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電池原材料瘋狂漲價 動力電池公司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2022-01-21 08:05:37  

從現在的態勢來看,電池原材料的瘋狂漲價,遲早會波及到主機廠。

近日,日經亞洲報道,由于鋰和其它原材料的供應無法滿足不斷膨脹的需求,電動汽車電池的價格在經歷了10年的大幅下跌后,或將在2022年上漲。

事實上電池漲價的消息在2021年下旬就開始流傳。去年10月,流出的一份比亞迪《電池價格上調聯絡函》在業界引起轟動。聯絡函顯示,比亞迪鋰電池公司決定上調CO8M等電池產品單價,統一上漲不低于20%,從去年11月1日開始執行。

無獨有偶,有消息稱,去年多家電池公司都放出了自己的漲價或像漲價的信號。

10月9日,原材料供應商贛鋒鋰業發布調價函,宣布金屬鋰全產品系列每噸上調10萬元。10月17日,鵬輝能源發出漲價函,羅列了各項原材料項目及近期價格變動情況,并表示,原材料漲價同時嚴重缺貨,大部分材料商要求現金提貨仍無法保證供應。

10月18日,國軒高科傳出一份調價商洽函。國軒高科稱,隨著正極材料、電解液、銅箔、鋁箔等的價格上揚,公司已盡最大努力來減少成本上揚帶來的沖擊,但收效甚微,因此公司擬定就雙方已簽訂訂單進行二次磋商。

他們要漲價的理由不出意外的全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那么原材料的漲價究竟有多可怕,讓這些不算小的電池企業紛紛被迫漲價?

以下為第一電動在隆眾資訊觀察到的金屬鋰、碳酸鋰以及磷酸鐵鋰從12月到現在的價格,并制作成折線圖供大家參考:


不止如此,鈷和鎳的價格也一直在飛速上漲。自2021年1月以來,鈷的價格翻了一番,達到每噸70208美元,而鎳的價格躍升15%,達到20045美元。

漲價or不漲價?電池公司如何選擇?

難啊!

比亞迪函件中所提到的,2021年鋰電池原材料不斷上漲,正極材料鈷酸鋰價格漲幅超過200%,電解液價格漲幅超過150%,負極材料等供應持續緊張,導致綜合成本大幅提高。鵬輝能源也在價格調整通知函中甚至對部分漲幅較大的原材料價格進行了列表比較,以此來證明原材料漲價的壓力有多大?

以鵬輝能源為例,根據其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為4560萬元,同比下滑35%。

確實,目前動力電池成本漲幅普遍在30%-40%之間,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的毛利率水平。如果不能漲價的話,多數電池企業已經很難賺錢,久而久之,生存或許都是問題。

當然,在這之中也有壓力不那么大的電池公司,比如寧德時代,而且它的毛利似乎也沒被原材料漲價影響。根據寧德時代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公司毛利率反而相比第二季度有小幅上升。

為什么寧德時代能獨善其身,因為實力。目前寧德時代幾乎與各大車企都有合作,不愁產品銷路不好。

而且寧德時代最近一段時間重金收購或者入股了不少海內外包括鋰、鎳、電解液、正負極電池上游原材料企業,能夠最大程度確保相關材料的漲價,降低對自己的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稱,上游原材料價格瘋漲,下游新能源車需求旺盛,夾在中間的動力電池廠商對上對下都沒有太強的議價能力。上游價格暴漲源自嚴重的供需不足,沒有理由降價,下游新能源車廠商依然保持著汽車產業“整車為王”的掌控力,所以也難以議價,因此動力電池廠商不得不默默承受因上游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

車企:“等待”也是一種煎熬

也很難!

雖然主機廠掌握著汽車產業“整車為王”的掌控力,電池公司漲價了,可以放棄與他們合作,自研電池。可以,這是一個好方法,但是自研電池不需要原材料嗎?比亞迪自研不還是要漲價了。

對于車企來說,如果動力電池公司承受不住壓力漲價,首先要面臨的就有兩個難題。一是要決定繼續與動力電池公司合作還是自研電池,可以確定的是,不管選擇哪種,結果都是成本的快速上升。

二是整車售價要不要漲?或許對于比亞迪、特斯拉這樣的廠商,由于基底夠強,電池價格上漲產生的成本可以被比較高的產量和銷量給均攤掉, 而且由于品牌效應,價格上漲消費者接受程度可能比較高;但是對于一些銷量一般,處于上升期的企業來說,消費者的容忍度自來沒有那么高,貿然漲價就跟自尋死路差不多。

據了解,針對動力電池企業的漲價呼聲,部分整車廠的反饋是:無法接受動力電池漲價,不過愿意通過賬期、綁定合作、金融合作等其他形式,緩解電池企業的壓力。也有個別整車廠表示,同意新車型配套電池小幅漲價。

無論如何,這一波漲價必然會對多家動力電池公司造成影響,也會加重主機廠的壓力。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一批動力電池公司的淘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