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中國人形機器人火到國外!不懼偷襲還帶閃

2023-08-17 21:22:40來源:ZAKER科技  

最新國產人形機器人,這回火到國外去了!

連 OpenAI 聯合創始人 Karpathy 都前排圍觀,當場高呼 " 想要 "。

且看這個 " 人 ",怕不是個 " 武林高手 "(手動狗頭)。

底盤穩固,突然碰見一腳飛踢,兩步輕松恢復平衡。


(資料圖片)

甚至還能提前預判,一點兒不大意,直接閃。

背后偷襲,也能大跨一步接化發。不僅會走,這伙計跑起來也是有模有樣。這么一臺機器人,來自宇樹科技——

就是那家把機器狗價格打到萬元級別、賣到了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國產機器人公司。

如此背景,加上宇樹官方透露的 " 低于 9 萬美元(約合 65 萬人民幣)" 的售價,難怪有網友認為:

(小米 " 鐵大 " 成本約為 60-70 萬人民幣,波士頓動力 Atlas 成本預計超百萬美元。)

這也是宇樹首次展示其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相關進展。而這個發布的時間點,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畢竟這段時間,國產人形機器人可謂消息不斷:

前有字節跳動擴建機器人團隊的消息傳出;

后有前華為 " 天才少年 " 稚暉君的智元人形機器人發布會定檔本周五;

今日開幕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也不乏人形機器人的身影……

國產人形機器人,似乎來到了一個集中爆發的時刻。

" 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 "

還是先來看看宇樹這一最新人形機器人的具體細節。

機器人代號 "H1",剛滿半歲,身高 1 米 8,體重 47 公斤。

其單腿自由度為 5,包括 3 個髖關節,1 個膝關節和 1 個踝關節。

其中,膝關節電機的最大扭矩為 360N.m,髖關節約 220N.m,踝關節約 45N.m。

根據宇樹官方信息,這使得 H1 擁有 " 全球近似規格最高動力性能 "。

電機驅動之下,H1 的行走速度>1.5m/s,跟一個普通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潛在運動能力則能達到 5m/s 以上——

官方的說法是," 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 "。

值得關注的是,宇樹 H1 配備了 3D 激光雷達和深度相機。

激光雷達在后腦勺上,深度相機在腦門上。盡管官方沒有明確說明,但網友們推測,H1 在視頻中展示的 " 躲避 " 行為,正是基于高精度傳感器帶來的環境感知能力。

其他具體的技術參數如下:

在如此配置的基礎上,宇樹初步給出的預估價格是 " 低于 9 萬美元 "(約合人民幣 65 萬)。

英偉達 AI 大佬 Jim Fan 認為,9 萬美元在許多大學機器人實驗室的預算范圍以內,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更是非常便宜。

這個價位可以改變行業規則。

不過,H1 尚且只是 " 成果預演 ",宇樹官方的估計是,正式商用還要 3-10 年。

另外可以看到,H1 的手目前還沒辦法剪刀石頭布,宇樹稱,未來可選配的 " 靈巧手 " 目前還在開發中。

還有不少網友吐槽,H1 目前的走姿看上去像急著找廁所。

兩個月連發新品

提到宇樹科技,你可能多少見過他們家的 " 狗 ":

在春晚、冬奧會、超級碗、元宵晚會上都有過亮相。

并且最近幾個月,宇樹動作頻繁。

H1 之前,就在上個月,宇樹還新發布了機器狗 Go 2,9997 元起售,差不多就是最新款 iPad Pro 的價格。

這只狗子接入了GPT 技術,能基于 GPT 的語言能力和大量知識庫更好理解人類意圖。據說隨著存儲知識增多,Go 2 還能具備自己的個性。

還支持在背上加一個機械臂或者其他配件。

除了仿生機器人領域,宇樹在機械臂、激光雷達上也有布局,已分別發布一款產品。

目前,宇樹科技已完成數億元 B 輪系列融資,由經緯創投和敦鴻資產分別領投。

國產機器人熱度正酣

頗為巧合的是,曾以 " 天才少年 " 身份入職華為的稚暉君,這周五要帶來自己的創業首秀了。

而且也是半年之期、人形機器人。

具體情況如何,還要周五見分曉。

其實今年以來,國內機器人圈子是相當熱鬧,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出現很多新成果。

年初,做互聯網廚電的純米科技,發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DaQiang,正式入局這一賽道。

據介紹該機器人基于純米自研算法,能實現身體平衡、清晰準確完成大部分基礎行動指令,未來可應對家庭中大部分服務場景。

傅里葉智能發布了 GR-1 機器人,全身自由度達 40 個,最大關節模組峰值扭矩可達 300N.m,步行速度達 5km/h(約 1.4m/s),可負重 50 公斤,能夠避障、應對沖擊干擾等。大廠方面也有相關動向——字節據稱正在擴充機器人團隊,計劃在年底讓團隊規模突破百人。

據悉這一動作來自字節高層的內部探討,張一鳴、字節跳動 CEO 梁汝波、算法技術負責人楊震原等均有參與。

明確的目標有:生產一些機器人,服務字節電商履約需求;探索把 AI 大模型用到機器人上。

以及小米最近也推出了新一代機器狗。

除此之外,今年 1 月業內頭部企業優必選股份有限公司赴港提交 IPO 申請

行業內玩家大動作頻繁,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

AGI 火熱發展,給仿生機器人的實現補足了最后一塊重要拼圖,具身智能也成為了 AI 圈新熱點,李飛飛團隊都在搞。

與此同時產業供應鏈、技術發展也相對成熟了。

量子位智庫在與從業者的交流中獲悉,目前仿生機器人行業大部分零件已經可以做到國產化替代。

國產廠商已攻克諧波減速器、液壓、電壓執行器等零部件技術,涌現出一系列國產企業。

而且受到 GPT 等大模型影響,仿生機器人也迎來 To B 到 To C 的新機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