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 60 “炸場”,而小米亮出了……空調?
文|盒飯財經,作者 | 趙晉杰,編輯 | 王靖
靠著一手未發先售的騷操作,昨天的華為 Mate 60 Pro,搶走了手機行業所有人的目光。
【資料圖】
大眾實在太好奇華為 5G 芯片是否回歸的消息了。但華為卻有意在這方面賣了關子:披露的參數配置表中,沒有列出手機芯片的具體信息。
不過,外界有關華為 5G 手機芯片的各種傳聞版本早已滿天飛。在高通和聯發科已經相繼表態,稱尚未獲得美國政府批準向華為出售芯片組之下,當下華為 5G 手機芯片只剩下兩種上機可能性:一是借助中芯國際代工,完成 14nm 乃至 7nm 芯片的國產化替代;二是繼續采購高通定制版 4G 芯片,同時外掛華為自研的巴龍 5G 基帶。
具體會是哪種可能性,或許要等到 9 月份的華為發布會上正式揭曉。但從網傳的測速圖片來看,華為 Mate 60 Pro 的上下行速率已經來到了 5G 標準,其下載速率達到 582Mbps,上傳速率達到 115Mbps,與當前搭載 5G 芯片的安卓手機不相上下。
在華為 +5G 的消息轟炸下,昨天下午發布的 OPPO Find N3 Flip 小屏折疊機,關注度大減;昨晚更新的小米二季度財報,也被一同搶去了風頭。
根據財報數據,2023 年第二季度,小米收入 674 億元,同比減少 4.0%;經調整凈利潤 51 億元,同比大增 147.0%,其中,智能手機收入 366 億元,同比減少 13.4%。
進一步降本增效,幫助小米實現了更高的利潤交付,且在可預見的下一季度,小米仍將繼續降本增效。財報會上,小米 CFO 林世偉稱," 我們發展很快,但管理卻很滯后,這就導致了某些地方效率低下和一些浪費,但我們已經開始看到一些管理溢價,而且仍有一些潛力尚未完全挖掘。"
除了降本增效之外,環比一季度,除了智能手機收入仍處在下行態勢外,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以及互聯網服務收入都開始回暖,重回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高溫也為小米利潤增長出了一份力。第二季度,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 223 億元,同比增加 12.3%,主要得益于智能大家電等細分品類的大賣,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70%。尤其是空調,小米在財報中特意指出,中國大陸地區智能空調出貨量的大幅增加,創下單季度歷史新高。
空調大賣所帶來的安裝服務收入增加,也進而帶動小米其他收入當季環比增長 68.4%,達到 11 億元。
但在季度研發投入超 10 億元的造車項目面前,空調及其背后的 IoT 業務,短時間還難以取代智能手機,作為小米新的現金奶牛。
在全球智能手機行業銷量持續下滑背景下,想要從智能手機這一現金奶牛身上擠出更多牛奶,唯有依靠高端化。
過去三年,小米為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投入了百億資源,終于將智能手機的 ASP(平均售價)拉升至 1100 元左右,但難以保持穩定的上升態勢:二季度小米手機的 ASP 同比增加 2.8%,至 1112.2 元,但環比卻下滑了 3.4%。
對于小米手機的高端化布局而言,更大的挑戰即將在下半年到來。除了搶走小米財報風頭的華為 Mate 60 Pro 外,蘋果 iPhone 15 系列也即將登場。
8 月 30 日凌晨,蘋果正式對外發布邀請,將于北京時間 9 月 13 日凌晨 1 點,舉辦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
華為和蘋果前后夾擊之下,小米沖高之路,正在迎來一年中最為艱難的時刻。
01
二季度的高溫天氣,間接幫了小米一個大忙。
2023 年第二季度,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實現收入 223 億元,同比增長 12.3%,毛利率達到 17.6%,同比提升 3.3%,均創歷史新高。
其中,小米空調產品出貨量同比大漲超 90%。根據奧維云網數據,二季度小米冰箱和洗衣機業務也實現逆勢上漲,其中冰箱產品出貨量超 50 萬臺,洗衣機產品出貨量突破 30 萬臺。產品大賣進一步推動小米 IoT 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 本計算機)數同比大增 24.2%,達到 6.5 億臺,其中米家 APP 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 17.1%,至 8290 萬。
來自智能空調安裝服務收入的增加,還幫助小米抵消了出售辦公樓收入減少帶來的其他收入同比下滑幅度。二季度,小米其他收入同比減少 5.2%,至 11 億元。
除了 IoT 業務增長亮眼之外,由于廣告業務收入增加,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也隨之同比增長 6.8%,至 74 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廣告業務收入達到 51 億元,同比增長 13.0%。
