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擴圍近五個月后 首只養老理財產品即將發售

2022-08-02 10:31:23來源:城市金融報  

距離第二批理財公司獲批試點資格已5個月,關于其養老理財產品發行計劃備受市場關注。據了解,作為第二批新增養老理財試點機構的中郵理財首只養老理財產品將于近期發行。從產品設計來看,第二批養老理財產品有哪些特點,能否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養老金融需求?隨著參與的理財公司和試點城市不斷擴容,商業銀行該如何把握這一機遇?

第二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擴圍近五個月后,首只養老理財產品即將發售。

7月27日,郵儲銀行官網顯示,中郵理財將于8月3日至8月18日發行第一期養老理財產品,產品名稱為“中郵理財郵銀財富添頤·鴻錦封閉式系列2022年第1期養老理財產品”,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類,發行范圍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10個試點城市,產品初始計劃募集規模上限為30億元。

據了解,這將是中郵理財作為第二批新增養老理財試點機構發行的第一只養老理財產品。

具有穩健性和普惠性等特點

今年3月1日,養老理財試點正式由“四地四機構”擴展為“十地十機構”,試點機構新增“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6家理財公司。

如今,距離第二批理財公司獲批試點資格已5個月,關于其養老理財產品發行計劃備受市場關注。

隨著中郵理財的宣布,第二批6家養老理財試點機構的產品即將陸續上市,進一步豐富養老理財市場。據了解,盡管目前其余5家養老理財試點機構的養老理財發售時間未確定,但相關產品名稱已經早已定好,離正式發售不遠。

某理財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正在做養老理財產品的預熱工作,包括文章和視頻等,產品具體信息還在審核中,屆時將對外公布。

另一家理財公司工作人員透露,已根據監管要求進行產品研發和報備。

雖然具體發布時間未定,但對于養老理財產品的設計方案,此前已有多家機構進行過披露。產品在設計理念上大多突出長期性、穩健性、普惠性等特點,風險等級相對較低,投資門檻相對較低,1元起購,期限相對較長。

如工銀理財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其養老理財產品的六大特點:第一是堅持長期投資,契合養老規劃;第二是風控完善,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制;第三是堅持大類資產配置,均衡安全性和收益性;第四是突出普惠性;第五是更加注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投資者教育;第六是專屬名稱和試點發行。

交銀理財透露,即將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1元起售,產品期限設計上超過5年,通過低波穩健的策略配置及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等風險保障機制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目前來看,養老理財產品屬性趨同,未來將會根據投資者不同的退休日期和不同的風險偏好設置更多針對性的產品,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金融需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

募集規模已超600億元

中國理財網顯示,截至7月27日,除貝萊德建信理財外,首批4家養老理財試點機構已經發行養老理財產品共計30只。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養老理財認購金額超600億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布局的養老理財均為固定收益類,光大理財與貝萊德建信理財布局的養老理財為混合類。從產品期限來看,大部分養老理財期限為5年封閉式,建信理財發行5年最低持有期、貝萊德建信理財發行10年封閉式理財產品。

從業績來看,養老理財收益率較好。以光大理財為例,截至7月6日,其頤享陽光養老理財橙2026第1期、橙2028、橙2027第1期、橙2027第2期,自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7%、6.1%、6.59%、6.47%。

“在今年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堅持積極積累固收‘安全墊’,逐步小幅靈活調整權益投資策略,全量產品年化收益率保持4%以上,產品業績位于同業前列。”工銀理財黨委委員李雪松日前介紹稱。

與此同時,隨著養老理財的逐步普及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養老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從開始的5.8%-8%下調至5.5%-7.5%。

“業績比較基準為管理人依據市場狀況、風險等級等因素綜合做出的決策,并不代表產品實際收益率,預計養老理財產品表現受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因素影響不大,仍將保持長期穩健特征。”普益標準研究員茍海川表示。

個人養老金制度加持

養老金融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現實需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養兒防老”已經不足以滿足居民養老需求。因此,在“養老三支柱”體系下,專業機構如何介入、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為居民養老提供更為完善的綜合解決方案,值得行業思考與探索。

隨著《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的發布,部分養老理財有望納入稅收優惠,這也將進一步推動養老理財發展。

“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養老理財迎來發展機遇,目前已參與養老理財試點的理財公司具有先發優勢。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理財需求將日益旺盛,養老理財等含權理財產品的規模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

“隨著國家政策助力、投資者養老理財意識加強以及未來試點更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的擴大,在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共同發力加持之下,未來養老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穩步提高,養老理財產品將成為銀行理財的主要拳頭產品。”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在目前基礎上,商業銀行應著眼于養老市場長遠發展,構建更為完善的養老金融體系,抓住資管、存款、托管等直接業務機會,挖掘賬戶、發卡、結算等間接業務機會,推動健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緩解我國日益增長的養老壓力的同時獲得自身發展。 (馮櫻子)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