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貝店拖欠商家3個月回款涉及金額超1.3億元 上千家商家維權

2021-08-12 16:22:01來源:藍鯨TMT   

“5月的貨款現在還沒到賬,貝店一直拖著,現在維權的人都過千了,涉及總金額已經超過了1.3億元。”

近日,杭州貝店總部每天都聚集著前來維權的貝店店鋪商家,貝店方面對商家稱因系統問題導致延時回款。但與此同時,貝店小二仍在6、7月份的促銷活動中鼓勵商家參與。

8月9日,貝店毫無征兆地給商家發送了一個業務調整公告,稱原商城業務將升級為導購業務,并在App中接入了淘寶返利、拼多多返利、唯品會返利等第三方供應鏈入口。

商家經過多方維權,目前仍未收到貨款,錢去哪里了不得而知。那么,貝店究竟發生了什么,在悄無聲息中引發了如此大規模的維權。

貝店拖欠商家3個月回款,涉及總金額已超1.3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貝店是一個免費的手機開店平臺,為店主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及SaaS開店解決方案。

據孫女士描述,她和貝店是2018年底開始合作的,在她的印象里,貝店在杭州當地的社會形象是很不錯的,此前也一直合作很順暢。直到今年5月份,平臺的回款出現問題。

“理論上,5月3日要出4月份的賬單,之后15個工作日內貝店要給我打款,但直到5月18日最后一天我也都沒有收到打款。又過了幾天還是沒有打款,我們就開始催了。”孫女士稱,貝店方面一直回復財務系統出現混亂,需要人工打款,“我們這些商家當時表示理解,隨后6月份的時候便收到了4月份的打款,但理論上6月份是要打5月份的款的,而我并沒有收到5月份的打款。”

“因為我們合作了好幾年了,對貝店比較信任,就對逾期打款表示了一定的理解,隨后618就到了,貝店小二開始對商家宣傳,呼吁商家參與促銷活動。”孫女士稱。

孫女士的店鋪今年前幾個月的銷售比較穩定,6、7月的時候因為促銷還迎來了銷售小高峰,但6月份之后再未收到貝店的打款。

與此同時,在后臺存在未結算賬單時,商家貨款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就沒辦法申請退店,也就沒辦法收到保證金。保證金金額不等,據了解有3萬的,也有5萬的。

很多商家與孫女士遇到的情況類似,目前商家大概分為三類款項沒有結清:首先是已經確認的賬單,只剩下最后一步打款,也就是5月份的賬單;其次是6月份的,出了賬單,但是還沒有確認;最后是7月份的,直接就沒有出賬單。

“我們只能把商品先下架,但之前的錢拿不到,保證金也退不了。”孫女士無奈地說道。

據悉,在現場維權的商家中,單個商家被欠款最高的有560萬元。據商家自發統計,截至8月12日凌晨,該事件涉及大概1300家商家,涉及總金額已經有1.3億余元,“但有些商家填報的是美金,所以實際金額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而且一直在上漲。”據孫女士介紹。

還有一些商家很早之前,大概2、3月份就申請了退店,但所有流程都走完了,就是錢退不回來。

8月11日晚間,很多商家發現,貝店后臺發生了變動,保證金看不到了。

“平臺收取的扣點是他們的,我們的貨款+保證金是不應該挪用的,我想知道錢哪去了?”多數商家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錢去哪了?兩個關鍵人物浮出水面

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此次事件的兩個關鍵人物浮出水面。

首先是第一位關鍵人物——張倫良。此人是原阿里巴巴旺鋪負責人、高級產品經理,曾負責阿里巴巴的旺鋪、公司庫、供求信息、阿里助手等多項業務,目前擔任米折網CEO,同時也是米折網的聯合創始人。

2011年,張倫良創立了貝貝集團,貝貝集團創建了旗下的貝貝網、貝店、貝倉、貝省等平臺。

貝店創立于2017年,是貝貝集團旗下品牌。天眼查信息顯示,貝店僅在2019年宣布完成了一輪8.6億元規模的戰略融資。貝店官網信息顯示,貝店由高瓴資本、襄禾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今日資本、新天域資本、北極光創投等投資機構投資。