截至 6 月底,小米全球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6.1 億,同比增長 10.8%。其中,中國大陸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1.5 億,同比增長 6.5%。
但作為小米營收支柱的智能手機業務,依然深陷營收下滑之中。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由去年同期的 3910 萬臺,減少 15.8% 至今年第二季度的 3290 萬臺,從而導致小米二季度智能手機收入同比減少 13.4%,至 366 億元。
作為應對智能手機銷量疲軟策略的一部分,2023 年,小米制定了 " 規模與利潤并重 " 的經營策略。為了保證利潤率,小米持續降本增效,并推動小米凈利潤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增長。
二季度內,小米銷售成本進一步降低,由去年同期的 584 億元,減少 8.9% 至 532 億元。其中,銷售及推廣開支同比減少 16.0%,至 45 億元;行政開支同比減少 13.1%,至 11 億元。
02
在各家都在承受智能手機銷量不振的壓力下,IoT 逐步成為小米在一眾安卓手機廠商中的競爭優勢。
2019 年,小米創始人、CEO 雷軍正式啟動 " 手機 +AIoT" 雙引擎策略,并表示未來 5 年內,小米將在 AIoT 領域持續投入超過 100 億元。這一策略在 2020 年被雷軍升級為 " 手機 ×AIoT"。
出于對智能手機增長放緩的憂慮,想要借助 IoT 業務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手機廠商,不止小米一家。
在雷軍啟動 " 手機 +AIoT" 雙引擎策略的同一年,OPPO 也正式宣布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并在 2021 年進一步擴大規模,將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改名為 IoT 事業群。華為也幾乎在同一時期宣布了 "1+8+N" 的全場景策略。
線下市場,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拓展 IoT 業務的重點渠道。小米就曾在 2021 年瘋狂擴張線下門店,曾創造過一天開店 1000 家的紀錄。
但第二增長曲線的打造并非易事。小米的核心策略是做爆品,靠著手環、移動電源、電視等一眾產品的大賣,勉強將 IoT 業務營收占比做到了 33%(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數據)。
缺乏爆品支撐的 OPPO,很快在 IoT 業務上遭遇挫折。8 月初,OPPO 集團助理副總裁、IoT 事業群負責人李開新被爆出離職消息。在其主政期間,OPPO 曾一口氣發布了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TWS 耳機以及智能攝像頭、智能貓砂盆、智能護眼臺燈、智能牙刷、智能門鎖等多款 IoT 產品,但大多數產品銷量平平。外界甚至一度傳出 OPPO 裁撤電視業務線的消息,但被官方辟謠否認。
在 IoT 業務上勉強能夠與小米一戰的國內廠商,只剩下華為,后者靠的也并非爆品模式,而是其高端形象的品牌力輸出。
在手機業務被打壓之后,華為終端業務的發展重心落在了可穿戴設備、TWS 耳機、智慧屏等產品上,孟晚舟曾在 2021 年年報上透露,這些產品營收增長均超過 30%。
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公布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市場份額數據顯示,華為僅次于蘋果,位居全球第二,且在中國超過 500 美元的智能手表產品中,華為占比達到 52%。
03
對于小米來說,盡管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 IoT 業務,取得一定突破,但為公司造車項目輸血的重任,依然要落在智能手機上。
截至今年二季度,小米在汽車項目上公開披露出來的研發費用已達 56 億元,且隨著小米汽車量產交付,小米在造車項目上的投入,將會持續增加。
據雷軍表示,小米計劃在五年(2022 – 2026)內投入超 1000 億元研發資金,這顯然無法依靠營收占比三成的 IoT 業務來承擔。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依然陷入需求不振之下,小米想要進一步提升手機業務利潤率的方法,唯有高端化突破。
外部環境變化也在迫使手機廠商加注高端化。在智能手機市場連續八個季度銷量同比下滑的嚴峻形勢面前,高端市場已經成為全行業唯一的亮點。IDC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 600 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達到 23.1%,相比 2022 年同期逆勢增長 3. 1%,成為該季度唯一實現增長的領域,且對整個市場的貢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占比超過五分之一。
