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豬價下跌火腿也難賣 雙匯發展高成本采購引爭議

2021-10-29 15:44:27來源:中國商報網  

今年三季度,雙匯發展、金字火腿兩大肉制品龍頭企業均交出了不太理想的成績單。前者交出了營收、凈利潤雙降的成績單,后者則深陷虧損。值得關注的是,“豬周期”下行階段,不少養豬大戶將肉制品加工業務看作拉動業績的“救命稻草”,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肉制品加工還是門好生意嗎?

兩大巨頭業績一降一虧

根據三季報,雙匯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9.58億元,同比下降8.56%;凈利潤34.53億元,同比下降30.08%。金字火腿的業績則更為難看,其三季度業績由盈轉虧,凈虧損785.53萬元。

兩大巨頭業績因何難看?雙匯發展表示,受豬肉價格下行影響,國產凍品及進口凍品庫存商品銷售產生了虧損。截至發稿,金字火腿并未對中國商報記者針對業績下滑提出的相關問題作出回復。記者發現,金字火腿與雙匯發展一樣,均面臨凍品庫存滯銷的壓力。

根據財報,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雙匯發展的存貨賬面余額為72.52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近10億元,這些存貨主要為鮮凍豬肉,存貨周轉天數通常在一個月左右。金字火腿今年上半年的應收賬款、存貨余額較前幾年均有明顯增加,其依托海外冰鮮肉渠道開拓的定制品牌肉業務的營業收入也同比減少了23.22%。

值得關注的是,主營凍品銷售的兩大巨頭四季度業績或仍難扭轉。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7月、8月屠宰量已超歷史同期,宰后豬肉主要有兩個去向,即鮮銷入市與凍品入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表示,去年年底到今年9月份,凍品進口量很大,庫存量也非常大。今年四季度直至明年上半年,預計凍品對豬肉價格都將產生明顯影響。

高成本采購引爭議

拉低肉制品巨頭業績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其在國內生豬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仍在國際市場進行高成本采購。今年前三季度,雙匯發展對進口豬肉的采購引發爭議。

“從國外市場采購及生產,放在國內市場來加工和消費一直是雙匯發展降低成本的方式。”一位長期觀察生豬養殖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豬價格一再走低。雙匯發展還從國外進口高價豬肉,既拉低了其在國內屠宰業務的收入、又增加了其肉制品加工業務的成本。

金字火腿也同樣采用了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采購原材料的策略,其在對投資人的回復中表示,公司原材料以國內外采購為主,豬肉價格低的時候多采購,價格高少采購,以此來平衡豬肉價格波動的影響。但是從金字火腿三季度的虧損或能看出,其并未很好的控制成本,依托海外冰鮮肉渠道開拓的定制品牌肉業務業績下滑最為嚴重。進口豬肉采購占比情況如何?四季度是否考慮調整業務布局?針對上述問題,截至發稿,金字火腿并未給出回復。

“采購進口豬肉是國內生豬價格高時相關企業作出的應對策略,訂單在今年年初或者此前的某一個時間段就訂好了,短期內或難改變。”國內上市豬企的一位屠宰業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的下降遠超預期,這讓高價進口豬肉的屠宰及加工企業非常難受。

肉制品加工還是門好生意嗎

生豬價格下行,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業本應能以更低的成本收購生豬、再加工肉制品獲得高利潤。但是從兩大巨頭的成績單看,屠宰及肉制品業務未來還能起到拉動業績增長的作用嗎?

生豬養殖賽道上的不少龍頭企業均盯上了肉制品。牧原股份在對投資者的回復中表示,公司未來在肉制品方面也會更加開放,采用多種方式擴充產能,同時積極拓展多種銷售渠道。正邦科技也表示,在深加工特色食品方面,公司未來會選擇終端品牌打造,通過中央廚房的方式滿足年輕人對美味且食用方式簡單這一類型食品的需求。

“養豬企業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發展屠宰、肉制品加工業務能在一定程度上與養殖環節的生豬價格波動形成對沖。但是,當前受生豬價格影響,屠宰端利潤較低、肉制品加工生產線開工率也受到了影響。”上述上市豬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產能規模不大的養殖企業來說,當前還是以先保證生豬市場的占有率為主要業務。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郭剛也對記者表示,限于凍品庫存壓力,屠宰及加工企業的鮮銷率一直維持在83%左右。目前市場凍品庫存和肥白條的量仍然很多;下游消費提升緩慢。屠宰及加工企業的鮮銷率是否能保持高位,在未來也還是一個未知之數。(記者 馬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