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銀保監會擬試點壽險與長護險責任轉換 豐富壽險產品供給

2022-10-27 09:23:19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了《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決定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下稱“轉換業務”)試點。

記者采訪各大人身險公司了解到,目前該方案需等待總公司研究部署。業內人士稱,探索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轉換,能夠進一步拓展壽險產品的責任范圍,進一步增強壽險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有望加速長護險概念普及。如果未來被保險人大規模申請壽險與護理保險轉換,需要保險行業加快統計和完善失能發生率等相關數據。

試點期擬暫定為兩年

根據《通知》,此次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轉換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擬暫定為兩年,經營普通型人壽保險的人身保險公司均可參與轉換業務試點。

何為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的轉換業務?《通知》稱,該轉換業務是指人身保險公司根據投保人、被保險人自愿提出的申請,將處于有效狀態的人壽保險保單中的死亡或滿期給付責任,通過科學合理的責任轉換方法轉換為護理支付責任,支持被保險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原因進入護理狀態時提前獲得保險金賠付。

2020年,中國銀保監會聯合12部委印發《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于護理費用支出”。根據《通知》,此次試點背景是為加快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創新保險服務模式,豐富保險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長期護理服務和保障需求。

轉換業務將豐富壽險產品供給

采訪中,多數壽險企業表示,該方案需等待總公司研究部署,目前尚不清楚規劃、產品等具體細節。然而,轉換業務對于壽險發展或是一次機遇。

珠江人壽有關負責人表示,產品轉換業務可以增加產品靈活性,彌補了傳統保險產品保障固定期限固定的缺陷,使產品更有吸引力。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有機會向客戶提供更多的保險保障,吸引客戶長期留存在公司。人身險公司擁有相當規模的存量客戶、完善的人壽保險產品體系以及成熟的管理和銷售團隊,能夠為產品轉換業務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接下來公司將繼續探索護理保險創新業務,將保險產品與護理服務及養老社區相結合。”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表示,探索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轉換,能夠進一步拓展壽險產品的責任范圍,進一步增強壽險產品的競爭力。“當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已經將失能給付納入責任范圍。保險行業在探索壽險、養老保險產品轉換方面已經具有一定基礎。如果未來被保險人大規模申請壽險與護理保險轉換,需要保險行業加快統計和完善失能發生率等相關數據。”宋占軍提示道。

相關鏈接

中國平安2022年三季報出爐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趙方圓)10月26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公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期間業績。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232.88億元,同比增長3.8%;年化營運ROE為19.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4.63億元,同比下降6.3%。

同日,平安集團董事會決議聘任張智淳出任公司首席財務官(財務負責人),相關任職資格待監管核準。姚波不再兼任該職務,繼續擔任中國平安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及常務副總經理。(趙方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