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新能源汽車與“綠電”加速融合 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規模

2021-09-26 08:57:55來源:中國能源報  

“電動汽車就像一個巨大的‘電力海綿’,一方面,電動汽車充電有彈性、行為可引導、規律可預測,具有很強的負荷調節優勢;另一方面,隨著V2G(車網互動)技術廣泛應用,電動汽車可以向電網反向送電,具有巨大的可調度儲能潛力。預計到2025年,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可調節負荷達3000萬千瓦,占全世界用電的2%,儲能資源有望超過1500億千瓦時,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將促進新能源消納,提高新能源系統的整體效率。”9月1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辛保安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

隨著電動汽車規模不斷增長,其與能源互動、協同發展的勢頭正逐漸增強。

可促進新能源消納、優化儲能布局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指出,要引導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跨界融合,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組成創新平臺,聯合攻關基礎交叉關鍵技術,提升汽車及關聯產業的融合創新能力。“當前產業變革的驅動力主要來自電力、智能網聯和低碳出行需求,要實現產業跨界協同發展,就要推動新能源汽車和能源融合及車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融合,推動車路協同及車和網絡產業融合。”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看來,風電、光電是我國未來新型零碳電力系統的主力,而充分利用電動汽車的電池資源,可有效解決70%的風電、光電調節和儲能問題。他同時強調,智能主動式充電樁系統和網絡基礎設施要優先建立,這將有利于帶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充分開發電動汽車電池的儲能潛力。

“一輛家用汽車24小時停在停車場,如果將電能補給電網的話,可以減少大批儲能電站建設。對用戶而言,波谷充電、高峰時向電網補電既是社會責任,也能帶來經濟效益。電動汽車與電網的雙向高效互動,并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將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提升清潔電力使用水平,提高電網調峰效率和安全應急響應能力。”萬鋼表示。

交通領域能源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接近30%。在辛保安看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不僅有利于促進汽車產業升級,而且對于促進能源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各方努力,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在居住區充低谷電,在車聯網平臺充電比例達80%。”

需完善支持政策、標準等配套措施

“車和能雙向互動的融合,意味著車輛不僅能吸收能源,還可以釋放能源,并維持行駛所需的能量,這要求對車輛充電設施進行改造。”萬鋼指出。

國網智慧能源交通技術創新中心(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賈俊國認為,當前能源和交通融合應更多體現在電動化和電氣化上,即在電動化和電氣化融合的背景下,充電網絡是能源與交通的結合點,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發展。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奚培鋒坦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較快的都是一些大城市,但這些城市本身供能或供電壓力較大,如上海等大型城市電力供應依靠外來電,且峰谷差較大,因此,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充電需求將帶來三方面問題:57-70%的負荷增長由新能源汽車充電所致;負荷峰值比進一步提高,以上海為例,目前平均峰谷差達2倍,一些特定季節的峰谷差可達3倍,這對城市電網的安全性、經濟性帶來很大影響;局部配電網壓力增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快充,導致局部配電網負荷快速增高,對此,如果只是簡單增容的話,將難以保障投資的經濟性和安全要求。”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車網融合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將跨系統,涉及電力系統、交通系統、組建規劃、生產制造系統,因此政府間的協同很重要,政策也要不斷完善。此外,目前車網融合的技術標準還沒有定型,一旦鎖定將很難更改,因為龐大的電力系統擁有眾多的投資者和參與者。因此,車網融合技術方案的推進要慎重。

多部門支持車網融合等關鍵技術研發

在碳中和成為全球發展共識的背景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成為趨勢,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實現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的重要保障。

對于下一步如何推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協同發展,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融合應用,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表示,該局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充電設施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將包括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提升城鄉充電保障能力、加強充電設施運行維護和網絡服務、做好配套電網設施和供用電服務、優化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質量和安全監管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內容。同時,鼓勵行業機構和企業開展有序充電、V2G等技術應用示范,加快柔性充電、無線充電、自動充電等先進充電技術研發,推進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融合發展,鼓勵汽車企業研發具有車網互動功能的新能源汽車,支持運營企業雙向充放電樁建設,實現各個環節融合銜接。

同時,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支持車網互動研發和示范,突破車路云協同感知、智能充放電技術,助力能源互聯網建設。

此外,萬鋼還表示,各方應把握全球低碳發展目標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規模。(楊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