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饋電油耗 4.5L 的長安深藍 S7,開起來怎么樣?

2023-05-13 09:18:23來源:ZAKER科技  

五月的萬寧,是擁擠的,沖浪愛好者扎堆在這玩得很歡,而不喜水的我,也在陸上沖浪,「沖浪板」是長安深藍 S7。

深藍家族的第二款車型,驚喜不小

前兩天我剛落地海南,就被海南的熱情震懾住了,天氣預報應用上顯示的溫度或許只有 27-28 度,正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然而在高達 85% 的濕度下,體感溫度是令人不適的,所以剛出機場,我就鉆進了深藍 S7 的后座,任何一輛空調勁爽的車,對此刻的我而言,都能算得上是「避暑山莊」,但初見深藍 S7 時,它給我最驚喜的印象,不是它的空調制冷效果,而是后座的坐乘舒適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后排可調節空調溫度、風量、開關天窗遮陽簾。

首先,深藍 S7 車長 4750mm,軸距為 2900mm,定位為 B 級中型寬體 SUV。車不算長,但車艙空間寬裕,在同級中屬于合格線偏上水準。

作為對比,特斯拉 Model Y 的車長同為 4750mm,但軸距比深藍 S7 短了 10mm。

長軸距意味著,只要深藍 S7 的工程師正常發揮,它的車艙必不擁擠,再加上純平地臺、前排座椅合理規劃,后排乘客就能坐得很自在,甚至后排乘客可以左右換著坐,行動自如。

然而沒人會在后排穿梭換座,所以更重要的還是座椅的舒適度,而深藍 S7 的后排,久坐不累。

別看這評價區區四個字,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首先座椅后背的線條要符合人體工學,腰有支撐,背后倚靠,臀有包裹,才能讓乘客坐得舒適且穩,再加上坐墊夠厚,腿部不被架空,綜合多個方面才能做到久坐不累,慶幸深藍 S7 都做到了,以至于我在第二天的試乘過程中不小心睡著了。

當然,在我體驗過前排的副駕的座椅后,我對深藍 S7 的乘坐感受再添幾分欣喜。

前排主副駕皆支持零重力座椅配置,都有座椅通風 / 加熱,也都有按摩功能,舒適度自然是比后排又有了不少提升。

雖說深藍 S7 的價格要等到 5 月 20 日才會最終公布,但就外界猜測的價格區間(20 萬出頭,與深藍 SL03 持平)而言,深藍 S7 的乘坐表現著實體現了國產新能源品牌之間競爭的殘酷:卷,太卷了。▲主駕沒有儀表盤,取而代之的是有動態引導的 AR-HUD 抬頭顯示,副駕頭上還有一塊 12.3 英寸的多媒體娛樂屏

然而一旦坐上主駕開起來,我對深藍 S7 的評價又發生了些許微妙的改變。

好開與否,全看個人喜好

我這次試駕的是深藍 S7 增程版,其純電續航 200 公里,綜合續航 1120 公里(皆為 CLTC 工況官方成績),對于一款增程車型,用戶最關心的是它的 NVH 表現,在這一方面,深藍 S7 做得可圈可點。

深藍 S7 采用的這套增程系統叫「原力智能」,名字很唬人,實力也不俗。官方稱 1L 油可發出約 3.3 度電,發電機最高效率 96%,配合著 200 公里的大電池,充電次數更少,增程器介入的頻率也就越低。

▲后驅基因

市區用電,長途用油,這是增程車型的天生優勢,也更符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

正因如此,深藍 S7 選擇了先上市增程版本,那么意味著長安對這套「原力智能」增程系統有了充足信心。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試駕過程中,同行媒體有任務在身,需要測試饋電續航,于是我們把車輛的能量管理模式設為「山地」,并把 SOC 維持在 80%,等電量跑到目標時,我們就去油站把油加滿了,到了海口再加一次油,測出實際油耗表現。

官方數據顯示,饋電續航為 4.95L/100km,當天我們跑完 360 公里,終于抵達海口后,最終算出的成績為 4.5L/100km,在全程約 100km/h 的時速下獲得這一成績,令人頗感意外。

我們這架試駕車,也以該成績一舉拿下當天節油賽的冠軍。賽后,同車工程師勇哥給出總結:一來我們兩位試駕員駕駛風格都比較溫和,勻速加速,電耗不高,因此發電量較少;二來當天氣溫不到 30 度,正處在電動車的最佳工況區間,而且沒有直曬的陽光,車內空調溫度和風量適中,進一步降低電耗,綜上獲得這一成績實至名歸。

