件。他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老人時,老人那既懊悔又愁苦的臉;還記得案件解決后,老人蹬著自行車,從 20 多里地之外給他送來一大袋自家產的蘋果。老人還掏出皺皺巴巴、估計在床底下壓了很久的 2000 元給彭建輝,說道:" 你們年輕,但也別經常熬夜。我也沒別的意思,這錢就是給你們買點吃的喝的,你們忙了一個星期,辛苦了。"

這個經歷,成了彭建輝從硬件安全轉向精準反詐的契機。" 我就想,既然我有這個能力去做這個事兒,我為什么不把它做下去?" 他更想做的,不是通過技術掙多少錢,而是 " 讓技術能追回多少錢 "。

數字時代的 " 后來者 "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 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2 年 10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10.67 億人,其中 50 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 30.8%,即約 3.28 億人,表明互聯網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2021 年 9 月發布的《后疫情時代的互聯網適老化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數字生活面臨的障礙,一個是網絡接入,一個是軟件操作;可能會被忽略的,還有網絡安全。調研數據顯示,17.25% 的被訪老年人有在網絡中受騙的經歷;醫療保健和理財金融是兩個重災區,有 40.37% 的人曾因保健品被騙,29.36% 的人曾因虛假的醫療信息被騙,還有 30.28% 的人因高收益理財被騙。

醫療保健和理財金融是老年人受騙的兩個重災區。(圖 /《回來的女兒》劇照)

除了詐取錢財,如果將行騙的定義擴展為欺騙感情、傳播謠言、虛假宣傳等方面,那么老年人群體受騙的概率更高。有媒體總結了老年網民群體容易受騙的主要原因:一是輕信他人,防御不足;二是情感缺失,需要陪伴;三是經濟拮據,養老焦慮;四是健康擔憂,害怕生病;五是補償青春,渴望認同。

和被視為 " 互聯網原住民 " 的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是互聯網領域的 " 后來者 ",也因為數字素養的不足成為 " 弱勢群體 "。針對中老年群體遇到的網絡安全問題,從國家層面到各級公安機關,從互聯網大廠到各大平臺,都十分重視,反詐隊伍也日益壯大。

社會學家周曉虹曾提出 " 文化反哺 " 概念,即在當今這個科技時代,知識教育不再是由長輩到晚輩的單向傳遞,而需要由晚輩向長輩反哺,向長輩傳授數字技能。

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有義務向長輩傳授數字技能。 ( 圖 / 圖蟲創意 )

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有義務承擔反哺年長者的責任。這也是像彭建輝這樣的年輕人加入反詐領域的主要動機。今年 5 月,彭建輝率隊參加第三屆 Light · 技術公益創造營,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的一個技術公益活動,通過技術支持、資源扶持,幫助更多公益項目更好地成長。其隊伍 " 犀鹽 " 憑借高精準反詐分析模型,在 " 老年人用網安全 " 領域脫穎而出,并最終獲得 " 公益創新項目 "。

從 " 會用 " 到 " 安全地用 "

彭建輝就是傳說中的 " 白帽子 ",他說自己 " 從小就做網絡安全這一塊 "。

小學三年級時,也就是 2009 年,彭建輝擁有了人生第一臺電腦。那時候玩 QQ 空間,大家都在比誰的空間更酷,要有音樂,還要有動態頭像," 總之能有的花里胡哨的東西都給整上 ",彭建輝說。有一次,他發現有一個人的網名特別漂亮,除了當時流行的 " 火星文 " 還有特殊符號,問了朋友才知道要輸入代碼才能生成。這是他第一次知道 " 代碼 " 概念。

知道 " 外掛 "" 腳本 " 等概念則是一年后的事。小學四年級時,彭建輝沉迷《洛克王國》游戲,為了 " 卡 " 寵物,剛學會寫代碼的他開始琢磨如何編程。由此,他踏入編程的大門。

游戲成為彭建輝踏入編程大門的契機。 ( 圖 / 圖蟲創意 )

