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匯通達上市攪動“三農”板塊一池春水 江蘇“三農”呼喚更多“匯通達”

2022-02-21 15:29:24來源:新華日報  

2月18日,有“下沉市場第一股”和“農村版淘寶”之稱的匯通達登陸港交所,截至當日收盤,匯通達股價上漲4.88%至45.1港元,總市值超252億港元。消息傳開,攪動了江蘇“三農”板塊一池春水。“新華日報財經”對此進行了調研。

資本追捧,

股東名單堪稱“全明星陣容”

公開消息顯示,備受資本追捧的匯通達在IPO之前,已完成9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70億元,股東名單堪稱“全明星陣容”:阿里巴巴中國、國投創益、華夏人壽、國調基金、華興資本、綠動資本、江蘇沿海基金……

匯通達基石投資者也值得關注。1月31日啟動全球發售,匯通達獲認購1.67倍,引入創維集團(00751)、商湯-W(00020)、景林資產管理、金螳螂建筑(002081.SZ)、Windfall、海瀾集團在內的6家基石投資者,禁售期為6個月。

業界人士分析稱,匯通達引入的6家基石投資者中有景林資產管理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以及創維、商湯這樣的產業伙伴,既有產業資本也有專業資本,這是對匯通達長期價值的雙重認可,給予匯通達在資本和業務上雙重加持。

而這一長期價值源于匯通達獨特的商業模式,雖被稱為“農村版淘寶”,但匯通達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有所不同,后者更多面向農村C端用戶,而匯通達更多地面向B端用戶,比如鄉鎮夫妻店、個體工商戶等,與“電商系”形成差異化競爭。

以鄉鎮夫妻店為核心,匯通達圍繞會員店全方位賦能。從信息技術入手,匯通達幫助會員店數字化改造,從前端APP、中臺ERP到后臺CRM系統,一方面提供SaaS服務,一方面提供供應鏈,讓這些小店少出樣少備貨,不出樣也能賣貨;當天賣的貨,匯通達當天就能送到。

招股書顯示,匯通達商品品類從最開始的家用電器,擴展到現在的消費電子、農業生產資料、交通出行、酒水飲料、家居建材等六大品類。截至2021年9月30日,商品SKU總數超過17.5萬個,其中消費電子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以及家用電器的銷售占比較多,分別為39.5%、22.6%以及18.4%。

這一模式給匯通達帶來極大商業價值。匯通達在全國21個省份、2萬個鄉鎮,發展了超過16萬家會員店,其中SaaS產品用戶超過7萬家,付費SaaS+用戶超過1.5萬家。2020年銷售總額近500億元。近幾年,匯通達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呈現出現金流增長高于利潤增長,利潤增長大于銷售增長的良好態勢。

匯通達董事長汪建國說,這些小店,就業在當地,產值在當地,稅收在當地,成為了農村經濟的“造血機”,農民致富的“新商路”。這不僅對振興鄉村有利,對解決城鄉商品流通的“腸梗阻”也有利,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更有利!

潛力巨大,

去年全省農產品網銷超千億元

2010年創業之初,匯通達就立志“讓農民生活得更美好”!汪建國的“家國情懷”和他在江蘇“三農”工作的經歷,是這一“初心”的由來。在上市致辭中汪建國說,他和公司總裁徐秀賢都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參加了江蘇省委農村體制改革小組,在江寧待了三年。隨后,他在省級機關工作十年中,五年時間扎根在江蘇農村,十分感恩江蘇這片創業熱土。

江蘇是經濟大省、農業大省。連續多年,江蘇以占全國不到4%、人均不足0.9畝的耕地,生產了全國5.6%的糧食、6.5%的蔬菜、3.6%的肉類和6.5%的禽蛋,創造了全國6.1%的農林牧漁總產值,全省8400多萬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這對一個東部沿海省份來說很不簡單。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后勁在“三農”。作為互聯網經濟大省,江蘇的“互聯網+”農業發展速度和規模一直穩居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1065億元,已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新農人利用互聯網“新農具”正不斷創造“新輝煌”。

占地近2000畝的“一號農場”坐落在常州市金壇區茅山腳下仙姑村。“掌門人”姜方俊是德國海歸IT男,他告訴記者,在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幫扶下,如今總投資達2.3億元,生產加工的農產品超300多種,串聯起線上線下5000多名會員客戶,在互聯網經濟的引領下,“農場”收入很快有望翻番,公司計劃在2024年沖擊北交所精選層。

在資本加持下,如今的江蘇農民早已不再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而是拿著手機種草莓,穿著西裝去養魚,開著豪車辦民宿。

漫山島是太湖的一座“離島”,過去只靠一天兩班的鐵皮大船和船家快艇跟外界溝通,年輕人外出打工,島上幾十戶老人留守,成了一座“空心島”。2020年底,蘇州東吳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投資后,島上的鳥類博物館、酒吧、民宿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人,成為一座人氣日升的“旅游島”。“去年國慶試運營,島上游客絡繹不絕,今年春節正式開張。”東吳證券產業金融部總經理顧軼高開心地說。

鄉村振興,

江蘇“三農”呼喚更多“匯通達”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近年來,我省秉持“工業化思維、項目化機制”做大做強鄉村產業的發展思路,聚焦重點,補短板強弱項。2021年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數量和投資額雙破“千”。

振興“三農”產業,需借力資本力量。但農企上市面臨一些客觀困難,表現在農業投資周期長,受自然條件、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等。據iFinD數據,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純一產的A股農業上市公司全國不足百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比重不到3%,市值比重不足2%,江蘇僅3家,但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尤其是農業“接二連三”和服務城市上,帶來江蘇農業多重價值持續釋放。

一頭連著城市消費,一頭連著農業產地,江蘇居全國第二消費市場優勢不斷顯現,市場驅動更加強勁,其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贏得了資本市場青睞。2021年4月,蘇州味知香(605089)食品和佳禾食品(605300)兩家農業企業主板上市。作為A股第一家預制菜公司的味知香,主營200余種半成品菜開發,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門店近千家。佳禾食品為眾多知名茶飲供應原料,產品和服務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匯通達此次上市,讓江蘇“三農”板塊備受鼓舞。為推動更多農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探索金融支農、金融扶農有效運作模式,江蘇對總部注冊地在江蘇的農業龍頭企業,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財政分別給予300萬元、40萬元獎勵。

為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資源配置和價值發現功能,2018年,江蘇省股權交易中心開設“農業板”,以特色板塊形式為農業企業量身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對于掛牌“農業板”且符合條件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家掛牌企業獎勵20萬元。截至目前,“農業板”有超過350余家農企掛牌上市。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于江蘇“三農”來說,資本市場農業板塊無疑是一場“當春”的“好雨”。有關專家分析,江蘇人多地少、城市發達,地處發達的長三角,大力發展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鏈接城鄉、服務城市,一定會涌現更多匯通達這樣的“三農”上市巨頭。(李達 顧巍鐘)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