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扎克伯格如何僅用5天從馬斯克手里奪走1億用戶?

2023-07-11 22:30:12來源:Bianews鞭牛士  

如果你關注科技互聯網,那么最近幾天,你一定聽說過一款叫 Threads 的應用。

Threads

6 天前,它被Meta(Facebook 以及 Instagram的母公司)所推出,推出 5 天后,也就是昨天傍晚,Threads 的注冊用戶正式超過了 1 億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單從注冊用戶增長上來講,這是一場空前的成功,它們僅僅花了 5 天,就做出了很多公司努力數年才達到的成果。

那么,這到底是一款什么樣的應用?

它是一款與 Twitter 極為相似的應用。相似到什么程度呢?在用戶使用的層面,只要你給 Twitter 換一下 logo、去掉話題詞、熱搜、翻譯以及博文搜索功能,你基本上就得到了一個Threads 。

甚至如果你在 Threads 里發一張 Twitter 的博文截圖,你會覺得毫無違和感,不細看的話還會以為是原生的推流時間線......

所以,在外網,媒體稱Threads 是“ Twitter Killer ”( 推特殺手 ),它明顯是直奔 Twitter 腹地去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Meta 的老板扎克伯格一直因在元宇宙上的失敗而飽受嘲諷。

比如有博主吐槽“ Facebook 花了 100 億美元,怎么做出來的東西像 1997 年的產品”。

但,這次,扎克伯格用一個上線僅 5 天的產品,就搶走了馬斯克家 Twitter 目標用戶中的 1 億用戶,重新證明了自己。

那么,這個空前的成就,是怎么達成的呢?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Twitter 自己 “ 作死 ”,是Threads 能迅猛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去年馬斯克收購 Twitter 之后,開始了堪稱 “ 血腥 ”的大裁員。

2022 年 10 月,Twitter 還有 7500 名左右的員工,而到了 11 月 16 日,員工數就已經變成 2900 左右了。

這些被裁的員工中有大量人員來自于審核、運維和技術團隊,馬斯克認為 Twitter 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在審核方面,馬斯克認為為了 “ 言論自由 ” 應該相對寬松,并且認為應該用人工智能來提高審核效率,而不是堆積人力。

在運維和技術方面,馬斯克的策略是給 Twitter 建立更新的架構、更新掉臃腫的老舊代碼來提高效率減少人力。

從商業上看,這是不錯的策略,有些 “ 治本 ” 的意圖。

但,這個策略給 Twitter 的生態和平臺穩定性帶來了問題。

一些外媒分析,馬斯克上任幾周后,Twitter 上針對男同性戀的誹謗增加了 58%,反猶太主義語言增加了 61%,針對黑人的誹謗增加了兩倍多,這些問題在 Twitter 目標用戶所在的國家是比較忌諱的事情,同時,審核的寬松還讓 Twitter 被大量垃圾廣告帖子灌滿,平臺生態變得有些 “ 烏煙瘴氣 ” 的意思。

而在平臺穩定性方面,Twitter 裁員之后,大大小小的故障就沒停過。2022 年圣誕節期間,Twitter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經歷了超過 12 小時的大宕機今年 2 月,根據 NetBlocks 的數據,Twitter 至少經歷了 4 次大范圍中斷,而它在 2022 年全年才發生過 9 次。

除了平臺生態和穩定性,Twitter 還嚇跑了廣告主們。

馬斯克為了提振營收,推出了 “ 付費認證 ”功能,只要每月 8 美元,就能獲得名字旁邊的藍 V 認證,這個舉動讓 Twitter 冒出了一大堆帶認證標識的高仿號。

其中就包括全球制藥巨頭 “ 禮來 ” 的高仿號,一個藍 V 高仿號在 Twitter 上發文宣布稱公司 “考慮讓胰島素免費 ”。

這則推文讓禮來公司的市值在兩天內蒸發了 220 億美元,隨后,禮來公司暫停了在 Twitter 上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投放。

根據 Pathmatics 的估計,截至今年 1 月,Twitter 前 1000 名廣告商中約有 625 家已撤回廣告投放,其中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Jeep、富國銀行和默克等主要品牌。

廣告主的撤出,讓 Twitter 上的大 V 們開始有點軍心不穩,因為商業生態會影響他們的收入。

最近,馬斯克又 “整了個新大活兒 ”,讓本就對平臺生態和穩定性有些不滿的用戶們變得群情激奮:

未認證的賬戶每天只可以閱讀 600 個帖子;

新的未認證賬戶每天只可以閱讀 300 個帖子;

如果你花了 8 美元變成認證用戶,那么閱讀限制會變成 6000 個帖子。

600 個帖子看起來不少,但在這么一個短博文平臺,深度用戶很快就會刷光額度。

人們都把這個操作稱為:“ 不充錢不給看 ”。

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Threads 來了。

老天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這話是真的。

其實,Meta 眼饞 Twitter 的市場,不是一天兩天了。

2022 年 12 月,Meta 旗下的 Instagram 推出了一項名為 Notes 的新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發布 60 個字符的短推文。市場認為,這是 Meta 對 Twitter 市場的一種試探。

很快,在今年 3 月,Moneycontrol 獨家報道稱 Mate 正在策劃一款叫做 “ 代號 92 ”( Project 92 )的獨立 App 來與 Twitter 進行競爭,該 App 會通過Instagram 賬號來登錄。

