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智能汽車時代漸行漸近 零部件行業進入全方位“淘汰賽”

2021-09-15 08:45:34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博世第四代逆變器、大陸新概念輪胎、舍弗勒第三代線控驅動系統、鏡泰全屏后視鏡……慕尼黑車展于9月12日落下帷幕,但車展上首次亮相的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零部件新技術、新產品,凸顯出汽車產業變革時代零部件行業迎接挑戰的新思考、新進展。

當智能汽車時代漸行漸近之時,全球零部件行業也正在面臨著新的考驗,從技術、產品到企業架構、市場布局,正在進入一個近乎全方位的“淘汰賽”。

變革,新產品不斷涌現

當車燈雨刷、機械手剎、車窗搖把等傳統零部件逐漸消失的時候,汽車零部件正迎來新一波“更快、更小、更強勁、更自動”的新浪潮。

電動汽車有別于傳統燃油車的核心技術就是“三電”,即電機,電池,電控。其中逆變器在電動汽車上的作用舉足輕重,沒有它電動車根本是寸步難行。因為一般電動汽車采用的都是交流感應電機,而車載動力電池輸出的是直流電,逆變器的作用就是把直流電轉換成電機所用的交流電,還要控制電機的轉速和扭矩。博世第四代逆變器采用碳化硅半導體技術,具有更高的功率、更低的能耗,以及緊湊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也擴展了汽車的續駛里程,博世這一技術在業界位居領先行列。同時,博世還推出無充電盒的新型輕巧的智能充電線纜,采用集成控制和安全技術,可直接接入家用交流電源插座充電。其重量不足3公斤,車主可使用該線纜直接選擇使用家用電源插座或在路邊充電站進行充電。

“無足不立”,而輪胎就是汽車之“足”。大陸集團全球首發一款特別的可持續概念輪胎,其集成化、可持續的設計旨在最大限度減少輪胎在整個價值鏈中的資源消耗,利用回收的塑料飲料瓶,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材料,從中提取可持續利用的材料。

舍弗勒的第三代,也是行業最新一代Space Drive 3 Add-ON線控驅動系統,令人刮目相看,其功能為三重冗余,以實現最大安全性,并滿足國際標準組織ISO 26262標準的嚴格功能安全要求。該技術基于AUTOSAR軟件標準,因此它可以直接與車輛電子設備、車載通信和網絡架構進行交互,使其能夠集成到現有的智能車輛輔助系統中。同時,與之相配合的舍弗勒線控轉向系統,可通過純電子信號將駕駛和轉向指令傳輸至車輪,該新技術已在驗證階段行駛了超過10億公里,可靠性良好,并已為量產做好了準備。

鏡泰首推全屏顯示后視鏡(FDM),使用定制攝像頭和內置視頻顯示器可優化車輛的后方視野。該系統通過后向攝像頭采集視頻,可以捕捉道路場景、事故、故意破壞和其他交通事件。此外,FDM還是一個可擴展的拖車影像系統,可以播放從多個攝像頭傳送過來的視頻。不僅車后一覽無余,而且車內外和車周圍都一清二楚。

法雷奧的車載紫外線空氣凈化器,可以使載有乘客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消除95%的病毒、微生物和細菌。不僅如此,法雷奧還為乘用車開發出高效的空氣過濾器,可阻擋96%的過敏原和99.4%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

轉型,新機遇如何掌控

記者注意到,如博世、大陸等能夠不斷推出適應市場、甚至是引領市場的零部件新產品,都在產業變革中有著迅速而準確的行動,即使遭遇困難也會堅持下去。

截至9月13日,英偉達收購安謀(Arm)再遇難關,歐盟委員會已經啟動了一項嚴格的反壟斷調查,原計劃10月中旬完成的審查或將再延長4個月,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英偉達在明年3月完成這一收購額達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2億元)的交易計劃。英偉達前不久發布了最新自動駕駛芯片Atlan。單顆芯片的算力達到1000TOPS。同時,英偉達表示,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將對此次收購堅持到底。

