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年檢年審貓膩多 貨車市場“黃牛”亂象亟需根治

2022-10-12 10:42:03來源: 中國汽車報  

貨車年檢年審貓膩多,不找“黃牛”通不過。在我國貨運市場環境中,“黃牛”幾乎成為了行業必不可少的一環,從最早撮合貨主和司機之間交易的信息部,到車輛買賣、掛靠上保險的中間人,從年審年檢、過戶提檔的“得力助手”,再到全國各地規避治超治限的神秘“看路帶車人”,貨車市場上的“黃牛”現象越演越烈,仿佛是一只無形的手在左右著市場正常運轉。但黃牛現象的出現,嚴重破壞了運輸市場的正常環境。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下,仍然有一些地方在貫徹落實上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日前,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督查組暗訪發現,武漢市中重型柴油貨車通過正規渠道上牌極其困難,而在“黃牛”的幫助下,則是一路綠燈。暗訪中,甚至有車管所人員直接“勸退”督查員,并為其介紹“黃牛”代辦業務。

年檢年審的初衷是為確保貨車各項性能達標,減少污染也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讓貨運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但是因為“黃牛”的出現,讓車輛年審、年檢變成了老大難。雖然現在的檢測站都已經配備了高科技設備,基本上可以實現無人化操作,但事實上,人工介入檢測過程、關閉檢測系統或者通過其他手段,讓車輛年檢流于形式的事情比比皆是。

“有些檢測站貓膩眾多,‘黃牛’與窗口人員里應外合,嚴重影響了貨運行業的健康發展。”從事大件運輸的西安車主侯少剛直言,對于“黃牛”現象的存在他已屢見不鮮,“像車管所、檢測站,均是黃牛泛濫成災的地方。”他表示,自己身邊的多數朋友驗車,不是去托付掛靠公司就是去找“黃牛”。

“委托‘黃牛’去辦,雖然要出個大幾百塊錢,但是速度快、效率高,這要換算下來比自己去辦還要劃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表示現在的貨車司機大多都是貸款買車,如果因為驗車事項耽誤了運營,一天就有兩千多塊錢的損失。

車輛年審、年檢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自2018年1月1日起實現貨車“兩檢合一”之后,給卡車司機帶來了便利,并且在檢測費用上也少了一項開支,減輕了貨車司機的檢測費用負擔。并且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中,為了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放出活力,交通運輸部門又進一步推進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異地檢驗檢測、異地年審、預約檢驗檢測等一系列服務。

“政策的實施無疑給卡車司機帶來了便利,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很多隱憂。”河北邢臺卡車司機焦玉虎告訴記者,車輛年檢、年審流程原本就比較復雜,再加上近期國家嚴抓車輛排放和超載,從尾氣排放到外觀尺寸再到輪胎查得越來越嚴,細節要求增多,這讓大部分貨運司機應付不來,只能委托“黃牛”。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務院督導組暗訪武漢車管所發現“黃牛亂象”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并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管抽查工作的通知》,定于今年9~10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具體效果、進展如何?“黃牛”亂象能否徹底根治?還需時間見證。(姚會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