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聚焦原始創新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啟動首次申報

2022-07-06 09:27:21來源:科技日報  

“對我這樣的科學家而言是圓了一個夢想。”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稱。

讓施一公“圓夢”的正是備受期待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

這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該項目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公司出資、獨立運營。騰訊公司將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定地支持200—300位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

據了解,“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已啟動首次申報,申報時間為2022年7月1日至9月30日。該項目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個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每人每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每人每年,并連續資助5年。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計劃資助60人。申報人可通過項目官網進行申報。本年度資助名單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布。

和任務驅動的項目制研究不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強調“選人不選項目”,這意味著不對獲資助的“新基石研究員”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考核論文數量,也不限定必須拿出成果的期限。該項目的資助金額足夠大,研究員不需要再到處爭取資助。資助期限足夠長,連續資助5年。研究員在資助期滿后如通過評估,還可以獲得續期資助。

“本項目的公益屬性和獨立運營,是評審客觀公正的基礎;我們的評審專家是具有國際視野、在國內外經歷過大型科學項目評審的一流科學家,還有大范圍的國際同行參與評審;項目將實施嚴格的回避制度,并由監督委員會進行充分監督。我想請每一位申報人放心,科學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重任在肩,未來入選的‘新基石研究員’的水平,就是我們所有人的信譽。”施一公強調。

“得到本項目的資助,就要從事高質量的、富有冒險性的工作。因此我們認為,‘新基石研究員’必須既有豐富的獨立工作經驗,也要保證處在最有創造力的階段,同時還需要他能夠全身心長期投入,專注于科研工作,不被其他事務分散太多精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潘建偉說。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希望選拔出怎樣的科學家?施一公表示:“在我個人看來,申報人發過多少文章,有多少專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關鍵,也不是標準,唯一的標準就是他過去的研究在國際上是否有影響、今后要進行的研究是否真正處于基礎研究最前沿,我們希望看到他的雄心壯志,看到他的研究方向還沒有人嘗試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謝曉亮同樣表示:“希望選出來的‘新基石研究員’是一個領域最具原創性的科學家。一提到他的名字,人們就可以想到他在這個領域做出的開創性工作。”

談到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所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張杰說:“期盼‘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可以對改善我國基礎研究生態帶來重要影響,希望十年后‘新基石研究員’中出現一批對其所在領域有引領作用的科學大家。”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專注支持基礎研究,而不是偏應用或即將成果轉化的科研領域,希望這個項目為我們國家的基礎研究奠定一塊‘新基石’,也期待‘新基石研究員’取得世界領先的原創性成果,成為一批新的學術領頭人,乃至大師級的科學家。”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騰訊未來將更加聚焦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為中心的本源。‘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就是企業重要的社會價值創造,也是對科技向善使命愿景的踐行。”(操秀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