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豐田向電動化發起反攻 將投入350億美金用于電動車研發

2021-12-16 08:32:24來源:第一電動  

豐田的操作可謂是“不電則以,一電驚人”。

12月14日,豐田給行業扔了一顆重磅炸彈,在關于電動汽車的戰略發布會上,豐田集團宣布將投入35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2227億)用于電動車研發,并提出于2030年實現年銷350萬臺電動車的計劃。豐田章男社長表示到2030年時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將帶來30款純電動車型,同時雷克薩斯品牌到2035年將會停售燃油車。

豐田的180°轉向

在大量向電動化技術方向行進的企業中,豐田的表現一直是特立獨行的,進度緩慢,甚至“不看好”電動汽車。

豐田章男認為,電動汽車可能不像豐田擅長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那樣對環境有利,因為世界各地的大量電力是由化石燃料產生的。倉促轉向電動汽車可能會削弱傳統汽油動力汽車的供應商網絡,在這種情況下,“汽車行業目前的商業模式將崩潰”,他在2020年12月還如此警告。

但事實上,豐田電動化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原因是其對碳中和的清醒認知以及新能源的快速發展。

2015年,豐田發布“豐田環境挑戰2050”戰略,針對氣候變化、水資源缺乏、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地球環境問題提出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和目標。在這一戰略中,與2010年相比,豐田將首先挑戰2050年全球新車平均行駛過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90%。同時,豐田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兌現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為零的目標。

在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豐田一直在嘗試途徑和方法。此前反對電動化,是因為當時市場不成熟,貿然改變會適得其反。用豐田汽車的話來講,電動化絕不僅僅是換種汽車技術,開始又一輪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重復路線,尤其是不能碳躍進,造成損失后回頭補課。

但是現在為何加速電動化進程?豐田章男表示,在看到這次在蘇格蘭舉辦的氣候峰會后,該公司感到不得不更新其實現碳中和的計劃。他表示,每個國家都發表了他們的聲明,明確了他們的能源政策。

也就是說,全面擁抱電動化,就是豐田面向未來努力實現碳中和,創造的一個新的選擇。

而且,現在豐田章男的質疑態度已經不在。他稱贊電動車很有駕駛樂趣,在新聞發布會上,豐田章男表示:“電機的效率遠遠超過內燃機”。

不電則以,一電驚人

與許多車企把EV(純電動)作為唯一發展方向不同,豐田堅持全方位電動化技術,積極推動 HEV(雙擎)、 PHEV(雙擎 E+)、EV(E 進擎)、FCEV(氫擎)的技術進步與普及,全方位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在此次發布會上,豐田一口氣發布了15款全新電動車型,涵蓋轎車、SUV、MPV、跑車、皮卡以及K-Car等,覆蓋了豐田汽車的所有出行領域。其中,豐田品牌未來在電動化道路上將會形成bZ系列和Lifestyle系列兩大產品路線,而后者將會采用更加個性化的設定。并表示到2030年豐田將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

目前,豐田已經在歐洲的專利機構注冊了商業名稱:Toyota BZ,后續車型將會沿用BZ+數字的命名方式,BZ1、BZ2、BZ3、BZ4和BZ5等。當然,四驅車型也會加入跨界特征的字母——X。

豐田曾表示,BZ系列電動車并不會一味追求長續航,而更關注所搭載的電池具備世界頂尖的耐久性,這也與豐田一貫的“耐用”特性相符。

根據2017年豐田發布2020年到2030年的挑戰規劃,將在2025年前后停止制造只有發動機的汽車,在2020-2025年間按照中國、日本、印度、美國、歐洲的順序于全球推出10款以上純電動汽車。

可以看出,中國將是豐田電動化的重要戰場。豐田汽車公司ZEV Factory副本部長豐島浩二說過,中國消費者可能是全世界消費者中了解EV車型最多的,因此他們的見解和建議也是最多的。因此豐田在開發過程中,最優先考慮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意見,邊向中國消費者學習,邊研發車輛。

此前也有媒體透露,豐田將會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電動車型,售價在20萬元以下,將采用比亞迪核心技術,同時二者已經成立汽車公司。該款車將加入豐田的“BZ系列”電動車陣容,且將使用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

而對于國內外補能充電網絡的布局規劃以及產品具體落地時間表,截至目前,豐田官方還未正式公布,第一電動將持續關注。

大象轉身談何易?

豐田章男曾說,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汽車,但一旦開始造車,就要意識到在未來40年里,做好應對各種變化的準備。

與其他車企相比,豐田在中國的新能源整車進度,一直有中姍姍來遲的感覺,在火熱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作為傳統車企領軍者的豐田看起來太“保守”了。

但有意思的是,日本媒體在報道日本車企近期集中發布電動車戰略時,認為日本車企在電動化上淪為追隨者是因為“太超前”。

確實拿豐田來說,第一電動觀察到豐田對電動化技術的研究始于1965年。1975年推出了在世紀基礎上開發的燃氣輪機混動測試車。2003年就開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研發,2008年已經開始了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而那個時候特斯拉還沒交付一款車型,國內的一眾造車新勢力甚至都沒有誕生。

目前,大眾、豐田兩大車企都已經開啟了電動化轉型之路,但這不僅是傳統車企間的對決,更是豐田、大眾代表的傳統車企和特斯拉等新勢力的對決。

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豐田還是大眾,大象轉身,艱難求變的過程都是極度困難和痛苦的。而且搞純電沒有信仰沒有堅持是不行的,如果只是不情不愿的妥協,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沒有大刀破斧的改革覺悟,豐田在新能源汽車的道路是走不長的。(孫銘青)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