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從錯位競爭走向南北統一 物流業數智化轉型進程加速

2022-06-23 10:29:21來源: 中國汽車報  

“未來3~5年,物流公司很難再通過貨量的增長來提升自身實力,依靠擴張產能和規模促發展的這條路也將走到盡頭。”G7物聯創始人翟學魂在采訪中再次表達了這一觀點。

近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點暴發,給公路物流行業帶來了極大沖擊。在此影響下,傳統物流企業開始積極轉型,數字貨運企業也加快了兼并重組的步伐。

6月7日,公路貨運行業IoT+SaaS服務提供商G7物聯(以下簡稱“G7”)與易流科技(以下簡稱“E6”)宣布,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合并,并已完成首階段業務整合。

在業內人士看來,雙方的強強聯合,對于正從“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轉型的公路運輸行業而言,可謂是一大利好,也給智能物流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從錯位競爭走向南北統一

隨著大數據、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物流行業正在邁入智能化階段,并且從單一設備的智能走向物流全產業鏈的智能。

G7和E6是最早一批通過信息化、可視化管理車輛運營,推動物流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企業。作為物流信息領域知名的服務商,業界素有“北G7、南E6”的說法。曾經數字物流江湖上的南北兩派,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差異化市場和競爭優勢。

“發展早期,G7與E6都是通過主打車輛在途信息可視化,來解決車輛管理問題。因此企業之間不免會出現競爭和摩擦。之后,雙方基于核心能力,分別探索差異化的發展方向。G7不僅將產品從訂閱服務拓展到交易服務,還逐步覆蓋貨運經營者客戶群體,在煤炭、水泥、鋼鐵等生產物流領域確立了領先優勢。E6則專注于提供軟件訂閱服務,深耕大型貨主與大型物流企業,在快速消費品、零售、食品、冷鏈等消費物流領域成為行業龍頭。”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物流行業專家孔震介紹說。

雖然走了不同的發展路徑,但雙方對于行業終局和未來發展規劃卻是不謀而合。因此,從錯位競爭走向南北統一也是順理成章。按照當前兩家公司的運力規模、服務企業體量和物聯網大數據底層來看,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成為中國公路貨運數字化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服務商。

對于新公司的發展規劃,翟學魂表示,目前大多數物流公司無法實現客戶到生產要素,再到自身經營各個環節的全面連接。因此,“全鏈貫通”和“數據智能”將作為合并后新公司繼續投入技術和研發的新目標,將致力解決貨運從業者的經營水平、精細化運營等問題,推動公路貨運行業向上升級。

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助供應鏈提效降本、科學決策已成為公路物流行業進階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此次G7與E6的合并,無疑為該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極大助力。

“G7與E6兩家企業的切入點、路徑以及打法雖然有一定差異,但經營邏輯大致相通。雙方合并后,能夠進一步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縱深優勢,同時,還能助力公路物流行業轉型升級,向智慧物流大步邁進。”孔震說道。

據悉,G7與E6強強聯合后,將致力于為物流企業提供可靠服務,實現“7+6>13”的愿景,一方面通過與更廣泛平臺的對接合作,比如菜鳥、京東、順豐等,加速供應鏈上游的數字化趨勢;另一方面為中小貨運經營者提供更低成本、更好用的操作系統。

數字轉型帶來提質增效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以及市場需求的刺激下,物流智慧化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焦點,也成為物流和供應鏈企業推動資源整合、流程優化,最終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2020年,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

今年初,《“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出臺,其中著重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對傳統物流設施的數字化改造,以促進現代物流業與農業、制造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也提出,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近幾年的“雙十一”和“6·18”電商大促期間,包裹“分鐘達”、“當日達”的背后,也離不開智慧物流的持續賦能。

由此可見,公路物流行業向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物流市場仍存在“小、散、亂、差”的問題,絕大多數物流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數據信息呈現碎片化、孤島化。正因如此,也注定了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并不會一路平坦。

“再加上近期疫情反復,給公路物流行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雖然‘黑天鵝’事件是偶發的,但伴隨而來的挑戰極有可能是壓垮中小物流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如此艱難的時刻,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物流業已成為擺脫困境的重要抓手。”孔震表示,數字貨運將帶來全新的機遇,也將改變整個公路物流的產業生態。未來,隨著G7和E6合并后的持續賦能,整個公路物流產業鏈堵點將不斷被打通,各個環節的運轉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新舊勢力要加速基因融合

公路物流行業向數智化轉型已是行業共識,但由于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智能物流還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供應鏈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間數字鴻溝還未有效彌合;數據資源規模龐大,但價值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等。

中鐵物流集團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維志認為,數智化是公路物流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但實際運作有較大難度,整個市場想要形成規模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智能物流的生態體系是建立在萬物互連的基礎之上,需要全面實現物流的在線化和數據化,促進整個生態體系的各個鏈條參與其中,這離不開物聯網的技術支撐。然而,在智能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卻一直沒有好的基礎操作流程和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各類智能硬件、社會物聯網之間的互融互通效果不甚理想。”高維志進一步說道。

在孔震看來,當前公路物流行業向數智化轉型的理想架構,與市場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之間無法良好嵌入,這是每一家獨角獸物流企業都要考慮的現實問題。“隨著卡車技術和物聯網、車聯網等相關配套設施的發展和完善,中國道路運輸和交易方式都有了長足進步,可與之匹配的貨物信息量、貨運單據數量卻沒有獲得相應增長,甚至出現了階段性的衰減,這是公路物流產業當下面臨的最大挑戰。”他指出,如今,不少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在助力物流公司向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只是提高了該企業的管理成本和決策成本,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面臨的痛點問題,帶來的產業機會也十分有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數字貨運企業提供的路徑與行業發展趨勢不匹配。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傳統物流公司和數字貨運企業都要“向前邁一步”,真正做到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共同打造適合當下市場發展趨勢的最優模式,這樣才能取得“1+1>2”的效果。(張雅慧)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