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A股上半年37股摘牌創歷史新高 超九成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

2022-07-01 10:05:40來源:大眾證券報  

2022年僅僅過半,A股1至6月份已有37股完成摘牌,退市數量創出年度歷史新高,并且超過了2020年與2021年兩年退市數量的總和。機構認為,國內資本市場將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常態化的退市機制正在加速形成。

僅6月退市量就達到29股

據Wind統計,2022年以來,A股已有退市綠庭、退市西水、東電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長動退、*ST艾格、退市新億、觀典防務、ST平能等37家公司完成退市,退市數量創出年度歷史新高。退市時,上述公司股價區間為0.19元/股至21.88元/股,每股凈資產區間為-8.17元至3.92元。

僅是6月份就有騰邦退、退市中天、退市昌魚、圣萊退、退市羅頓、丹邦退、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游久、華訊退、德奧退、退市綠庭、退市西水等29家公司摘牌,單月退市量也創出了歷史新高。就在2022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即6月30日,A股又有網力退、退市廈華、退市環球、數知退四家公司完成摘牌。

統計還顯示,2020年有凱迪退、暴風退、千山退、退市銀鴿、神霧退、盛運退、退市美都、天寶退、金亞退、樂視退、天茂退、龍力退、退市銳電、退市保千、退市華業、神城A退16家公司完成摘牌;2021年,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質次上市公司退市步伐已經在加快,這一年共有20家上市公司從A股退市。

測算下來,2020年與2021年兩年退市總數量為36家公司。也就是說,2022年僅僅過半,退市數量(37股摘牌)已經超過了2020年與2021年兩年退市數量的總和。

對此,開源證券分析師孫金鉅表示:“2006年以來,A股退市制度先后經歷了五次改革優化,目前在2020年退市新規的推動下,常態化退市已初現成效。一是退市制度不斷優化,退市標準更加合理,退市流程更加高效;二是退市制度執行更加嚴格,嚴打保殼炒殼行為,質次企業得到有效出清;三是退市制度效果顯著,退市企業數量快速增長,退市渠道逐漸多元化。”

超九成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

從2022年摘牌公司的退市原因來看,ST平能終止上市的原因為吸收合并,重組后簡稱龍源電力。而其他公司的退市原因則不同,其中*ST艾格在2022年3月4日至3月31日期間,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股,成為今年首只面值退市股;觀典防務則是北交所轉板第一股,該公司股票在北交所終止上市后,又集中從北交所市場跨市場轉登記至上交所市場。

另外,退市綠庭、退市西水、東電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長動退、退市新億、騰邦退、退市中天、退市昌魚、圣萊退、退市羅頓、丹邦退、退市中房、退市明科、退市游久、華訊退、德奧退等34家公司因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而退市。其中,退市新億是2022年第一家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股,該公司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2022年3月30日,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期為2022年4月21日。長動退自2019年以來,已連續三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成為2022年首只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

“今年九成以上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多家公司觸及營收和凈利潤的組合指標,這表明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優化進一步加快了缺乏可持續經營能力空殼公司的退市。”對此,開源證券分析師任浪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和退市新規的嚴格執行,常態化的退市機制將加速形成,國內資本市場也將快速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從而更好地實現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張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