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發改委:開展綠色智能電子產品展銷活動 鼓勵電商平臺開設綠色智能電子產品銷售專區

2023-07-27 16:07:09來源:互聯網  

發改委:開展綠色智能電子產品展銷活動 鼓勵電商平臺開設綠色智能電子產品銷售專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改委:開展綠色智能電子產品展銷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專項展銷推廣活動,在縣鄉合理布設智能家電展示體驗店、開展下鄉巡展等活動,提升產品知曉度和滲透率。鼓勵電商平臺開設綠色智能電子產品銷售專區,通過積分獎勵、信用評價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產品。

消費電子是指可供消費者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通常具有小巧輕便、操作簡單和節能設計等優點。根據功能不同,傳統意義的消費電子產品可分為娛樂產品、通訊產品、家庭辦公產品等三大類,且單一產品的功能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消費電子產品銷售情況如何

鴻海精密今日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鴻海精密第四季度營收為1.96萬億新臺幣(約合638億美元),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12%。凈利潤為400億新臺幣(約合13億美元),同比下滑10%,環比增長3%。

整個2022年,鴻海精密營收為6.62萬億新臺幣(約合2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為1414.8億新臺幣(約合46億美元),同比增長2%。

在客戶對供應鏈本地化需求不斷上升的推動下,鴻海精密在產能多元化方面投入了更多努力。去年,公司的資本支出創下了979.3億元新臺幣的新高。

分析人士稱,疫情過后,面對當前的經濟低迷,蘋果公司和其他品牌一直在艱難應對不溫不火的消費者開支,這威脅到了鴻海精密本已微薄的利潤率。第四季度,鴻海精密的凈利潤率為2.04%,低于第三季度的2.22%和去年同期的2.35%。

硅谷銀行的破產又加劇了人們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進一步給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除了蘋果的iPhone智能手機和Mac電腦外,鴻海精密還為大大小小的客戶組裝高端電子產品,很容易受到消費者或企業需求下滑的影響。當前,iPhone需求已經出現下滑,根據鴻海精密的報告,今年2月份的銷量下降了12%。

雖然如此,由于云和聯網產品、計算產品,以及零部件和其他產品的營收同比均將出現增長,將推動鴻海精密整個2023年的營收將與2022年持平。2022年,鴻海精密的營收達到創紀錄的6.62萬億元新臺幣。

第四季度,鴻海精密營收為1.96萬億新臺幣(約合638億美元),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12%。

毛利潤為1106.4億新臺幣,同比下滑2%,環比增長3%。毛利率為5.66%,同比下滑37個基點,環比下滑50個基點。

運營利潤為442.3億新臺幣,同比下滑16%,環比下滑9%。運營利潤率為2.25%,同比下滑54個基點,環比下滑53個基點。

凈利潤為400億新臺幣(約合13億美元),同比下滑10%,環比增長3%,低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09億新臺幣。凈利潤率為2.04%,同比下滑31個基點,環比下滑18個基點。

整個2022年,營收為6.62萬億新臺幣(約合2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為1414.8億新臺幣(約合46億美元),同比增長2%。

鴻海精密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將基本持平。其中,智能消費電子產品營收同比將出現增長,云和聯網產品營收同比將持平,計算產品營收同比將下滑,而零部件和其他產品營收同比也將下滑。

而整個2023年,營收將與2022年持平。其中,智能消費電子產品營收同比將下滑,而云和聯網產品營收、計算產品營收,以及零部件和其他產品營收同比均將出現增長。

由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促進了我國消費電子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全拓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為16120億元,2021年增至18113億元,市場規模龐大。隨著我國新冠疫情形勢好轉以及市場需求的恢復,預計2022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將達18649億元,同比增長3%。

2021年胡潤最具價值品牌榜顯示,小米取代華為成為最具價值消費電子品牌;華為降至第二;VIVO保持第三。

隨著5G和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擁有的消費電子終端設備數量的增加,多設備之間互聯互通、數據傳輸與共享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同時,由于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終端設備基于輕薄化、設計簡約等考慮,接口不斷精簡。

消費電子領域往往是技術創新的前沿應用地帶,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更新演變,消費電子產品全面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在消費需求及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化、集成化將成為下一代消費電子產業的競爭核心,全方位智能化、集成化的產品將逐漸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就宏觀環境來看,消費電子市場逐步邁入穩定期。就消費者行為來看,消費邏輯從剛需拉動下的“從無到有”向“從有到精”轉變,消費決策趨于理性。就產品供給側來看,傳統大類產品同質化競爭,垂類長尾嶄露頭角。

此外,產業互聯網演變正在驅動消費電子行業向“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場景為經營陣地、以數據為主要生產要素”的新零售模式升級。在這一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廣泛的商業實踐印證了以DTC模式,即“直面消費者(Direct to Consumer)”加“數字化企業運營(Digital to Corporate)”是模式升級的關鍵所在。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企業與天貓合作開展DTC協作布局,以建設企業轉型及可持續增長能力。 具體來說,天貓依托消費者全生命周期運營(CLVM)加貨品全生命周期運營(PLVM)經營場景地圖,進一步幫助消費電子企業聚焦關鍵場景,并推出“天貓生態實驗室”,面向生態提供數字化開放能力,形成多維度、可持續成長的解決方案,同時,通過“診斷機會-明確行動-指定方案”的三步協作框架,幫助企業系統性地部署DTC發展規劃。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