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游戲增速放緩,監管下的金融業務如何續挑大梁?
在收獲了金融監管機構一張天價罰單后,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對營收的貢獻仍在持續走高,但在監管壓力釋放之后,如何持續推動金融業務的創新和轉型,這將是騰訊下一階段的新挑戰。
(資料圖)
01
金融科技成 " 營收一哥 "
騰訊二季報顯示,其游戲、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社交網絡、網絡廣告的收入分別為 445 億元(占比 29.8%)、486 億元(占比 32.6%)、297 億元(占比 19.9%)、250 億元(占比 16.8%)。
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 15%,首次突破 486.4 億元,且已連續九個季度在營收中的占比超過 30%。
▲圖源:財報截圖騰訊從 2019 年開始在財報中披露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收入情況,除了 2022 年因為疫情封控導致金融科技收入有所降速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并在 2021 年四季度首次超過游戲板塊,成為名副其實的騰訊 " 營收一哥 "。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會否取代游戲業務,成為騰訊未來的新增長動力,我們可以單獨將 " 金融科技 " 業務拆開來看。
在騰訊內部曾流傳這么一種說法,之所以將兩個業務合并展示,是因為怕別人知道金融科技賺太多,又怕別人知道企業服務賺太少。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可以看出 " 金融科技 " 與 " 企業服務 " 兩大收入其實并不同源。
騰訊的金融科技始于財付通,財付通平臺在 2005 年上線,并于 2006 年成為騰訊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2011 年,財付通獲得央行頒發的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同一年上市的微信開始與財付通緊密合作。隨后,微信支付在 2012 年上線,互聯網理財產品 " 理財通 " 則在 2014 年上線。
2018 年,財付通業務正式升級 " 騰訊金融科技 ",主要分為支付業務與金融科技業務兩大板塊。
支付業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只要用戶使用微信錢包,不管是積累資金,還是交易、提現、還信用卡等,微信都能從中賺取收益,這就是騰訊金融科技收入的龐大基本盤。
其中,商業支付業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德邦證券 2021 年分析,商業支付業務實際上占到了騰訊金融科技收入的 86%,按騰訊去年的收入規模測算,得益于其龐大的用戶規模和高毛利率,其商業支付收入高達 1523 億元。
騰訊 2023 年二季報顯示,微信的月活躍賬戶數已突破 13 億,騰訊也曾在 2019 年財報中透露,商業支付日均交易超過了 10 億筆。
微信以社交屬性為入口,通過提高微信錢包的使用頻次來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如今已經打造出完整的消費閉環體驗,只要微信 " 社交之王 " 的地位不被撼動,其就相當于一臺永不休眠的印鈔機,憑著源源不斷的交易流水,為企業創造巨大的收入。
而且,商業支付業務不僅穩定,還有著更高的利潤率。公開數據顯示,微信商業支付的手續費率在 0.6%-1.0% 之間,德邦證券曾進行測算,假設微信支付的成本費率為 0.15%,按線下 0.38%、線上 0.6% 的標準費率測算,騰訊線下、線上支付的毛利率分別達到 61%、75%,比騰訊一季度 45% 的毛利率高出不少。
更重要的是,日均 10 億筆的交易涉及吃喝玩樂各個方面,騰訊在獲取手續費收益的同時,還能獲取平臺和用戶的交易數據,這就不僅是現金收入,還是龐大的數據價值。02
如何提高增長彈性?
騰訊的支付業務就像是 " 印鈔機 ",能夠穩定地為企業帶來盈利,但印鈔機并不能毫無節制地 " 印鈔 ",同樣,微信支付也不能只是簡單地通過提高交易費率來實現增收。
對于日均 10 億單的交易規模來說,每單只要提高一分錢就能帶來千萬元級別的收入,但受影響的卻是數億的中小商家,在收益和口碑之間,騰訊需要謹慎地實現平衡。
前段時間,微信支付就因對大學校園內除交學費以外的支付場景收取 0.6% 的手續費而登上了熱搜,更多網友認為,微信支付在其他渠道上賺的手續費已經夠多了,卻還要對校園場景下手,多少有點不夠 " 擔當 "。
事實上,網友提出這樣的質疑并非沒有道理,同樣面向校園場景,支付寶還沒開始收取手續費,微信支付就著急先出手了。再往前看,微信支付是在 2016 年 3 月開始收取提現手續費,而支付寶則于同年 10 月才開始跟進。
企業固然需要盈利,但為什么打響 " 收費第一槍 " 的都是微信支付?一方面,這意味著騰訊依靠金融科技板塊盈利的壓力正在逐漸變大。
從二季報數據來看,曾被喻為騰訊 " 現金奶牛 " 的游戲業務表現黯然,在國內游戲市場回暖,整體市場規模同比增長了 12.4% 的基礎上,騰訊游戲收入仍出現環比下降,且本土市場游戲收入與去年持平。
