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 “反向抹零”抹的是法律紅線

2022-10-12 09:11:46來源:城市金融報  

近日,遼寧大連一男子和朋友在一海鮮大排檔吃飯,總共消費了930.9元,收款時卻被“反向抹零”收取了931元。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反向抹零”屬于“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采取“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

生活中不乏付款時出現零頭的情況,大多數商家都會將多出來的零頭抹除,把小費用返利給買家,而該商家卻“反向抹零”,實屬讓公眾大跌眼鏡。有觀點認為,這樣的較勁有點過于鉆牛角尖,一毛錢讓利給商家又何妨,還能省去賬單賬面“不美觀”的負擔;但更多人還是認為,“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自作主張多收”,商家不應該為了這點蠅頭小利打小算盤,如此“抹零”既不符合行業規范,也會有損商家的口碑。

抹零本意是抹去結賬末尾中微不足道的金額,免去額外找零的繁瑣,讓利于民。如今,這卻被部分商家鉆了空子,企圖用名義上的“反向抹零”潛規則與民爭利,殊不知這樣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在法律上絕不能得到容忍。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價格法》,消費者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并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由此可見,面對“反向抹零”,商家“據理力爭”,“大不了還給你一毛錢”這樣的言論實屬站不住腳。從法律上說,商家無權從零頭中獲取收益,更沒有與消費者無理取鬧力爭的底氣。丟了原則犯了法律,不僅要接受罰款這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代價,更嚴重的是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

在道德方面,此種做法既是對消費者和法律底線的踐踏,也是給自家店鋪甚至整個餐飲行業的抹黑。今天你從中獲利了一毛錢,也許明天你依舊能靠著這樣的“擦邊球”行為謀取小利,但后天及以后的每一天,顧客都絕不會再為你買單。在如今,回頭客占著大部分餐飲收入的行情之下,這樣的舉措實屬于鐵打的虧本買賣。況且當今正處于移動支付、新互聯網時代,找零早就不是帶給商家和顧客頭疼的煩惱。相反,堅持讓利給顧客,營造良好的買賣關系賺得吆喝,定比看著消費者臉皮薄不常計較零錢、壞了行業規矩,砸了門面招牌要來得實在。

于情于理,“反向抹零”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完全不正當的存在。據網友反映,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事件,例如出租車多收費、超市用便宜糖果打發零錢等。消費者的權益不應該在“潛移默化”中變成商家的囊中之物,順理成章地成為其牟利的“聚寶盆”。這樣的抹法,抹去的只會是社會對找零態度的重視和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呼吁嚴格規范找零并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對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的積極捍衛??此菩⌒〉囊幻X,實則象征著商家誠信經營的理念和其對法律的敬畏。商家必須要堅守住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切不可肆意侵犯消費者權益,只有真正用心地為消費者服務,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才能“和氣生財”。(周子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