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魅族 20 Pro,游走在及格邊緣的“優等生” 世界觀焦點

2023-04-29 16:19:00來源:ZAKER科技  

如果你也喜歡不客觀實驗室,希望和我們一起探討數碼相關的選題,請私信 " 不客觀 ",我們將回復您加群的方式,期待與你的見面~

作者|ByArsT


(相關資料圖)

郵箱|byarst@pingwest.com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款旗艦系列手機以一種奇特的角度切入到消費者和媒體的視野當中,關注到它的原因并非它有多強,而是因為它是一款 " 死而復活 " 的一款產品。

我對魅族這個品牌有著很深的印象,可以說國內喜歡數碼產品的用戶,幾乎都有屬于 " 魅友 " 的時間段。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使用魅族的產品,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Flyme,流暢、好用,一度成為安卓 UI 崛起的希望。當我得知魅族很可能無法繼續走下去的時候,甚至還有一點傷感。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還好,長時間的沉寂之后,有了新東家的魅族最終還是沒有放棄手機業務,并且推出了新一代旗艦:魅族 20 系列,雖然魅族 20 系列與魅族 18 系列之間有著明顯的時間斷層,不過這也意味著這個品牌的重新開始。

在我用了一段時間魅族 20 Pro 后,我打算和大家來好好聊一聊個人的 " 用后感 "。

時隔多年,Flyme 仍舊是重頭戲

魅族 20 系列產品在第一眼看到,肯定會有一個初步印象,那就是和 iPhone 真的很像,這種像不止是出現在外觀設計上,在系統層面上也有相同的體現。

魅族 20 系列的整體設計都采用了金屬直角邊框的設計,并且不銹鋼拋光中框拿在手中更是給了消費者相似的手感,盡管這種設計的手感并不出色,但勝在好看。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可能是由于工藝、成本等問題,魅族 20 Pro 的邊框并沒有做到 iPhone Pro 系列的高透效果,反而帶一點拉絲工藝的朦朧感,只不過指紋還是一樣的沾。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除此之外,在系統層面,將手機解鎖后整機內部的 UI 設計,也有著比較明顯的 iOS 設計風格,左側下滑為鎖屏界面,右側下滑為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模塊設計也更接近 IOS。

圖源:品玩 ByArsT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第一印象,很多消費者在看到新版 Flyme 后,認為魅族正在 " 抄襲 "。

但對于一個摸過無數手機產品的數碼博主來說,我并不這樣認為。國內的手機系統有那么多,很多都采用了類似 iOS 左右區分下滑等設計,較真來算的話這些可能都叫抄襲,我認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去延伸并不是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而矮半截,這才是問題所在。

在我詳細的體驗 Flyme10 后,我給出了一個較為正面的評價。魅族應用的打開動畫、上劃動畫、鎖屏動畫都和 iOS 做到了高度接近,作為一個 iPhone 用戶,這算是我體驗過最舒服的安卓手機動畫。

圖源:品玩 ByArsT

除此之外,Flyme 還有一個標志性的東西,那就是 Alive,它可以讓用戶體驗到從息屏界面到解鎖,再到進入桌面的穿透感,并且在幀率和流暢性上沒有割裂的表現。

為了保持這種一致的流暢感,魅族甚至在 Flyme 10 上加入了一種類似蘋果的 " 偽墓碑 " 動畫,當我們打開后臺界面后,最后一個打開的應用即便在后臺界面也會有短暫的動作,比如相機,被上劃進入后臺后,還會有一段短暫的工作狀態。

圖源:品玩 ByArsT

正是這種細節上的一致感,讓 Flyme 10 的使用變的更為順滑,整臺手機的流暢感直線上升,對于老 iPhone 用戶也能無縫切換到安卓,這是其他手機廠商中無法感受到的 " 流暢 "。

除了做到 " 巨人 " 的流暢程度,在一些基礎功能上魅族也做到了保留,這就是我所說的,在巨人的基礎上繼續向上延伸。

在 Flyme 10 中,魅族做到了全局的應用掛起小窗,比如我們在游戲中需要短暫的等待,或者在等車的間隔中,可以選擇將應用掛起在右上角,隨時關注動態。一些調動第三方應用的操作,比如微信授權這類,也可以在小窗中進行操作。

圖源:品玩 ByArsT

點擊小窗后,窗口還會放大,在這一窗口中對已經掛起的應用進行簡單的操作。雖然這是一個目前安卓手機中較為普遍的功能,但是在流暢性上魅族做到了更好。這應該算是目前安卓系統中完成度最高的小窗模式,沒有之一。

在魅族 20 Pro 中,除了第三方應用的廣告通知,我也并沒有感受到過多廣告的干擾,這可能也是和早前魅族宣傳的 " 三零 "(無廣告)有一定關系,所以 Flyme10 在廣告上還算是比較克制的,這一點也要給出好評。

圖源:品玩 ByArsT

由于魅族 Flyme 是一個純本地化的手機 UI,在一些本地化上做的還是比較出色,比如快捷功能(快速打開微信付款碼、掃一掃等等)、快遞動態、智能家居、數字健康等功能較為完備。相較于其他廠商更為花哨的功能,我反而覺得魅族這種簡單但實用的功能更好一些。