而被馬化騰稱為 " 全場希望 " 的視頻號,雖然帶動廣告收入實現 34% 的增長,但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阿里的廣告收入體量仍遠超其他大廠,至于視頻號接下來能否通過內容生態扛起增收重任,則恐怕還需要驗證。
游戲業務陷入 " 中年危機 ",視頻號業務仍在嘗試階段,反而是金融科技相關業務 " 越戰越勇 ",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的天平只能往金融業務傾斜了。
另一方面,從押注視頻號這一發展戰略來看,騰訊各項業務顯然也碰到了用戶增長瓶頸,正如馬化騰所言,短視頻侵蝕掉很多長視頻、游戲等產品的時間,騰訊發力內容生態,也是希望能夠奪回用戶。
在缺乏增量用戶的背景下,騰訊想要繼續提高金融科技的收入,便只能對支付場景做更精細化的管理,比如提高一些并不賺錢行業的費率,才能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騰訊選擇對校園場景下手,可能也有這部分原因。
但從這一事件最終所引發的爭議來看,騰訊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盈利層面的問題,還有社會責任、用戶感受以及輿論導向。可見,支付業務的規模雖然大,但彈性卻不一定大。
因此,支付業務之外,騰訊瞄準了更多能夠貢獻更高毛利率的業務,包括備付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理財通平臺產生的基金代銷收入以及通過為微粒貸導流產生的收入分成。
備付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簡單來說就是 " 零錢 " 的利息收入。按照央行規定,支付機構計提的風險準備金不得低于其備付金銀行賬戶利息所得的 10%,即支付機構最多可以獲得 90%的利息收入。
基金代銷收入方面,騰訊全資子公司騰安基金在 2021 年獲得基金銷售牌照,開始以理財通平臺為基礎代銷基金產品,獲得手續費、尾隨傭金、銷售服務費三部分的收入。
在助貸收入上,作為微眾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騰訊一直通過微信支付為微眾銀行旗下產品 " 微粒貸 " 導流,并收取分成收入。根據德邦證券推斷,2020 年騰訊的備付金收入、理財通基金代銷收入、微粒貸導流收入分別約為 21 億元、62 億元和 57 億,加起來的年收入約在百億元級別。但是跟商業支付收入高達千億的規模相比,兩者并不是一個量級,要承擔的風險卻并不小。
03
監管之下的新挑戰
今年 7 月,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機構管理規定、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等 11 項違法行為類型,被沒收違法所得 5.66 億元,并罰款 24.27 億元。
但問題不僅在騰訊內部,騰訊所投資的微眾銀行也涉嫌暴力催收,在黑貓投訴上,關于微眾銀行的總投訴數量達 14873 條,用戶投訴內容涉及暴力催收、泄露隱私、私自扣款、擅查征信等方面。助貸業務的負評持續增多,某種程度也體現了獲客難度在增大,互聯網紅利退潮不僅影響了互聯網平臺的業務發展,這一趨勢也會傳導到互聯網銀行中。
當優質貸款客戶逐漸被 " 掏空 ",流量就只能往次優質客戶傾斜,無形中增加了不良貸款的概率,微眾銀行依靠用戶規模來推動業績的時代將會過去,而這也是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一個縮影,在金融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騰訊還有什么好選擇呢?
在二季報中,騰訊表示已完成對財付通的自查和相應整改工作,并提升了支付業務的合規經營能力。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 " 擁抱監管 ",并表示金融的核心問題就是穩定和穩健。
整改工作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恐怕還需接受時間的考驗,反而是騰訊表示將在支持性監管框架下推進業務發展與創新,這一點更讓人期待。
騰訊在 Q2 電話會中透露,將通過人工智能與云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會否通過大模型來提高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的效率,從內部出發實現降本增效,這可能也是其中一個方向——既然難以改變流量天花板的趨勢,便只能改變獲取流量的成本了。
除此以外,近期積極布局視頻號直播的騰訊,又會否如京東一樣,在直播間開展助貸、基金代銷業務呢?雖然微信的社交基本盤非常強大,但短視頻作為一個新變數,也有可能會影響當下的社交格局。
正如劉熾平所言,科技創新是一個長期的機會,金融也從不追求誰跑得快,而是誰活得久。微信支付雖然被稱為 " 含著金鑰匙出生 " 的孩子,但時代的發展 " 不進則退 ",如何在監管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拿出創新戰略,才是騰訊未來布局金融業務的關鍵。
聯系我們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騰訊游戲增速放緩,監管下的金融業務如何續挑大梁?
