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騰訊、網易持續加碼的元宇宙,不該只有游戲

2022-01-30 18:15:09來源:摩根頻道微信號  

前段時間科技圈里最出挑的企業,莫過于斥687億美元巨資收購動視暴雪,創造游戲行業史上最高記錄的微軟。

表面上看,用一筆幾乎可以打造一支航母艦隊的資金,買下在游戲業界口碑崩塌、只剩幾個老游戲IP撐門面的暴雪,簡直可以說是災難性的“虧本買賣”。但實際上,這一出堪稱2022年“開年王炸”的動態背后,卻是微軟對于布局元宇宙的一場豪賭。

畢竟暴雪雖然是一家純粹的游戲公司,但在更深層次的,與元宇宙默契相關的虛擬場景設計、網絡數據安全、數字智能交互、虛擬現實增強等領域,暴雪擁有著碾壓眾多科技企業的技術實力。

就更別提,以目前業界對元宇宙概念的理解和規劃,游戲是最適合元宇宙落地的模式。盡管微軟本身就擁有頂級的互聯網科技實力,旗下也有XBOX主機坐鎮游戲行業,但在IP開發和游戲設計上,游戲內容儲備的短板始終存在。

如此一來,不得不令人好奇,微軟對元宇宙的野心究竟膨脹到了何種地步?

同時,在這場波及全球游戲產業和元宇宙企業的變革下,對國內游戲業界中,也是最有希望率先實現元宇宙落地的兩大巨頭——騰訊和網易,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尤其是與暴雪關系匪淺的網易,這究竟是一次機會,還是一場災難?

搶占元宇宙,微軟購入“門票”

其實從公司運營角度來看微軟收購暴雪的行為,完全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微軟最成功的一場投資。

根據2021年全球游戲公司的營收排行,前五名分別是索尼、騰訊、任天堂、微軟和動視暴雪。在收購暴雪后,微軟將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游戲公司,僅次于騰訊和索尼。

除了排名和影響力的提升,在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截至9月30日,動視暴雪的營收數據高達6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這意味著哪怕負面新聞不斷,暴雪依然是一家非常賺錢的公司,業務板塊仍舊保持健康且優秀的盈利能力,能夠為微軟帶來更充足的現金流。

同時,憑借知名游戲IP的影響力,雖然受到輿論影響和產品老化帶來的自然損耗,暴雪的用戶正在大規模流失,但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在全球范圍內仍擁有3.9億的活躍用戶數量。在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見頂的當下,即便在全世界范圍內,能用錢“買”來將近4億的用戶,也是非常劃算的。

只不過,暴雪的游戲IP儲備和技術研發能力,固然是補齊了微軟游戲業務的短板,但以現階段的元宇宙落地進程而言,微軟花了幾百億美元所換來的,可能僅僅只是一張“門票”。之所以這么判斷,在摩根商研所看來,是基于兩個因素的考量:

其一,元宇宙尚且處于探索階段,游戲未必是最終答案。

誠然,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過程中,暴雪CEO科帝克透露過,“動視的天賦和游戲是打造微軟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游戲也的確是現階段最適合元宇宙進行落地嘗試的具體產品。

但是,盡管所有人都在追捧元宇宙游戲,仔細分析各家元宇宙企業的具體動作,還是不難看出,游戲可能并不是元宇宙的最終答案。

比如,已經改名Mate專注虛擬社區研發的Facebook、研發增強現實頭盔產品操作系統的谷歌、以云計算切入元宇宙的亞馬遜等等知名國際企業。游戲固然是嘗試切入元宇宙的最優解,但顯然并沒有企業會把所有籌碼都押注在游戲上。

尤其是在發展規劃和長期戰略都保持相對模糊狀態的當下,元宇宙仍處于,或將長期處于最早期的探索階段。除了游戲賽道外,還是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二,元宇宙缺乏基礎技術的支持,建造成熟的虛擬空間仍需十年以上。

作為火爆全球的科技概念,元宇宙在理論上是一個能夠和現實世界平行,并且能夠實現互相交互影響、提供沉浸式內容體驗的社區綜合體。

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需要有性能和體驗足夠優秀的AR、VR終端設備,同時還要研發出足以穩定承載更多用戶在線交互的服務器、承擔內容生產基礎的游戲引擎、完善的信息數據處理機制、更強大的計算AI、結算虛擬價值的區塊鏈技術等等等等。這不僅是對軟件的高需求,更是對硬件,尤其是半導體材料的供應提出了更多挑戰。

毫無疑問,想要實現這種設想,目前階段是不可能的。哪怕投入再多的錢,也很難撬動時代慣性,讓現有技術短時間內實現階段性的飛躍。

因此,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目的,除了布局元宇宙賽道,更是提前搶占資源,以防止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領域中落后于人。只不過這樣一來,可就苦了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游戲公司——騰訊。

騰訊承壓,手游能否承載元宇宙?