“英偉達急于收購安謀,表明了其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背景下的焦慮。”北方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曾文翔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當前,在汽車產業變革和行業轉型疊加的時期,零部件企業希望增強自身競爭力是合乎邏輯的,近兩年來一系列并購、拆分案,都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此外,前不久佛吉亞對海拉的收購,同樣令業界高度關注。8月,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上排名第8位的佛吉亞,以6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12億元)收購排名第41位的海拉,從而使整合后的企業在行業排名第7位。兩家公司合并后設立了六大事業部,包括汽車電子、照明、座椅、內飾、綠動智行以及由海拉原售后業務、特殊應用等業務組成的全新全程價值管理事業部。同時,新集團擁有了18500名工程師和專家,其中包括3000名軟件工程師。

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上,“合合分分”的不僅有感情,也有汽車零部件企業。除了并購,也有拆分,如2020年,韓國LG化學就拆分電池業務,將電池業務獨立出去,成為LG化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中,博世、大陸和采埃孚正在著手重新組合自己的產品。如在大陸集團,面對仍有一些業務部門嚴重依賴內燃機的情況,正在進行改革。采埃孚正在重新審視旗下所有業務板塊,是否符合發展的市場需求。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80家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銷售額下降了12%,但博世、大陸、采埃孚等零部件巨頭的全球市場份額仍高達26%。

“這表明,迅速轉型、及時跟上行業發展節奏的零部件企業可能會長久占據行業優勢,哪怕是巨頭也是如此。”華南理工智能感知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睿林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格局,新挑戰如何面對

在汽車產業大變革浪潮中,隨著市場的洗禮,有些零部件企業已經因為種種原因湮沒在汽車業歷史的長河中,除了海拉“賣身”于佛吉亞,還有威伯科、德爾福、賽普拉斯、美信集成、賽靈思等都已經先后被收購,化作了歷史的云煙。

由此,全球汽車零部件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中也不乏知名品牌,但在產業變革和市場競爭面前,沒有惋惜可言,更多地是其選擇的方向對錯,決定著其未來的出路。”張睿林認為,全球零部件行業近年來出現的這些變化,比汽車業歷史上的類似情況都要更快、更多、更密集,這顯現出一種不可阻擋的變革潮流和市場競爭下淘汰賽加速的趨勢。

在市場競爭的“刀光劍影”中,兼并收購由于可助力企業快速進行新技術儲備,已經成了業界通行的重要做法之一。像行業巨頭佛吉亞,在成立歌樂汽車電子業務部后,又繼續收購了加拿大初創公司IRYStec Software、斯林達安科、汽車照明公司designLED Products以及海拉等多家企業,并聯手Aptoide、米其林等分別成立了多家合資公司。不僅如此,佛吉亞還于今年2月將旗下隔音和軟內飾業務出售給佩爾哲集團,以進一步聚焦座艙電子、氫能出行等前沿技術領域。

“這種整合、切分的清晰思路,是其歷經多年市場競爭、逐漸做大做強的依托。”曾文翔認為,這也是在轉型中迅速跟上市場步伐的典型做法。

其實,諸多零部件巨頭都曾有過這樣在緊要關頭作出選擇的經歷。如大陸集團曾通過以超過1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Siemens VDO)迅速武裝了自己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力量;而舍弗勒則再次嘗試入股大陸集團以提高自己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歐洲排名第三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憑借著自己的變速箱業務和收購的薩克斯(SACHS)品牌而迅速擴張,隨后以近1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93億元)收購了美國天合汽車集團(TRW)和汽車控制系統供應商威伯科(Wabco)而發展壯大。

在變革、轉型及淘汰賽加速的背景下,零部件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同面對的必選題。“從零部件行業現實看,有的細分領域是規模擴張會更為有利,而有的細分領域適于拆分并向著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才能提升競爭力,不斷推出新產品固然重要,而選擇切合自身的發展之路更重要。”張睿林認為。(趙建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