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3·15晚會”鏡頭直抵“土坑酸菜”加工現場 康師傅的道歉輕如鴻毛

2022-03-18 09:29:04來源:羊城晚報  

盡管人們對一些食品加工現場,包括一些餐飲場所的廚房亂象,時不時會有一些灰暗想象,但是,當我們通過央視“3·15晚會”鏡頭直抵“土坑酸菜”的加工現場,那些手抓腳蹴的制作場面,還是超出了心理承受底線。一年一度3·15,總是那么讓人驚悚!

種種消費陷阱中,食品安全問題向來最令人深惡痛絕。蓋因病從口入,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常識之下,腳氣與煙頭齊飛,黃泥共酸菜一色,一包小小的酸菜,藏污納垢到了如此地步,我們究竟要怎樣生活,才能避免掉入被慢性“下毒”的罟擭陷阱之中?

不像別的消費陷阱,多多少少還要找點遮羞布,在田間地頭上演的“土坑酸菜”,是那么簡單粗暴、那么不加掩飾,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腸胃,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難辭其咎。

如果說部分農民利字當前,麻木不仁,毫無食品安全意識,那么相關收購企業(yè)比如插旗菜業(yè),對農民土法炮制的酸菜也不負基本的衛(wèi)生監(jiān)管之責么?根據央視記者暗訪,插旗菜業(yè)號稱“老壇工藝,足時發(fā)酵”,但工人卻表示根本沒有經過發(fā)酵程序。所謂物美價廉,插旗菜業(yè)大概只看到了價廉而不會在意是否物美,缺乏商業(yè)道德的企業(yè),其逐利邏輯大抵如此。

同樣的邏輯大概也適用于酸菜企業(yè)的合作方。比如大名鼎鼎的康師傅,在新聞爆出后發(fā)了個致歉聲明,稱“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我們深表歉意并將引以為戒!”康師傅只是插旗菜業(yè)合作伙伴之一,光一個康師傅,銷量巨大,此前已經賣出了多少土坑酸菜包,人們不得而知。一句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深表歉意,實在是輕如鴻毛。

消費者要追問的是:誰對我吃下的那包“土坑酸菜”負責?也許那些莫名的細菌,正在不動聲色地侵蝕著腸胃肌理,想到這一點,真讓人不寒而栗。所以,對相關個體與企業(yè),課以重典與重罰,是對鴻毛之輕最好的回應。(林如敏)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