在功能上還有所保留的,就是魅族從早期到現在標志性的 "mBack",通過單擊下方橫條就可以返回到上一級,重按就可以直接返回到桌面。

但實話實說,mBack 是早期魅族在致敬 iPhone 的 home 鍵時衍生出的操作模式,這個功能在按鍵時代還是比較方便的,但在如今手勢操作為王的時代,mBack 幾乎沒有什么優勢了,而且由于現在下方橫條的面積太小,操作起來反而不如手勢方便。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除了在系統 UI 上給出好評,在一些細節上魅族做的也還可以,尤其是超聲波指紋識別,無論在速度和體驗上都是上等的。

但令人失望的是,魅族 20 全系仍然使用 USB2.0 接口,在某些場景上會有所不便。

" 喜憂參半 "

除了優點,我也要聊聊這款產品的一些缺點。魅族 20 現在的優勢在于 Flyme 10 的動畫、流暢,與魅族品牌一起完成了 " 新生 ",但 " 新生 " 也意味這款產品在細節上需要更多的打磨。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我發現,魅族在 UI 細節上有著很多小問題,問題不大但有點影響體驗。

比如魅族 20 Pro 的狀態欄沒有很細致的適配,狀態欄的底邊高于攝像頭的最低處,這就導致很多場景下狀態欄都擠在上方很小一塊,與屏幕尺寸和畫面比例失調。

除此之外,魅族 20 Pro 的屏幕圓角還有著不少的問題。由于魅族 20 系列采用了新的 ID 設計,圓角也與此前的產品完全不同,屏幕左上角的時間或者文字貼在圓角邊緣,精致感下降不少。在使用過程中 我還發現了一些不太容易復現的小 BUG,這都是系統打磨不夠的表現。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UI 上的問題可以看出是制作團隊的人手不足或者 " 趕工期 ",但在影像上的問題則暴露出了魅族在移動影像領域的問題。

先來放幾組樣張。

圖源:品玩 ByArsT 攝圖源:品玩 ByArsT 攝圖源:品玩 ByArsT 攝

從魅族 20 Pro 的拍照表現來看,魅族在長時間的沉寂后,在影像領域已經呈現了落后的姿態。比如在拍照的時候,成片幾乎就是預覽畫面,中間幾乎感受不到計算攝影的過程,畫面只能靠硬件硬撐,但魅族 20 系列的影像硬件也并不占優勢,最終就導致了雖然搭載了三枚鏡頭,但依舊無法逃脫 " 掃碼級主攝 " 的現狀。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此前在華為 Mate X3 的評測中,我表示 X3 的影像硬件雖然并不是頂級的,但卻能拍攝出了堪比旗艦的拍照效果,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計算攝影,而在計算攝影發展最為迅速的兩年,魅族完全脫離了手機業務,在新品發布時就暴露出了嚴重的技術積累不足。

在人像拍攝中,預覽窗內居然還會出現色塊不斷變化的情況,魅族的確需要在影像技術方面多下下功夫了。

除了技術上的落后,魅族在一些對于手機方向的思考也呈現落后的現象。這兩年的手機不再只是手機,而是呈現區塊化,多個設備組合到一起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再比如一些新功能的嘗試,像 ColorOS 的情景感知、息屏實時信息等,目前魅族 20 系列產品給我的感覺是魅族產品停了一年,技術和對于產品的想法同樣也停滯了一年。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說實話,對于魅族這一代產品想說的話實在是太多了。優點多,槽點也多。就像系統,此前 Flyme 歷代都是有一個迭代的,消費者可以適一些變化,然而到這一代出現一個斷層,這雖然不見得是一個問題,但對于老魅友來說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或許對魅族來說,從這一代產品開始,魅族將步入一個新的臺階,一個新的開始,在 Flyme 目前各種設計都已經定型,并且做到了比肩 iOS 的前提下,魅族的未來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寫在最后:

魅族 20 Pro 是近年來少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如此突出的的產品。

我個人認為目前的安卓手機市場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就是現有的手機廠商都削尖了腦袋想變成 " 特長生 ",以至于市場上的產品都是在不斷的舍棄一些東西,以此來滿足手機廠商的需求。

相較之下,魅族存留的工匠精神是有可能做到 " 優等生 " 而不是 " 特長生 " 的,但由于現階段魅族的技術和人手問題,讓一款能夠達到 90 分的產品只做到了 60 分,一只腳踩在及格線上。

這種心態就好像學生時代的老師在 " 恨鐵不成鋼 "。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在魅族銷聲匿跡的這段時間,很多早前有想法的 Flyme 工程師都跳槽去了其他手機廠商,隨著新資本的介入,魅族的再次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早前沒錢的窘態將會成為過去時,魅族也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琢磨產品,搞懂消費者的需求,適應市場的變化,重新在混亂的手機市場奪回一席之地。

我們期待這個品牌能給國產手機市場帶來新的希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