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我國汽車市場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 自主高端車型密集落地

2021-11-29 15:58:30來源: 中國汽車報  

售價48萬元的機甲龍、40多萬元的極狐阿爾法S、30萬元的上汽大通 MIFA 9……眾多售價比肩豪華品牌車的自主高端車型成為今年廣州車展的焦點。

在汽車“新四化”趨勢的驅動下,自主品牌開始了高端化之路的又一次嘗試,此次多家自主品牌高端車型集中在廣州車展亮相、發布,也是此次自主高端化接受大眾的檢驗的一次機會。

高端化之路幾經曲折

近些年來,自主品牌一直在努力探索著向上的道路。

早期,自主品牌以低價切入市場,雖然在短時間內獲得了一定規模,卻給消費者留下了低端的品牌形象。隨后,得益于在SUV市場的優異表現,重拾信心的自主品牌趁勝追擊,開始向高端市場發起進攻,以WEY、領克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也取得了向中高端沖擊的一些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瑞麟、觀致因生不逢時、后續研發乏力而曇花一現;紳寶D80、哈弗H8則因產品力與市場定位不符,無法與主流合資車企正面交鋒。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方面的欠缺,以及其他多重因素的干擾,導致了高開低走的銷量走勢,逐漸正成為諸多中高端自主品牌的通病。

隨著特斯拉這條巨型“鯰魚”進入中國市場并取得成功,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也逐漸成熟,為自主高端產品如何贏得市場打了個樣。從蔚來ES8、蔚來ES6到蔚來EC6,蔚來推出的產品平均售價已經超過了43萬元;定位中大型SUV的理想ONE補貼后全國統一售價32萬元,上市以后憑借增程路線迅速獲得用戶青睞,僅憑借一款車型就成功打響了品牌。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頭部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已經成功破萬,他們在產品、服務、銷售模式等創新探索的成功逐漸反映在銷量上。

憑借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先發優勢,以及造車新勢力的成功經驗,傳統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也逐漸鎖定了新能源高端市場,紛紛創立新品牌或推出新產品。北汽ARCFOX、吉利極氪、上汽智己、東風嵐圖,以及在近期推出的上汽飛凡、長城沙龍、阿維塔汽車,都是瞄準的這個市場。

同時,此次廣州車展亮相的許多高端新能源車型都已經上市或接近量產。例如嵐圖FREE城市版在廣州車展前夕正式上市,限量888臺;沙龍汽車機甲龍在發布時同步開啟101臺的全球限量版預訂,在3小時的時間里,101 臺限量版全部預訂售罄;ARCFOX極狐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首次公開亮相,計劃在年底開始小批量交付。

消費升級拉動 高端化成果初顯

我國汽車市場由“增量時代”開始進入“存量時代”之后,汽車消費升級就邁開了更大的步伐。無論是創新技術云集,還是高端品牌涌現,無一不在凸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新的消費需求更多集中在附加值較高、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從成本控制向科技加成、品牌運營等方向轉移,強者已經開始逐步搶占存量市場份額。”某新能源汽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也加速車市格局重塑。從近兩年市場表現來看,消費升級給了自主品牌一個很好的向上契機。“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與年輕化正引導車企在技術升級上越走越快,從原來比拼發動機、變速器等硬件變成了如今比拼智能化等軟實力。”

近兩年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產品在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新技術上的積極布局也讓消費者對其品牌印象逐漸改觀,近期密集亮相的自主高端新能源車型也在智能化配置方面毫不吝惜,高階智能座艙、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AR HUD、線控底盤、主動空氣懸掛等智能化配置開始大面積上車。

此次廣州車展發布的沙龍機甲龍搭載4激光雷達,實現激光雷達360度全視角覆蓋;極狐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搭載華為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其高壓超充技術,實現187kW的功率,10分鐘即可補充197公里的續航里程;在廣州車展之前上市的嵐圖FREE純電城市版標配空氣懸架,配備VOYAN ID車載生物識別系統,另外還有主動夜視系統、360度全景影像以及多種主動安全系統。

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對記者表示,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自主品牌也有了長足發展,經過多年積累,初步具備了高端化所必需的基本技術和資源等。此外,只有高端化、高利潤才有可能支撐過于高昂的電池成本,因為低端車型的利潤微薄。

自主高端之路還需更多準備

如果將觀致等品牌的誕生算作自主車企首次高端化的嘗試,那么隨著吉利領克、長城WEY的落地,自主品牌高端化的第二次嘗試得到了市場的一定認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加速成熟,尤其是今年以來啞鈴型的市場結構正朝著紡錘型轉變,中高端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吸引著眾多汽車企業的“垂涎”,第三次自主高端化嘗試順勢而為瞄準了高端新能源車型。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對記者表示,隨著消費升級,汽車高端品牌每年在國內銷量不低,還有市場增長空間。

不過,自主高端產品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品牌打造,經過多年發展,行業早已意識到比產品和技術更需要重點打造的是品牌力,需要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整體的認可發生本質性改變。曹廣平指出,打破自主品牌以往廉價的形象,首先需要明確品牌定位,不能盲目跟風而行。吳輝則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造車新勢力從起步就定位高端,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大,而傳統自主品牌沖擊高端容易受到原有燃油車品牌定位的影響,轉型難度更大。

此外,外資車企們也在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發領域上不斷發力,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同時,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業內人士反復提及的重點。體驗和運營,正是當下車企發力的焦點,也是未來自主品牌高端化發展的硬實力,而造車新勢力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更讓業內和消費者都津津樂道。自主高端智能車競爭邁入“萬輛時代”后,站在這一新拐點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如何通過數字化賦能,用戶、品牌和終端共創,以及多元生態文化共建,去實現品牌與用戶多場景沉浸式交互,為用戶提供不止于車的服務體驗還需繼續探索。

“領克、WEY為首的自主中高端品牌的初步成功,除了消費升級以外,最主要的還是找準了其市場定位,并找到細分市場的藍海。”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記者坦言,高端子品牌的成功與否還與其集團密切相關。對于大集團來說,在技術研發、創新、營銷投入上都可以給予高端子品牌更好的支持。“所以品牌高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整體實力增強之后自然的產物。”他說。吳輝也指出,對于自主車企來說,高端化考驗的是它們的綜合能力,決定其能否把握住高端化的增量。

“高端化車型成功必須有大量創新技術、過硬的產品質量、高度密集的融資行為作為支撐以及大量的高級汽車人才才能保證車型能夠量產。”曹廣平說。

在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赟看來,在品牌高端化的過程當中,整車企業要重點關注核心客戶,深耕細分市場,打造品牌的差異化。高端品牌需要在智能化方面做出創新,并在用戶服務方面深耕,特別是推出的純電動車型一定要拋開簡單“油改電”的思維,做出有市場沖擊力的產品。

如今,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趨勢中,自主高端智能產品初試鋒芒,面對未來與外資、合資、新勢力們的激烈競爭,哪些品牌和產品能夠成功,我們拭目以待。(趙玲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