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農信機構屢收罰單 多張大額罰單涉及農商行股東

2022-08-19 09:32:01來源:城市金融報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資金互助社等農信機構被累計處罰824次,罰金超過3.71億元。頻吃罰單給農信機構帶來哪些警示?要防控風險并發揮自身優勢,農信機構需做好哪些工作?

農信機構是我國銀行業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農村中小銀行一直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其普惠型涉農貸款約占全國三分之二,涉農貸款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年來,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三農”領域金融服務,對農信機構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引導其正確理解信貸指引的政策方向和信號,自上而下加強內部風控能力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資金互助社等農信機構被累計處罰824次,罰金超過3.71億元。

多張大額罰單涉及農商行股東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358家農商行(含分支機構)被罰,罰金約2.4億元;4家農村合作銀行(含分支機構)被罰,罰金320萬元;166家村鎮銀行(含分支機構)合計被罰7798.74萬元;1家省聯社和103家農村信用社(含分支機構)合計被罰4917萬元;農村資金互助社合計被罰42萬元。

在農商行收到的罰單中,約90%罰單的處罰金額不高于100萬元。

“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成為多家農商行被罰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因報送數據等日常工作錯誤頻出,多家農商行被予以處罰。

據了解,49張處罰金額超過100萬元的罰單中有8家農商行被處罰的原因牽涉“股東”,包括“股東與其關聯方合并持股比例超監管規定”“未按照要求做好股東及關聯交易管理”“對本行主要股東及其關聯方合計授信余額超比例”“對本行主要股東及其關聯方合計授信余額超比例”“部分股東以非自有資金入股,部分股權溢價資金會計核算不正確”等。

清大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韓軍表示,有些小銀行股東行為不規范與農商行相關腐敗風險問題相關。要解決問題,就要繼續加強監管,強化銀行信息披露。

引導村鎮銀行落實“三查”制度

據了解,多家村鎮銀行因貸前、貸中以及貸后問題受罰。“貸款‘三查’不實”“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到位”屢次出現在村鎮銀行被處罰原因中。

“部分農村中小銀行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出現偏差,盲目追求規模擴張,一度偏離主責主業,大量信貸資金流入產能過剩產業或房地產等領域。隨著經濟換擋升級持續推進,大量資金被套牢,風險集中暴露且化解十分困難。”今年4月,甘肅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文永在第三屆中國農金30人論壇福建會議上表示。

此外,多家村鎮銀行因內部管理問題被罰。部分合作社也因“違規分紅”收到罰單。

多家農信機構因“大額風險暴露超標”被罰款。同時,“貸款分類不準確”也是多家農商行、村鎮銀行和合作社被處罰的原因。

王文永認為,管理基礎先天不足和內控建設后天缺失,使得部分農村中小銀行內控制度不健全、內控機制漏洞多、制度執行不到位、合規文化根基淺,同時受員工綜合素質、風險意識等因素影響,不講合規不守制度還一定程度存在,隨著內控管理逐步強化,合規風險持續暴露。

韓軍認為,必須加大反腐力度,強化信息披露,披露得越多越詳細暴露的問題越多,就越容易早發現早處理。

農信機構整改積極

針對處罰,農信機構積極整改。調查發現,多家上市農商行在過去一年加強了在合規領域的建設。

2021年,上海農商行收到5張罰單,原因多涉及此前年份相關業務。

上海農商行在2021年年報中指出,圍繞創建“合規管理示范行”發展目標,該行全面部署“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活動,就內控合規治理架構、集團并表管理、內部控制評價監督動態體系等方面全面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和“屢查屢犯”專項整治行動。此外,該行還加強規章制度管理,開展規章制度清理工作,進一步明確規章制度起草修訂的流程控制、監測評估、數據賦能等環節要求,并試行規章管理人員持證上崗機制。在完善制度建設方面,從橫向產品維度為主向縱向職責等維度立體轉變,夯實管理基礎,提升合規風險管理的主動與實效

下一步,農信系統應該如何防控風險并發揮自身優勢?韓軍認為,農村金融機構要正確理解當前信貸指引的政策方向和信號,加強內部風控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貸前、貸中和貸后的賬戶和資金風險管理,形成嚴格制度。業務方面,要在穩住“三農”市場基礎上,挖掘更多新業務潛力。通過可持續好、前景廣闊、收益豐厚的業務,可以逐漸擺脫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從根本上規避違規風險。

“農商銀行作為農信社改革的排頭兵、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需要大膽嘗試,因地制宜地選擇恰當方式,積極地協調省級聯社和當地政府的支持,打造集數據、業務、風控、審批等功能于一體的臺。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本色,合規發展。”韓軍表示。 (樊融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