貝店品牌所屬公司為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貝佳公司”),而貝佳又是杭州貝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張良倫為貝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疑似實際控制人與最終受益人,持有貝貝公司51.2%的股權。

據孫女士介紹,買家通過貝店購買商品,款項首先進入到了兩家第三方公司的賬戶,由這兩家公司代為托管。

經查,這兩家公司分別為杭州貝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仟科技”)與杭州貝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盟科技”),二者都是貝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貝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為張思榮,此人曾擔任貝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貝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為張龍珠,張龍珠便是此次事件的第二個關鍵人物,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張龍珠是貝貝網副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內張龍珠經歷了一連串任職、辭任。2021年2月9日,張龍珠新任職杭州貝倉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一個月后的3月16日,張龍珠投資了杭州貝貝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又過了一個月,也就是4月中旬,張龍珠不再擔任杭州貝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貝省科技”)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又過了一個月,張龍珠成為新任職杭州希美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希美品牌管理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張龍珠究竟為何會在半年內經歷如此頻繁的崗位調動?這與貝貝集團的業務布局有什么關系呢?

貝店商城業務變為導購業務,希美或成貝貝集團重點布局對象

8月9日,貝店向商家發布了一條貝店業務調整通知,通知表示,為了更好的服務貝店用戶和商家,將于8月10日起進行業務調整,原商城業務將升級為導購業務,接入淘寶等第三方供應鏈。升級后,商家無需二次入駐,即可通過貝店商品。

通知顯示,接下來,貝店也將接入更多全網供應鏈,并提供更多營銷工具及服務,目前處于業務過渡期間。

多名商家對記者表示,貝店此次業務“升級”毫無征兆,連App頁面都是臨時改的。“就是在我們現場維權的第一天發布的,臨時發布的,這個決策或是早已制定的,卻沒有人通知到我們。”

業務調整公告發布后,貝店App首頁頁面變成了新版。據悉,貝店App頁面目前添加了淘寶返利、拼多多返利等。

巧合的是,由張良倫擔任CEO的米折網便是一家電商導購平臺,提供購物返利、優惠券、打折團購、購物分享等服務。該平臺成立于2011年8月,但奇怪的是,該公司在2014年完成B輪融資后,再未宣布融資消息。

藍鯨TMT記者查找多方資料了解到,據多家媒體報道,張良倫曾稱,截至2014年4月,米折網網站月銷售額已經達到了5億,買家會員數量超過了3000萬。2013年米折網從單純的淘寶返利網站轉型成為綜合性電商導購平臺,至2014年4月返利業務銷售占比約40%。

此外,記者發現,無論是新版還是舊版的貝店App,希美的入口總在第一個顯著位置。

據新京報早前報道,3月28日的貝店×希美全球發布會上,希美(SHEMORE)品牌俱樂部亮相。貝貝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張良倫掛帥,擔任希美總裁。一份希美項目介紹稱,希美是貝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產品自主研發”,“優選全球一線大廠”,“2021年預計將有‘100位明星推官,1000位達人為品牌背書’”,旗下有美妝品牌水夢露、健康營養品牌澳爾麗、母嬰品牌貝貝等多個品牌。

但記者并未查到有關希美的官方信息。

據北京商報報道,在查詢貝貝集團官網時發現,業務介紹欄里已經刪去了貝倉和貝省,留下貝貝、貝店和希美三大業務進行展示。這也解釋了為何張龍珠在4月份不再擔任貝省科技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而5月又新任職希美品牌管理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然而,記者查詢貝貝集團官網發現,該網站已經無法正常打開。

孫女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貝貝集團總部都是在做希美的業務,有關貝店業務的員工已經不存在了。對此,多名業內人士分析稱,貝貝集團或在通過業務轉型來改善此前的業務,貝店不排除被貝貝集團拋棄的可能。

值得關注的是,之前進去到貝盟科技和貝仟科技的貨款,是否與之后的希美業務相關聯,外人不得而知。

商家的維權情況又如何呢?