高端化,同時也幫助小米部分抵消了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收入下降幅度。二季度內,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 15.8%,但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占比提升了 3.3%,達到 20.1%,從而推動智能手機 ASP 同期增加了 2.8%。
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 ASP 同比增長超 24%,在 4000 元– 6000 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市占率,同比提升 6.2% — 12.7%。
不過,小米在高端化道路上的新對手和新挑戰正在到來。
隨著去年高通開始對華為手機供應定制版 4G 芯片,銷量逐漸從低谷走出的華為手機,在跌落至 Others 陣營兩年后,再次回歸中國市場銷量前五。據 IDC 公布的 2023 年第二季度數據,借助在高端市場的出貨量表現,華為手機市場份額暴漲 76.1%,從去年同期的 7.3% 增長至 13%,與小米并列國內第五名。
一旦華為 Mate 60 系列 5G 芯片回歸傳聞成真,華為對小米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的沖擊,無疑更大。IDC 二季度的國內手機市場份額變化已經預示了這種可能性的發生。華為同比大增 76.1% 的背后,搶奪的并非蘋果 iPhone 的蛋糕,而是國產手機廠商們,其中 OPPO 同比下滑 2.1%,vivo 同比下滑 11.9%,榮耀同比下滑 17.9%,小米同比下滑 17.5%。
除了需要提防華為之外,蘋果對安卓用戶的新一輪侵蝕,也即將隨著 iPhone 15 系列的發布到來。
借助高端市場需求的韌性,蘋果與華為,成為中國市場唯二實現出貨量正向增長的廠商,并贏得有史以來最高的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份額。
二季度,蘋果凈利潤達到約 19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幫助蘋果凈利潤同比由跌轉漲的過程中,大中華區無疑是一股重要推動力。蘋果 CEO 庫克在財報發布后坦言," 美國智能手機行業目前形勢嚴峻,但來自安卓用戶轉移到 iPhone 的人數很高,特別是在大中華地區。"
在今年下半年的 Mate 60 系列和 iPhone 15 系列雙重夾擊下,真正考驗小米品牌高端號召力的時候到了。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華為 Mate 60 “炸場”,而小米亮出了……空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盒飯財經,作者|趙晉杰,編輯|王靖靠著一手未發
-
比亞迪上半年賺百億,“出海”成為汽車業務增長引擎
圖片:藍鯨財經記者拍攝8月28日晚間,比亞迪(002594 SZ)發布2023年中
-
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最大顧慮是什么?
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彭家文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從央
-
小米的苦日子,熬過去了?
出品|虎嗅科技組作者|丸都山編輯|廖影頭圖|視覺中國在不被大部分人看好
-
蔚來單季度虧損 60 億,李斌重整銷售布局,蔚來手機即將上市
蔚來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財務報告。8月29日,蔚來發布2023年二季度財報。
-
坐飛機又貴了!燃油費年內二連漲,七大上市航司上半年僅兩家扭虧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七大航公布上半年成績單。截至8月30日晚,A股七大上
-
上汽集團2023上半年營收達3265.5億元,凈利潤70.9億元
上汽集團2023上半年營收達3265 5億元,凈利潤70 9億元8月30日,上汽集
-
蘇寧易購上半年虧損19億元,家樂福超市關店106家
DoNews8月30日消息,8月30日晚間,蘇寧易購(002024,ST易購)發布2023
-
柯用珍 海通(柯用珍)
1935年,孫中山之子孫柯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了“苗族王妃”蘭妮。他們一見
-
金華這些人有福了!最高150萬…
??點一下關注我們??來源作者:婺城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
北京沒有 Citywalk,只有 Cityrid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王枻坤,編
-
新能源時代,吉利還能回到國產車老大哥的位置嗎?
