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晶華微破發打新者認賠出局 新股破發為何卷土重來?

2022-08-02 08:48:56來源:江蘇經濟報  

上周五上市的科創板新股晶華微又破發了。該股發行價62.98元 ,收盤價58.15元 ,破發-7.67%,換手率為52.55%,說明有一半多的打新者認賠出局。

統計顯示,今年7月共上市27家新股,其中有6家上市首日破發(不含北交所,下同),分別為創業板的元道通信,科創板的思科瑞、中科藍汛、隆達股份、益方生物和晶華微。目前思科瑞和隆達股份股價已高于發行價,而創業板的中亦科技則離破發僅一步之遙。

27家上市,6家首日破發,比例20%多一點,不算高,甚至可以算是正常。本來,打新就不應該穩賺不賠。但問題是,為什么5月(上市13家)和6月(上市23家)新股無一家破發,7月破發又卷土重來?分析什么樣的新股會破發,又如何避免新股破發,對本在弱勢市道的投資人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我們先來看晶華微。這是一家由一對美籍華人夫婦及一致行動人投資的IC設計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健康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983萬元、1.97億元和1.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12萬元、1億元和7735萬元。顯然,2020年業績突現大幅增長。而今年一季報凈利為2393萬元,中報預告凈利4000萬-4500萬元,同比減少8.01%至18.23%,扣非后3600萬元至4100萬元,同比減少13.62%至24.15%。公司坦言,2020年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系新冠疫情防控拉動的產品需求,具有偶發性。

就是這樣一家今年上半年比上年的正常年份業績預減的公司,發行市盈率高達61.07倍,而其行業平均市盈率為44.88倍;且公司原計劃募資7.5億元,實際募資10.5億元(未扣除發行費用,下同),超募40%。

相似的還有7月15日上市的中科藍汛。該公司發行價91.66元,上周五收盤59.53元,破發35%,中簽500股虧損16000元。中科藍汛的主營業務也是芯片,主要產品包括TWS藍牙耳機芯片、非TWS藍牙耳機芯片、藍牙音箱芯片以及其他芯片等。該公司 2019-2021 年凈利分別為1.49億元、2.15億元、2.29億元,倒是逐年增長;但今年一季報凈利4016萬元,同比下滑15.99%;公司預告上半年凈利1億-1.05億元,同比變動-29.15%至-25.57%。這樣一家業績預減的公司,發行市盈率56.41倍,而行業平均市盈率為27.4倍,整整高出一倍有余。中科藍汛原計劃募資15.96億元,實際募資27.5億元,超募72%。

毫無疑問,這兩家企業申請IPO之際,正值芯片嚴重緊缺供不應求之時,但今年以來,一些普通的消費電子需求持續疲軟,多類芯片遭砍單,價格一降再降。時過境遷還如此高調發行,怎么會不破發呢?

再來看上周一上市至今約破發-15%的益方生物。該公司主要研發產品為治療肺癌、肝癌等高發腫瘤的靶向藥物,但截至目前,所有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沒有實現一分錢的銷售收入,從2019-2021年,三年累計虧損15.37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凈資產僅為4.75億元,加上本次募資的20億元,會不會這20來億用完還未盈利,股東收益又從何而來?

從新股發行的節奏分析,今年3、4月份是新股發行的“大月”,其中3月發行新股40只,募資611.48億元;4月發行27只,募資626億元,而這兩個月也成了破發的“大月”。而6月發行19只,募資196億元;7月發新股27家,募資377億元。

那么8月呢?目前已發布招股書的就已經有17家新股(分別于8月1日至8月10日發行),按照招股書披露的發行計劃,募資就達332億元。其中兩家科創板新股:海光信息(8月3日申購)發行3億股(原擬發行5.06億股),計劃募資91.48億元;聯影醫療(8月10日申購)發行1億股,計劃募資124.8億元。這還只是8月上旬,接下來再加上中旬、下旬呢?

其次,7月已發行尚未上市的也有幾家有可能破發。如超募166%的中微半導(計劃募資7.29億元,實際募資19.44億元)。該公司也主營芯片,包括家電控制芯片、消費電子芯片、電機與電池芯片和傳感器信號處理芯片四大類。2019-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2497萬元、9369萬元、7.85億元;今年中報預告實現凈利潤3600萬元至9200萬元,較上年同比變動-86.08%至-64.42%;扣非后凈利潤為1.31億元至 1.45億元,較上年同比變動-48.59%至-43.10%。公司同樣坦言,原因是“受半導體行業供需緊張緩解、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

其實,一二級市場本是聯動的,今年3-4月份,新股多、破發多,二級市場表現也差;到了5-6月份,新股少、破發少,二級市場也慢慢轉暖了。那么,接下來的8-9月份又會怎樣呢?(賀宛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