由于微軟和動視暴雪的“江湖地位”,這場震驚業界的收購案例傳入中國后,成功引起并刷新了相關部門對游戲產業的重視。

首先是人民網(603000)在消息當天發布了財經評論,認為應該重新評估游戲的“數字生產力”。而后在1月24日,工信部在發布會上也表示,下階段將會重點培養一批進軍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

而騰訊,早在2020年就投資了“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甚至在2012年就已經通過投資Epic,掌握3D、AR、VR內容開發引擎Unreal Engine。作為第一梯隊的科技企業,并且被譽為國內“距離元宇宙最近的游戲公司”,自然也就背負起了更多的期盼和責任。

只是摩根商研所認為,盡管有著諸多優勢,但現階段的騰訊還沒有完全做好全面開啟元宇宙的準備工作。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游戲業務結構過于偏向手游。

根據此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過去一年中,騰訊旗下兩款手游,《王者榮耀》以161.1億元的國內IOS渠道總流水位居第一,《和平精英》則是以106.1億元的數據位列第二。

即便是去年火出圈的米哈游旗下《原神》,也僅有30.04億元的流水而已。兩相對比,騰訊手游業務的實力強勁躍然紙面。

但是除了手游之外,騰訊在其它平臺的游戲產品就顯得乏善可陳。特別是現階段主要承載元宇宙AR、VR設備應用的PC電腦端平臺,騰訊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游戲產品。

而且目前騰訊申請注冊的元宇宙商標,如“和平元宇宙”、“QQ元宇宙”、“精英元宇宙”等等,都能看出明顯的移動端風格。這樣的風格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誤導”作用——比起打造元宇宙,騰訊或許更想要借著元宇宙的名頭來賺錢。

想要通過手游的方式展現元宇宙,在沒有附加設備的前提下,最終呈現的只會是換皮手游,很難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質變。哪怕手游的吸金能力和騰訊的運營能力再強,想要培育出適合元宇宙生存的土壤,或許還是非常困難的。

二、大量投資收購,很容易觸及反壟斷紅線。

和微軟類似,騰訊對于元宇宙相關的技術積累,也是簡單粗暴地采用了投資收購第三方公司的方式。

一方面是提前搶占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應對米哈游的市場競爭,在2021年上半年,騰訊以無比驚人的效率投資了43家游戲公司。而后在下半年,又重點投資了專注于PC、主機、VR端研發制作的公司,例如威魔紀元、卓藝工坊、魂起網絡等等。

整合行業資源的做法,固然有利于元宇宙基礎生態的搭建,但是在整個市場進入強監管時代后,這種傳統的互聯網打法,很容易觸及紅線,帶來不必要的阻礙。

因此,騰訊想要真正意義上搭建元宇宙,還是欠缺了核心研發力量。

三、科研投入嚴重不足。

而談到研發,就回避不了國產企業整體對科研較為漠視、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的現狀。

在歐盟最近發布的2021年全球企業研發投入前2500排行榜中,中國企業雖然上榜了683家,但是除了華為入選全球前十,以1259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費用位列第2名外,其余企業的排名都在15名往后。

排名前50的中國企業,也只有排在17名的阿里巴巴、33名的騰訊和46名的中國建筑(601668)集團。

誠然,根據騰訊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去年前三季度累計研發投入達到了378.59億元,整體保持快速上升趨勢外,還超過了2020年的全年研發投入。但是,這種提升相比于元宇宙概念而言是較為緩慢的,況且即便是加大了研發力度,時間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相比于背負更多期待,注定了要不斷承壓的騰訊,網易作為其游戲行業的老對手,或許會迎來一段順心的日子。

網易“搶跑”,元宇宙不止是游戲

暴雪被微軟收購后,全世界最為之興奮的除了核心玩家群體外,大概就要數網易了。

從2009年拿到《魔獸世界》的中國區代理權開始,網易和暴雪之間維持了長達13年的合作,而且在2019年雙方續簽合約,將網易的運營權延續至2023年。無論是處于業務穩定,還是合約限制,微軟掌握話語權后大概率不會影響到網易的運營商地位。

換個角度來看,網易在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忽然就和微軟產生了直接的元宇宙業務往來。尤其是在網易正在準備“搶跑”元宇宙落地的當下,摩根商研所認為,這一場突發的收購,完全可以說是剛打了個哈欠就有人送上了枕頭。

首先,網易已經進行了元宇宙落地的實際嘗試。

前不就網易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時,網易CEO丁磊明確就表明了要“搶跑”元宇宙的態度。而后在年底網易云音樂在港交所上市時,網易更是通過網易伏羲旗下新研發的沉浸式活動系統“瑤臺”,以元宇宙的交互形式中進行同步直播。

盡管根據具體效果而言,舉辦“元敲鐘”的瑤臺系統更像是某種類似手游的表現形式,與狹義層面的元宇宙概念并沒有太大關聯。但是至少證明了,網易在這場全網追逐元宇宙的比賽中,及時趕上了暫時的第一梯隊。

相比于百度“息壤”上線后遭到各種差評,甚至研發團隊都被裁員的尷尬,以及騰訊低調研發,主打社交+游戲模式的首款元宇宙項目ZPLAN。網易選取了相對B端的商業功能切入,也算是契合了當下互聯網主戰場回歸ToB的大趨勢。

其次,除了游戲業務外,元宇宙同樣契合教育產品。

元宇宙不僅僅只能應用于游戲,沉浸式的功能體驗,還可以用在更多、更具有實用意義的方面。從天眼查的數據庫能發現,許多看似和元宇宙不相干的行業,都在進行著探索。

就比如陷入行業寒冬的教育。雖然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取消了學科培訓的存在,但是素質教育、成人教育等細分市場依然存在,學生、家長群體對教育產品的消費動力也沒有消退,與教育相關的市場仍有著不小的潛力。

相比于傳統智能學習產品難以集中學生精力、教學轉化差、互動缺失等缺陷,元宇宙的沉浸體驗能夠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和效果。憑借網易有道在智能教育領域的長期耕耘,想要走通元宇宙+教育的模式,也不是不可能的。

無論如何,微軟收購暴雪的影響將會持續對與元宇宙相關的行業產生振蕩。壓力山大的騰訊也好,有機會彎道超車的網易也罷,最終都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罷了。

摩根商研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MTmorgan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摩根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