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固收+”不能再被濫用!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監管窗口指導

2022-08-24 08:49:24來源:江蘇經濟報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已收到監管窗口指導,未來將對“固收+”產品權益投資比例做進一步限制。其中,權益投資比例超過30%的產品將不能被定義為“固收+”。新發基金中,二級債基與權益資產比例在10%-30%范圍內的持有期偏債混合型基金,才能稱之為“固收+”產品。權益資產在該范疇以外的偏債混合型新基金,則可能不得以“固收+”的名義進行宣傳。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這次監管的窗口指導,實質上是在過往“固收+”產品定義較為模糊的基礎上打了“補丁”,進一步明確其內涵,使之能回歸到“固收+”的應有之義。隨著“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濫用,既能明確這類產品收益和風險特征,避免誤導投資者,給他們更好的投資體驗,也有助于規范基金公司的營銷行為。

對于這一點,不同基金公司有不同的解讀。華南一家基金公司認為,二級債基也屬于“固收+”產品范疇,其權益投資比例不高于20%,是典型的“固收+”品種,公司旗下相關產品不受影響。但據其了解,未來新發的“固收+”產品,或將有持有期設置。

當下市場中,“固收+”產品通常包含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型產品,部分基金公司將靈活配置型基金中的偏債類產品也納入其中。但在實際產品合同中,部分偏債混合型產品權益倉位上限超過了30%,有的甚至高達60%,“固收+”的概念也因此較為寬泛,部分產品波動較大。

對于此次窗口指導,上述業內人士稱,在過去幾年里,由于部分公司旗下權益投資超過30%、40%甚至更多的產品,都被冠以“固收+”產品進行宣傳,“固收+”的旗號存在被濫用的現象。這與普通投資者對“固收+”產品“債基打底,權益僅作為輔助、穩健低波動”的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固收+”整體規模的快速增長,監管或許認為當下是時候對該類產品進行把控了。 “這次監管的窗口指導,實質上是在過往‘固收+’產品定義較為模糊的基礎上打了‘補丁’,進一步明確其內涵,使之能回歸到‘固收+’的應有之義。”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隨著“固收+”基金概念不能再被濫用,既能明確產品收益和風險特征,避免誤導投資者,給他們更好的投資體驗,也有助于規范基金公司的營銷行為。

另有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指出,今年以來不少“固收+”產品的高波動和虧損的現狀,使得投資者抱怨聲四起,渠道方面接到的相關投訴比比皆是。“很多持有人因為‘理財替代’等宣傳口徑購買了‘固收+’產品,但今年行情下,很多‘固收+’產品出現虧損,且凈值波動較大,讓很多對該類產品報以‘穩健、可攻可守’想法的持有人期待落空,疊加基金公司自身在營銷層面的一些問題暴露,引發了監管的持續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158只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0.53%,其中僅有430只基金年內收益率為正,占比不足4成。(沈述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