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機構紛紛布局房抵貸業務 貸后資金流向追蹤仍是難題
曾在場景分期屢屢失控的晉商消費金融,正在試水房屋二次抵押貸款產品。據介紹,該產品類型為一般消費貸款,貸款年利率為10%-24%,貸款額度在1萬-20萬元之間,貸款期限12個月。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晉商消費金融外,目前,有不少消費金融公司在大推房抵貸產品。在分析人士看來,消金機構紛紛布局房抵貸業務,主要是為了豐富產品線,以此帶動消金業務的整體發展,此外,房屋二次抵押貸款模式風控方式比較傳統且有效;不過,房抵貸業務難以全部線上化,在人力等方面成本較高,且貸后資金流向追蹤仍是難題。
最高貸款額不超20萬元
近兩日,關于晉商消費金融“殺入”房抵貸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3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就此向晉商消費金融工作人員求證,后者回應稱,目前該公司確實已推出房抵貸產品,要求貸款人在22-60周歲,房齡在35年以內,最高貸款額不超過20萬元,還款方式為先息后本或等額本息。不過,目前該產品受理范圍只限于山西。
在產品宣傳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晉商消費金融官網暫未大幅介紹相關產品。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查看2021年2月底晉商消費金融更新的晉情貸產品價目表,其中提到了晉情貸(房抵類),該產品類型為一般消費貸款,貸款年利率為10%-24%,提前還款需收取1%手續費,貸款額度在1萬-20萬元之間,貸款期限為12個月。
從晉情貸產品價目表更新情況來看,晉商消費金融早在2020年便在房抵貸市場布局,只不過在宣傳、推廣上并未“用力”。針對房抵貸業務開展情況及背后考慮等多個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晉商消費金融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后者的回應。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房屋二次抵押貸款模式比較重,但風控方式比較傳統且有效,貸款金額相比一般消費貸款大,晉商消費金融在山西開展此類業務,有可能本身已有線下團隊,也可能是與第三方進行合作。
在于百程看來,晉商消費金融此前就在場景金融上吃過虧,此次布局房抵貸業務,反映出在目前競爭態勢下業務方向上的變化,在一些特定市場回歸傳統的抵押風控方式。
豐富產品線
眾所周知,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其定位主要是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近幾年,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業務創新方向主要是線上和場景相關類消費貸款,但隨著行業規模增速的放緩,業務競爭更加激烈,場景金融的相關風險暴露。
晉商消費金融近年來就在場景分期上屢屢失算,僅2018年間,晉商消費金融就曾三次踩雷“租金貸”業務,一次踩雷汽車分期業務。此外,在醫美、教育等場景上,也有不少消金機構遇到過騙貸、不當營銷等事件,這也對作為資金方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場景風控和審核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晉商消費金融,也有中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等消金機構在嘗試房抵貸業務。其中,中銀消費新易貸-樂享貸就是一款專為個人消費者推出的抵押消費貸款,可接受無抵押的房產、申請地商業銀行為第一抵押權人的房產以及以申請地商業銀行和住房置業擔保公司共同為第一抵押權人的房產,最高貸款額度同樣為20萬元。
此外,錦程消費金融產品介紹頁面同樣大推抵押貸,宣稱可接受“全款房抵押,按揭房再抵押,抵押房二次抵押,年化利率最低12.5%”。
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表示,消金機構紛紛布局房抵貸業務,一是為了豐富產品線,以此帶動消金業務的整體發展;二是房產抵押類業務相較傳統信貸業務風險更低,更受機構青睞;三是房抵業務模式成熟,不像傳統線下消金業務還面臨場景方的風險。
資金流向追蹤難
不得不說,目前各大機構在細分場景的競爭愈演愈烈,但定位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公司,謀局大額房抵貸業務,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消金機構布局房抵貸,盡管規避了場景方風險,但貸后資金流向追蹤仍是難題。此前就有消費金融機構因貸后管理不到位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從而被監管處罰;此外,也不乏有借款人從消費金融公司處獲得個人消費貸款,但房抵貸資金實際用于歸還高利貸,或被用于投資房地產業務。
蘇筱芮認為,目前房抵貸業務難以全部線上化,在人力成本等方面較高,如果出現風險事件,后期變現處置的周期流程較長。消金機構在布局房抵貸業務時,應關注后續資金流向的監測,避免被挪用于炒房、炒股等。
“基于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定位,房屋二次抵押貸款產品,只是風控方式與房屋有關,貸款依然需要流向消費,不能流向購房、公司經營生意周轉、炒股等。”于百程同樣稱,大額貸款的資金流向往往難以監測,過往也有過消金公司發放的大額貸款業務資金流向違規案例。因此,對于消費金融機構來說,后續在房抵貸展業上,或將面臨較大的合規性風險;其次,二抵本身在出現債務糾紛時,其受償順序低于第一抵押債權人,如果第一抵押債權人未起訴時,二抵機構起訴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此外,消金機構二抵業務,也面臨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岳品瑜 劉四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成品油零售限價“八連漲”落實 國內汽、柴油每噸分別提高260元和250元
3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3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