孫女士稱,在沒有大規模的投訴之前,有幾個被欠款比較多(500萬以上)的商家已經去過貝貝集團總部了,“當時給的答復全部都是往后挪兩天再給答復,現在內部還沒有溝通好。”

在維權無果后,大規模的現場維權于8月9日爆發,“最開始大概有六七十人,10號大概有130個人左右,11號大概200人,但貝貝集團高管始終不肯露面。”孫女士稱。

孫女士表示,“第一天連貝店負責人都沒有見到,接待商家的是當地管委會的部長,因為疫情原因當地對維穩比較重視,當時也不存在商家代表,貝店的人只有兩個前臺和兩個保安,甚至不讓我們上二樓,我們帶了一個媒體的記者和攝像師,隨后上到二樓,二樓整個樓層沒有人,隨后我們一行去到了三樓四樓,這兩層是正常辦公的,但也都是希美的業務。”

孫女士介紹,管委會稱約了貝店高層,并且跟商家透露是張良倫本人,但實際第二天管委會以及公檢法遲到了一個多小時,同時來的貝店代表也不是張良倫,而是張龍珠。

張龍珠在溝通會現場稱因經營不善公司出現了大問題,現在貝店的后臺系統已經嫁接到了阿里云,貝貝集團將會在本周五上午回應欠款問題。

孫女士稱,說嫁接到阿里云是為了說明嫁接過程中,出現一些系統上的技術上的問題,或是為了向商家證明前期人工打款非虛。

8月11日,貝店成立了接待小組,對維權商家進行了登記。但據多名商家表示,僅僅是登記而已,并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孫女士稱,貝店方面承諾商家8月13日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已經確認的賬單什么時候實施打款?已經出賬單但還沒有確認的部分,什么時候打款?還沒有出賬單的什么時候出賬單?

目前,維權群人數還在增長,商家的維權正在等待貝店方面的回復中繼續。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陶集集,于2018年8月上線的淘集集也同樣是一家社交電商平臺,2019年12月8日,僅成立一年的淘集集并購重組失敗,啟動破產清算程序,商家走上了漫漫維權之路。

律師:賣家按時收取貨款的權利被侵害,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這起事件中涉及到哪些法律問題呢?貝店商家又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維權呢?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對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李旻稱,目前來看,貝店的主要行為是拖欠商家貨款。通常合同雙方應當依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否則守約方有權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損害賠償。對于賣家而言,貝店侵害的是賣家按時收取貨款的權利。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那么以張良倫為首的貝店管理團隊是否應對該事件負有刑事責任呢?

李旻指出,這需要先考慮貝店App所屬公司貝佳公司拖欠商家款項的行為是否已經構成犯罪。如果張良倫本人具有違法犯罪行為,例如《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的挪用資金罪或者第二百七十一條的職務侵占罪,可能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目前來看,拖欠貨款是社交電商這一經營模式固有缺陷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還是因為挪用貨款等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現在還不確定。”

正常來說如果資金出現嚴重問題,企業是可以自己成立調查組進行內部調查的,并且根據結論進行整改,以便企業繼續良好經營。“但是從現在貝店乃至整個貝貝集團的狀態來看,恐怕貝店已經不具有成立調查組的能力和動力了。”李旻表示。

在投訴中,多數賣家提議申請凍結貝貝集團的資產。

對此,李旻表示,現在賣家和貝店之間的關系是債權債務關系,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賣家如果想要申請凍結集團資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第二款,賣家們作為申請人可能需要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否則法院就有可能裁定駁回申請。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二條允許法官酌情處理,但是通常都會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對于商家們來說可能提供擔保會比較吃力。但是如果本案涉嫌刑事犯罪,有可能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就會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一條凍結集團賬戶。”

李旻建議賣家稱,首先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此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和第五百六十三條,各位賣家可以對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提起訴訟,請求解除合同、要求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貝店拖欠貨款的時間長、金額大,如果貝店存在破產的可能,賣家也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七條第二款向法院申請對貝佳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從而要求貝佳公司返還貨款。

多名賣家對藍鯨TMT記者表示,“我們最不愿意看到貝店破產。”

藍鯨TMT記者會對該事件持續跟進報道。(齊智穎)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