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充電樁進小區障礙重重 個人充電樁為何被卡在“最后一公里”?

2022-04-29 15:10:21來源:城市金融報  

伴隨新能源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家庭用車充電難的問題日漸凸顯。調查發現,與不斷發力提速的公共充電樁建設相比,家用充電樁的“最后一公里”仍然障礙重重。新能源車主想要實現“充電自由”,在自家小區用上便宜、方便的家用充電樁,并不容易。

充電樁進小區障礙重重

“買了車才發現,自己的車位上安不了充電樁。”家住安徽合肥南一環附近的張女士上個月剛入手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廠家附贈家用充電樁且提供免費安裝服務,沒想到卻卡在了“家門口”。

“供電部門需要物業提供允許施工證明,物業卻說需要供電部門的同意才能蓋章。”兩個部門互為前提,張女士像皮球一般被反復“踢來踢去”。最后她只能選擇在附近的充電站充電,遇到高峰期需要排隊等候,超過3小時的免費停車時間還要額外付款。

“2021年交付的4萬多輛車中,有近2萬多根隨車配送的充電樁送不出去。”一新能源汽車廠商CEO日前表示,在其品牌消費的群體中,有近半消費者開走了車卻沒帶走充電樁。

根據天津市消費者協會1月份發布的調查,在天津,新能源車主使用私人充電樁的比例只有29%。在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原因中,“無私家車位”及“社區物業不允許”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51.2%和29%。

對于充電樁進小區問題,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已經明確:對于占用固定車位產權人或長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行為或要求,業主委員會(或業主大會授權的管理單位)原則上應同意并提供必要的協助。在安裝過程中,物業服務企業應及時提供相關圖紙資料,積極配合并協助現場勘查、施工。

但現實中,小區物業仍然存在諸多顧慮。安徽銅陵一個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表示,他所在的小區2014年竣工,規劃建設時并未預留充電樁安裝空間及設施,同時小區沒有固定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也會帶來權責不明的問題,易引起業主間的紛爭。打通充電“最后一公里”

有業內人士表示,充電樁在小區的安裝涉及充電運營商、業主、業委會、開發商、物業等,比較復雜,尤其在老舊小區,推廣更有難度。

對物業來說,安裝私人充電樁費力不討好,不僅要增加管理成本,發生相應事故還有避不開的責任,因此其積極性并不高。

為進一步打通充電樁進小區的“最后一公里”,各地正在發力破解難題。去年11月,湖南出臺新規,提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自(專)用為主,公用為輔”,鼓勵私家車主自建充電樁。個人自有車庫、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的,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相關證件,住宅小區租期一年以上的固定車位上安裝充電樁,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支持和配合。不予配合的,由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予以處理。

對于老舊小區存在客觀條件限制的問題,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解決辦法。在安徽,汽車充電設施已被納入完善類老舊小區改造范圍,部分居住區將試點開展充電設施統建統營。北京市最近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同樣提出將研究制定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支持鼓勵將充電設施電氣化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動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應裝盡裝”。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正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化。在此過程中,有效解決充電問題,對于促進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思皓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破解居民區充電樁建設難題,積極推進現有居民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確保滿足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用電需求。(陳華 唐姝)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