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倒數第一!這個萬億級城市,突然失速……

2023-08-17 22:28:10來源:ZAKER財經  

文 | 老古,知名財經專欄作者


(資料圖)

世界工廠的定位,讓東莞在今年壓得喘不過氣來。

東莞就是小馬拉大車的一個特殊城市,明明是個縣城,卻承載了萬億級的經濟體量,還扛起了世界工廠的名號。

沒有建立起大量內銷的企業,在外貿沖擊下,東莞失速也就不難理解了。

7 月 26 日,東莞市統計局披露:2023 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 5262.10 億元,同比增長 1.5%。

這個成績,得了多個倒數第一。

廣東省上半年 GDP 增長 5.0%,21 個地級市有 11 個增速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揭陽增速最快,達到 7.6%;東莞增速位居倒數第一。

東莞上半年在萬億 GDP 城市中,經濟增速倒數第一。

而就在 2023 年伊始,東莞便提出,要全力確保一季度開門紅,爭取實現全年增長 6% 的目標,現在看來,不可能實現了。

1

外貿壓垮了東莞

東莞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城市。

2022 年,東莞出口總額 9240.1 億元,外貿依存度高達 82.5%,位居全國第二。外貿依存度如此之高,當碰到出口下降時,數據怎么好得了?

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外貿進出口 6186 億元,同比下降 11.3%,其中出口下降了 9.4%。

世界工廠的定位,讓東莞在今年壓得喘不過氣來。

" 全球每四臺智能手機就有一臺是東莞制造 "" 世界上每 5 臺電腦就有一臺是在東莞制造 "" 每 5 件羊毛衫就有一件是在東莞生產 ",這些過往的驕傲,統統化成了今天的窘境。

東莞的經濟就是全球經濟的睛雨表。

僅以智能手機為例,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年同比下降 10%。東莞匯集了 OPPO、VIVO、華為等數家全球知名手機廠商,而他們都處在寒冬之中。

全球經濟當下就是處于貨幣超發造成的商業周期中,自 2022 年七月起,以美聯儲加息為標準,全球就正式進入了蕭條期,一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正在進行之中,各國都面臨經濟衰退、消費力下降的現實。

但是問題來了,所有的城市都身處這一環境中,為什么東莞就最慘?

同為外貿依存度很高的城市——蘇州,就走出了和東莞不一樣的曲線,一季度蘇州的外貿下跌了 15%,力度不可謂不大,在這一壓力下,蘇州一季度的 GDP 增長跌到 1.8%,然而,二季度蘇州卻滿血復活,上半年 GDP 增速均回升至 4.7%。

同為沿海地區、有著大量出口制造業的的浙江,上半年城市最低增速都接近 4% 了。

在廣東省內,經常用來比較的佛山,上半年 GDP 為 6070.77 億元,同比增長 5.2%,跑贏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在珠三角前列。

2

沒有地,怎么轉型?

東莞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可以說在全國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萬億級俱樂部中,東莞的面積僅有 2406 平方公里,經常在省內進行比較的佛山,面積是 3797 平方公里,總面積比東莞多了 1393 平方公里。

另一個對標城市蘇州,面積則達到了 8657 平方公里,是東莞的 3.59 倍。

東莞的面積,其實不過是一個縣級城市的面積。隨便扔出一個廣東的縣,都比東莞要大得多,陽山縣 3373 平方公里,惠東縣 3535 平方公里,博羅縣 2982 平方公里。

只是一個縣城的架子,卻擠到十幾家新一線城市當中去比較經濟,還進入了特大型城市的劃分范圍,因為總人口已過千萬。

可以說,東莞就是小馬拉大車的一個特殊城市,明明是個縣城,卻承載了萬億級的經濟體量,還扛起了世界工廠的名號。

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東莞成為全中國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城鎮化率超過了 90%,地面硬化率超過了 50%,僅僅次于深圳,也就是說東莞一半的面積都被混凝土覆蓋了。

高城市化率就帶來了發展的瓶頸,那就是東莞嚴重缺地。

其他城市可以引進各種產業來分散風險,但東莞極其有限的土地使得東莞經濟對過往三四十年來自然形成的電子產業、服裝產業高度依賴。

比亞迪這種當紅炸子雞,哪個城市都想要,東莞有制造業工人,有制造業產業鏈,比亞迪在東莞也拍了一塊地,1100 畝,這點地能干什么?