吉利作為當年的國產品牌大哥,在往新能源方向轉型這事上卻略顯拖沓。早
-
祭出兩個大招,奈雪終于賺錢了
上半年,新式茶飲行業變得十分熱鬧。頭部品牌紛紛加緊擴張搶占市場,價
-
300 億飲料巨頭等待第二曲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節點財經,作者|五洲上市兩年零三個月,東鵬飲
-
確認,電信卡才能用華為 Mate 60 Pro 衛星通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全球首個能在大眾智能手機上打衛星電話,比起前兩代
-
廣深兩地相繼官宣“認房不認貸” 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財聯社8月30訊(記者王海春)樓市即將進入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之際,
-
徐工機械上半年凈利超35億元同比降2.1%,出口再創新高
徐工機械上半年凈利超35億元同比降2 1%,出口再創新高,總營收,徐工機械
-
A股10家農商行上半年賺超225億,渝農商行奪魁,江陰銀行凈息差逆勢增長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8月30日,銀行板塊全面飄綠,同花順銀行指數持續走
-
深圳跟進“認房不認貸”樓市新政,開發商:抓緊窗口期賣房
廣州之后,深圳成為第二個跟進執行“認房不認貸”的一線城市。8月30日
-
中國銀行:存款的增長預計將高于往年,或創造歷史新高
中國銀行在業績會上表示,存款利率的下調,一方面,有助于中國銀行持續
-
深圳重磅官宣:認房不認貸!明起執行!
8月30日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網站發布消息: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
-
美國商務部長稱持樂觀態度離開中國
8月30日,正在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上海召開發布會。雷蒙多提到
-
是什么導致了武漢三鎮俱樂部的“閃崩”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體壇經濟觀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
-
人工智能行業深度報告:海外大廠主導AI商業化浪潮 行業應用已至爆發前夕
人工智能行業深度報告:海外大廠主導AI商業化浪潮行業應用已至爆發前夕
-
第三方收入占比近9成,“高端物業第一股”卓越商企服務完成去地產化
“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依然持續下行,物業公司今后能否獨立健康發展,將是
-
廣州2000億母基金管理辦法正式出臺
日前,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廣州創新投
-
多次被行政處罰,上半年凈利潤卻暴增271%,溫州銀行究竟靠的什么?
近日,溫州銀行發布2023年二季度信息披露報告,凈利潤高速增長。2023年
-
工商銀行股東戶數下降7.88%,戶均持股233.56萬元
工商銀行2023年8月31日在半年度報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A股
-
未來三年左右全國12萬“銀齡教師”將參與線上線下支教
參與基礎教育領域的線下銀齡教師年齡一般應在65(含)歲以下,其他教育
-
千億 HPV 疫苗江湖,變局進行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氨基觀察千億HPV疫苗江湖,一場大變局正在持續深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印度劫、華為生,小米還能再起嗎?
- 共享 KTV,竟然又活了
- 騰訊,失焦
- 開著便宜修不起,新能源車主吐槽...
- 深圳:明日起施行“認房不認貸”...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7 月...
- 扛不住了!即將面臨大漲!網友:...
- 總投資170億!上海“握手”大灣區
- 三六零半年報:Q2安全業務同比高...
- 中國食品 2023 年上半年銷售收...
- 交易商協會:支持民營科技型企業...
- 小米汽車終于要來了,你期待嗎?
- 行業調整彰顯穩健本色,萬科上半...
- 廣州“認房不認貸”出臺后,置業...
- 銀行的終身壽險可以取出來嗎?有...
- 意外險和醫保有什么區別?哪個報...
- 今非昔比,鋰礦巨頭西藏礦業“到...
- 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是什么?怎么...
- 企業員工意外險怎么買?多少錢一...
- 數據業務持續放量,華勤技術上半...
- 工傷險與意外險可否兼得?價格是...
- 尚品宅配:2023上半年營收20.7億...
- 千億級賽道產品新征程開啟,九號...
- 中融信托大股東主動退市,一字漲...
- 1.3萬急招快遞員 菜鳥上市前忙...
- 李斌曝出蔚來致命「軟肋」,新品...
- 老對手變成好朋友,三星和 LG ...
- 暑期檔高位收官:觀影人次破 5....
- 都蘭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
- 湘潭電化:1、公司錳酸鋰產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