經過我們賽后盤點,假設駕駛員開得更激烈、氣溫更高,油耗升至 6L/100km,也要比同級別油車更省油,也側面印證了長安這套「原力智能」增程系統確實很強。

更重要的是,在試駕過程中,我們幾乎感覺不出增程器介入,若不是看到中控屏所顯示的動力狀況,我甚至以為自己開得是純電車。

以上是深藍 S7 值得夸贊之處:油耗低、增程器 NVH 調教得當,然而對我來說,深藍 S7 算不上是一臺好開的車。

首先,該車踏板重,仿佛沒有助力,若是一位剛拿駕照的新手司機坐上深藍 S7 的駕駛位,長時間踩著這樣重的油門,一定會讓他對長途駕駛心生厭惡。

不過在此基礎上,深藍 S7 的加速響應調教幾乎是零延遲,即踩即有,在超車過程中給予司機更多信心,這點加分。

其次方向盤轉向手感也偏重,不過指向靈敏,意味著它的轉向虛位小,同時也意味著駕駛員修正方向的次數會更多。

這樣的調教風格不分優劣,有人就喜歡靈敏的轉向風格,指哪打哪,更顯運動,當然也有人不喜歡,覺得開著更累。此處不評優劣,各有所愛。

最后我得重點講講它的底盤調教風格。

深藍 S7 采用了與深藍 SL03 相同的平臺,同樣是前麥弗遜后 H 臂多連桿獨立懸架系統,不同的是前者用了一套 21 英寸的馬牌 PremiumContact C 255/40 R21 輪胎,這套輪胎更注重性能,開起來更運動,但摩擦力阻更大,相應地胎噪也更明顯。

不過深藍汽車方面表示,該車上市后會提供另一臺高性能靜音胎供消費者選擇,屆時會讓該車的 NVH 表現得更好。

在這套底盤和輪胎配置下,深藍 S7 給到駕駛者更明確的路感判斷,說白了減震初段調教偏硬,在市區內行駛時,難免遇到減速帶和井蓋,深藍 S7 都會毫不修飾地將這些震動傳遞到車內。

但在應對一些大溝大坎時,深藍 S7 能保持一個不錯的車身姿態,整車不至于太過晃動。因此我認為深藍 S7 做到了表里如一,外觀很運動,駕駛風格也同樣偏向運動。

當然了,深藍 S7 增程版的零百加速成績為 7.6 秒,這般表現「并不運動」,在這方面,它「很家用」。

畢竟沒有多少人買車是為了時刻體驗零百極限加速,迅猛的加速度大多數時候只是為了超車需要,超完即止,7.6 秒的零百加速不算快,但也已綽綽有余。

最后的最后,我想提一下剎車尾段的異響問題,或許只是個例,但我覺得有必要提出來,就我試駕的這輛車會在剎車尾段發出不大不小的響聲,聽起來像是后橋發出的聲音,各位購車前可在試駕環節著重體驗這部分情況,若無問題則皆大歡喜。

肌肉線條,是深藍家族的特征

我在寫新車試駕體驗時,往往會將外觀部分放在最后去講:一方面是因為我認為車的外觀好看與否全憑個人喜好決定,不易做絕對的評價;另一方面外觀是用戶購車時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既然你會將這款車納入選購清單中,意味著它的外觀一定是合你心意的,我再多說也無益。

綜上,我便會把外觀部分放到最后做分享,甚至直接省去,但深藍 S7 的外觀我特別想多說幾句。

在 4 月上海車展上初次看到該車的宣傳圖時,我覺得這款車的外形很炫酷,但比例似乎有點不太協調,但在看到實車后,我對這款車的第二印象發生了 180 ° 的變化。

它延續了深藍 SL03 的未來感,很好地將深藍首款車型的標志性元素繼承過來,譬如棱角分明且犀利的前臉、星能之瓣大燈、貫穿深藍 LOGO 的尾燈和凌厲的腰線,在深藍 S7 誕生之后,這些都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深藍汽車的家族化設計,有了傳承便有了辨識度。

正如理想那沒有斷點星環大燈,所處環境越暗,星環大燈越有辨識度。

深藍家族也是如此,一看到那紅色的深藍標志和三瓣式前后大燈,路人便能認出深藍汽車,不得不說深藍的設計是成功的。

試駕過程中,我曾路過一個高速服務區,只要把深藍 S7 停在路邊即可招來路人注目,這往往是駕駛跑車時才有的待遇,而如今國產新能源車型也有這樣的吸引力,這絕非易事,代表著國產車得到了消費者的真正認可。

不過要說我最喜歡的配置,還是深藍 S7 全系標配的全景天窗電動遮陽簾,在炎炎夏日里,沒有遮陽簾的車,當不了我的「避暑山莊」,而深藍 S7 可以。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