合肥給比亞迪規劃的是 12000 畝的發展空間,鄭州則一次性給 16000 畝。

比亞迪在東莞建的廠,定位是生產零配件,因為地方太小了,不夠用。受到土地不足的制約,東莞近些年來,引進大企業的能力在迅速下降,這些新興產業也就與東莞無緣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能源時代的 " 寧王 " ——寧德時代,其實是福建地方政府從東莞挖走的一個企業。

其他城市在這樣的全球經濟衰退中表現尚可的最重原因是產業結構。

外銷不行,還咱還有內銷呢,電子產品不行,那咱還有新能源汽車呢。但要建立起多元化能抗風險的產業結構,沒有土地怎么搞呢?

東莞的工廠用地緊張到了什么程度,很多人很難想象,一座玻璃幕墻、高達十幾層的現代化大樓,里面可不是寫字樓,而是工廠,為了集約用地,東莞都在推進工業上樓了,以減少土地的使用。

盡管過去十來年,東莞搞了騰籠換鳥,還經歷了企業大量向內地、向東南亞轉移,但東莞的土地依然處于高度緊缺的狀態之中。

3

東莞,太過特殊

其他城市的人或許會認為,多拆些房子,把土地集中到政府手里來,就有大量土地來引進項目了嗎?東莞城中村可多了。

這些人不了解東莞。

東莞的土地問題之復雜,也是其他城市的人想都想不到的。

舉一個例子,一條繁華的大街,街邊玻璃幕墻的大樓林立,五星級酒店、寫字樓應有盡有,但是所有的房子都是小產權房,這條繁華的街送,其實是村集體搞的。

今天的東莞,其實是一個 " 散裝 " 的東莞,幾乎沒有城市中心,產業分布在二十多個鎮上,無數的工廠不過是在村里的廠房里生產。

東莞雖然是一個萬億級城市,是定義為新一線城市,但隨便內地來一個三線城市,城市面貌都要遠遠強于東莞大部分地方。

東莞本地人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其實是地租。東莞經濟發展增速下降,但你可不要為東莞本地人擔心,他們大多活得挺滋潤的,即使是土著中的底層,每個月收個大幾千的租金也是正常的。

土地權益分布在無數個村集體,甚至個人手里,而其交易又受到各種限制,導致土地很難集中,難以集中,就難以發展大企業,因此東莞雖然工廠林立,但是品牌企業極少。

除了幾個手機巨頭外,東莞鮮有全國知名的消費品品牌,虎門雖然是全中國最大的服裝制造中心,但卻只有一個以純,比起江浙大量的服裝品牌企業比,東莞根本不夠看。

這也導致東莞企業很難象江浙一帶的企業一樣從代工、外銷轉為自建品牌,而這一條路徑,成為了江浙企業集體崛起的成功模式。

沒有建立起大量內銷的企業,在外貿沖擊下,東莞失速也就不難理解了。

4

未來與癥結

在當下的土地制度下,東莞破局的方式是搞新區,濱海新區規劃了 80 平方公里,是東莞唯一能連片開發的地區,相較起其他城市其實都是很可憐的,因為這一片規劃區,中間有大量的水道,僅從地理特點來說,其實不怎么適合開發。

但東莞的現狀讓新的產業進不來,無法形成更好的產業結構,東莞政府都將希望寄托在濱海新區了,希望能用他來吸引大量的高端制造業,從而帶動東莞產業的升級。

東莞這種城市,走到今天,其實遇到的困境就是土地制度的困境。

東莞雖然是一個大城市,但大部分在經營和生產的土地其實是建立在農村集體土地上,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的約束,才是當下東莞城市更新困難,產業用地少,無法連片開發的關鍵性要素。

但是,制度改革、制度創新,何其難也!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系。

————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