再之后,彭建輝的日常變成了 " 挖洞 ",就是給各個廠商和平臺找網絡漏洞。按照低危、中危、高危等級別,所提交的漏洞報告可以獲得相應報酬,比如高危漏洞報告的報酬可達 10 萬元。在他看來,網絡安全的本質就是攻擊," 白帽子 " 所做的,就是要比攻擊者快一步。

至于從原本擅長的硬件安全轉向專注做反詐,除了所接觸的第一個反詐案例給他帶來的感觸,還基于他的一個觀察:近年來,很多不法分子從線下轉到線上,剛剛接觸智能手機的老年群體成為他們的主要目標。老人們用的往往是子女淘換下來的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 會用 " 是一個很大的跨越,而從 " 會用 " 到 " 安全地用 ",又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彭建輝和團隊的目標,就是后者。

在彭建輝看來,反詐與網絡安全是不分家的。只有了解不法分子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反詐。

犀鹽此次獲獎的高精準反詐分析模型,主要憑借騰訊云智能平臺的 AI 能力,可以實現智能識別疑似詐騙電話、短信、App 風險,并對風險行為預警及提示,有效提升事前預警、事中干預、事后線索提供的防詐騙能力,封堵老年人群體在網絡世界中遇到的詐騙行為。

這個分析模型還可以建立嫌疑人心理畫像。比如,不法分子喜歡坐網約車、住民宿,辦很多手機卡,還傾向于辦更高配置的寬帶,因為他需要更快的網速,等等。基于這些因素,就可以更精準地鎖定嫌疑人。

騰訊云智能平臺的 AI 分析模型可以建立嫌疑人心理畫像,以便更精準地鎖定嫌疑人。 ( 圖 /《獵罪圖鑒》劇照)

今年,Light · 技術公益創造營將聚光燈照在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 老年人用網安全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三大議題上。其中," 老年人用網安全 " 關注度最高,共有 8 組項目進入決賽,犀鹽的項目和 " 六便士小組 "" 獨立老人隊 " 被評為優秀項目。

" 六便士小組 " 提交的是一款名為 " 綠盾守護者 "、基于人工智能的老年防詐騙小程序。它提供二維碼安全驗證、保健品信息查詢、欺詐短信檢測功能,是一個 " 小而精 " 的項目。比如前述山東老人那個案例,如果老人對二維碼有疑問,就可以通過 " 綠盾守護者 " 進行檢測。

用技術守護生活

參加此次 Light 活動,彭建輝發現,有很多年輕人和自己一樣,都在關注老年人用網安全議題。用技術守護生活,讓老年群體在數字時代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與會者的共識。

北京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指出,當今社會,數字技術加速向生產和生活各領域滲透,工業社會加速向數字社會轉型。數字時代不只是帶來了數字紅利,也帶來了數字鴻溝,或曰數字分化。老年人在數字時代表現出緩慢、笨拙的群體形象,成了被時代拋下的人。

讓老人不再成為被數字時代拋下的人。(圖 /《媽媽!》劇照)

邱澤奇同時指出,僅有數字經濟發展是不夠的,數字社會需要同步發展,因此需要緩解數字分化,推動數字公平。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在于個體與組織數字素養的提升。" 靠組織的數字素養讓老年人有可用的產品,靠數字素養讓上網的人群分辨線上信息的價值、辨別真偽,靠數字素養讓企業為不同消費者提供適宜的數字產品 ……"

當然,僅有個體或組織的努力是不夠的,邱澤奇認為," 營造人人向上的社會氛圍,樹立科技向善的公司理念,運用公共政策工具促進數字公平更是提升數字素養的重要內容 "。

對老年人而言,數字化是親切友好的,還是冰冷無情的,取決于他們對網絡生活的融入程度。而年輕人的 " 文化反哺 " 以及守護,就是幫助他們融入數字時代的重要方式。

就像 " 六便士小組 " 所說:" 我們的目標是為老年人鑄造一道安全的防線,使他們可以安心地享受智能生活。"

作者:桃子醬

校對:賴曉妮

排版:嘻 嘻

封面:《乘上獨角獸》劇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