5 月,彭博消息稱 Instagram 已經與一些創作者( 博主 )就Project 92進行了數個月的討論,產品有了雛形,但沒有人看到過完整版本的 App。

6 月,Meta 公司高管在一場全員會上,向員工展示了 Project 92 的預覽,但在會上并未給出項目上線的具體時間。媒體 The Verge 觀看了這場會議,The Verge 描述說Meta 的首席產品官 Chris Cox 管這個應用叫“ Our response to Twitter ”,這有很強的對標 Twitter 的味道。

The Verge 在文章中釋出的產品諜照

隨后,有消息稱,考慮到 Twitter 平臺的動蕩,Meta 在加班加點地對Project 92 進行開發,以便盡快上線。

7 月 5 日,Meta 正式宣布推出這款產品,名字定為Threads 。

有趣的是,Meta 的老板扎克伯格,時隔 11 年來首次去 Twitter 發了一個帖子,內容是一張意味深長的表情包:

這仿佛在叫板:正統 Twitter 在 Threads 。

正如前文所說,Threads 實在是太像 Twitter 了,除了比 Twitter 少了話題詞、熱搜、翻譯以及博文搜索功能,基本沒什么區別。

而它可以直接通過 Instagram 賬號登陸,并且一鍵導入個人信息的便利性,更是在順應 Twitter 后院起火這個 “ 天時 ” 的情況下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 “ 地利”。

Instagram 在全球擁有 20 多億月活,總有人有短博文需求的對吧?

隨便這么一導流,就導出來 1 個億的注冊用戶。

有了 1 億注冊用戶,很厲害,但是然后呢?

注冊的用戶再多,沒有日活月活,這 App 依然也只是一個 “ 死城 ”。

3年前,Clubhouse剛推出時,人們也是趨之若鶩爭相注冊,但現在Clubhouse的狀況遠不如當時大家對它的期待。

Threads 也是如此,知危編輯部體驗了幾天Threads,發現現階段的Threads 是沒法 “ 吸住用戶時間 ” 的,因為除了不停地刷刷刷或是發博文,你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而這些出現在信息流里的博文,很多都是像你我一樣的新用戶,在隨便發些有的沒的的信息或是跟大家打招呼。

沒有博文搜索、沒有話題、沒有熱搜,你會沒有什么目的性,刷了幾個無聊的帖子就草草關掉應用,轉去 Twitter 看別人 “吵架 ” 湊熱鬧。

Threads為此貼心地推出了 “ 一鍵關注已在 Instagram 上關注的賬戶” 的功能,讓你在來到這個陌生社區的時候能快速找到你所關注的 Ins 博主,這對普通用戶和博主都是一件好事,博主能迅速在平臺上有所積累,用戶能迅速 “ 找到組織 ”。

但,Instagram 是一個更傾向于 “ 看美美和有趣的圖片 ”,看 “ 美美和有趣的視頻 ” 的平臺,而 Threads 是短博文平臺,這樣的平臺在吸引用戶時,優勢在于用戶可以通過博文來快速、精準的發表意見。
換個詼諧的說法就是,這樣的產品存在的意義是 “ 發表觀點和吵架 ”。
所以,它沒有實時熱點、不能 “吵架”,在產品上是致命的。
不過,知危編輯部猜測這些功能極有可能會在后面陸續上線,因為 Instagram 及 Threads 的負責人 Adam Mosseri 表示,Threads 的目的是創建一個“ 公共對話 ”平臺。
如果 Threads 能在用戶 “ 嘗鮮心理” 消失前上線這些功能讓人們在平臺上 “ 高強度對話” 起來的話,Twitter 就危險了。
與此同時,Threads 還做了一件能強有力鞭策自己的舉動:他們宣稱 Threads 將在未來支持 ActivityPub 協議,加入了聯邦宇宙。
這是一個有趣的去中心化思維,用戶面對平臺有更大的自主權,簡單來講就是:
A、B、C 平臺同時支持 ActivityPub 的情況下,你在其中一個平臺,可以刷到其他平臺的內容,你在其中一個平臺的關注和你的粉絲,也可以隨時憑你喜好遷移到其他平臺。
更簡單點說,平臺間的內容、信息、關注關系,不再因平臺而產生壁壘,用戶的主動權更大。
這么做就意味著,Threads 必須努力做好自己的平臺,以便用戶留在自己這里而不是去支持ActivityPub 協議的 A、B、C 平臺那里。
對了,這么做,似乎也更容易防止 Meta 有壟斷嫌疑。
而在平臺的商業化問題上,這就更是 Meta 的強項了,如果平臺生態能做好之后,它會做得比 Twitter 好很多。
根據 Twitter 2022 財年二季報( 被私有化前最后一次披露的那期財報),推特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為 2.378 億人,貢獻了 11.8 億美元收入,每個用戶能帶來 4.96 美元的季度收入。
同期,Meta 應用程序家族( 包括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 和其他服務 )的收入為 283.7 億美元,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為 28.8 億人,每個用戶能帶來 9.85 美元的季度收入,它的貨幣化能力近乎是 Twitter 的兩倍。
不過,說這些,似乎還有些虛無縹緲。
Threads 能不能適時推出保證新用戶存留的功能,還是未知數。
它到底會不會崛起,Twitter 到底會不會衰落,似乎至少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看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