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海運費高企“一柜難求”,多方合力能否降低天價海運費?

2021-09-16 14:56:53來源:深圳商報  

海運費高企、“一柜難求”,一直是今年航運界的痛點。隨著傳統旺季的到來,這一現象進一步加劇。近日,深圳鹽田港11000個出口重箱進港預約號在半小時內被哄搶一空,海運費暴漲10倍還搶不到貨柜的消息,引發外界對出口行業的極大關注。

海運費暴漲企業發愁

“現在買一個集裝箱的費用幾乎與運一個集裝箱的運費持平。不只是集裝箱難訂,船也緊張,企業很難拿到艙位,著急的只能去參與艙位預訂搖號。”深圳市中通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皮沁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運費的高企讓不少企業直呼“痛苦”。皮沁怡告訴記者,深圳市中通進出口公司本身是從事紡織行業,產品以床單、被罩等為主,屬于薄利多銷,目前原產料以及運費的大幅提升,再加上人工成本,即使國外訂單充足,企業也不敢接了。尤其是一旦出現外匯波動,可能公司最后一點利潤都沒有了。

記者了解到,除了該類中小企業不敢接單生產出口外,包括床單被罩、玩具、圣誕樹等低附加值的產品也面臨被貨代拒之門外的情況。“低附加值的產品裝滿一個貨柜的價值可能抵不上運費,到港后,一旦被賣方拒收,貨代也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深圳市博達捷運物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黎曉鋒告訴記者,貨代也會幫助廠家墊付運費或代收貨款,隨著海運費的暴漲,墊付的資金也跟著提高,原本墊付1萬美元,現在直接變成10萬美元,資金的壓力及風險直線提升。

不過,作為流通的中間環節,在海運費高企的情況下,貨代也能分得“一杯羹”。而船公司無疑是直接受益人。今年上半年,全球九大船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已突破千億美元,達1047.2億美元。其中凈利潤總和更是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利潤總和,達290.2億美元,去年為151億美元,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重塑供應鏈平衡供求

海運費高企、“一柜難求”將持續多久,有何化解之策?“造成這個局面,主要是疫情打亂了供應鏈體系。”深圳市對外經濟貿易與投資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江紅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后,全球很多國家復工復產不理想,不論從防疫物資、工業品到日用品,中國都承擔比較大的比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出口到歐美目的地后,當地港口作業效率比較低,不能快速交付周轉,使得貨柜大量積壓。同時產能分布不均,使得船公司只能空船過來,多方面因素的疊加造成了海運費暴漲和“一柜難求”。

從長期來看,“化解‘一柜難求’的矛盾,還是要重塑供應鏈,解決供求矛盾。”江紅躍表示,這是全球性的系統風險,外貿企業無法憑一己之力化解。但可以對少量緊急的客戶需求用空運來替代,或使用中歐班列,”出口貿易企業通常兩頭在外,海外總部接下的訂單不斷轉到國內,面對貨物積壓也只能照單生產。長期來看外貿企業仍需要苦煉內功,強化技術和戰略轉型,從加工代工向一般貿易轉型,培育自主品牌和銷售渠道,“目前從貨柜來看,中集集團等產能不間斷生產,境外原先積壓的貨柜也慢慢得到釋放,供求將逐步趨向平衡,2022年上半年或有望得到緩解。”(陳發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