日前,騰訊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財報,實現營收1492 08億元,同比增長11%
-
網約車司機,困在“一口價”里
司機苦一口價訂單久矣,不開,一小時沒單;打開,一分鐘必響。今年以來
-
赴港二次上市,美的集團的分拆“棋局”剛剛開始
文|恒心來源|博望財經白電一哥美的集團擬赴港上市,成為繼海爾智家后下
-
淘寶炒作信用度評價刪除會被炒一罰二嗎 刪除淘寶評論會對信用度有影響嗎
凡通過不正當方式提高賬戶信用,妨礙買家高效購物權益的行為。淘寶核實
-
《裝甲核心6》各平臺性能公布:次世代主機4k60fps
《裝甲核心6》各平臺性能公布:次世代主機4k60fps,fps,動作游戲,xbox,
-
七夕佳節 浪漫節日充滿中華傳統文化氣息
8月22日是七夕佳節,全市迎來了結婚登記高峰。各項文化活動讓浪漫的節
-
城市積水內澇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海綿城市建成區七成雨水就地消納
目前在完成海綿城市建設的地區,七成的雨水可以實現就地消納。
-
“最貴鐵皮”不香了?深圳車牌成交價較高點跌 8.5 萬元,但代拍黃牛這么說……
最近拍滬牌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競拍者在今年8月跌至10萬人,我們的生
-
降價,直到 40% 汽車公司出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電廠短暫的休整之后,新一輪汽車價格戰硝煙再起
-
?恒玄科技:擬以4800萬至9600萬元回購股份
恒玄科技公告,擬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4800萬元(含),不超
-
TA:阿森納后衛塔瓦雷斯不太可能轉會諾丁漢森林
據TheAthletic記者JordanCampbell的消息,阿森納后衛努諾-塔瓦雷斯不太
-
富德人壽重疾險怎么樣?怎么投保?
富德人壽重疾險的保障范圍非常廣泛,包括了多種常見的重大疾病,如癌癥
-
重疾險是哪種類型的險種?怎么買?
健康型。 重疾險是一種特殊的保險險種,旨在為購買者提供在罹患重大疾
-
重疾保險賠付方式是什么?賠付金額是多少?
重疾保險賠付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次性賠付和分期賠付。 一次性賠付是指
-
河北重疾險怎么樣?值得買嗎?
還不錯。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河北重疾險的具體情況。河北重疾險是一種
-
海康威視跌落神壇?中期凈利連續兩年下滑,機構有賣也有喊“買”
“安防茅”海康威視(002415 SZ)上市12年以來,自去年首次凈利大跌后
-
重疾險選哪個公司?怎么買?
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好。 首先,選擇重疾險的保險公司時,信譽度是一個重
-
腫瘤篩查產品毛利率逼近茅臺,諾輝健康扭虧為盈,銷售費用率要在2025年降至40%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被指財務造假風波后,8月21日,“中國癌癥早篩第一
-
兌付危機加劇:1個月6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涉及資金超2.27億
來源:圖蟲中融信托的兌付風波仍在繼續。8月21日晚,先鋒電子(002767
-
新哈弗H5上市:時隔多年再推新款,“便宜大碗”能否守住硬派越野市場?
8月21日,哈弗發布新款H5。作為一款大型越野SUV,新哈弗H5基于坦克平臺
-
煙草反腐風暴持續!安徽富豪“二進宮”,集友股份股價年內跌去26%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煙草反腐風暴牽連的上市公司又有新進展。繼今年1月
-
甘肅多地仍將持續氣象干旱 張掖發布橙色預警
根據最新氣象監測,甘肅省隴中北部、酒泉市東部、張掖市東部、慶陽市北
-
MG Cyberster將亮相成都車展
8月22日訊,MGCyberster將于8月25日舉辦的成都車展完成國內正式亮相。
-
視覺中國或將終止版權保護委托代理業務
Stocktrek公司向媒體表示,一小時前視覺中國代表已致電該公司,公司也
-
7月金融機構合計被罰2.44億 平安銀行罰單3653萬“榮登”榜首
7月金融機構合計被罰2 44億,平安銀行被罰金額最多。
-
紅藍出 CP?做出藍刺猬索尼克的世嘉收購了《憤怒的小鳥》母公司
當大家手機里裝著《原神》或者《王者榮耀》這樣大型的游戲時,大概已經
-
小米汽車最新進展:能耗表現曝光、雷軍親自“督戰”夏測
財聯社8月22日訊(記者張屹鵬)隨著一系列諜照、信息的曝光,尚未量產
-
中國泰國老撾三國駐緬甸大使館協調打擊賭詐問題
中新經緯8月22日電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網站消息,8月22日,陳海大使同泰
-
重疾保險報銷流程有哪些?要注意什么?
1 提交申請:當被保險人確診患有重大疾病后,需要及時向保險公司提交報
-
國壽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a款怎么樣?如何購買?
非常好,該產品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全面保障:國壽康寧終身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農銀人壽重疾險怎么樣?怎么買?
- 上海員工意外險多少錢?怎么買?
- 醫療和意外險有什么區別?怎么買?
- 股價創新低!5.39億限售股解禁,...
- 董事長成高危職業?片仔癀又一前...
- 日本核污染水24日排海!民眾集會...
- 起范兒?惠特摩爾曬出自己的一組...
- 水產品需求分析 預計2027年我國...
- 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
- 機構:上半年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
- 旅居養老成為新的養老模式 旅居...
-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胡振江會見美國...
- 染色體異常可以買重疾險嗎?染色...
- 泰康惠健康重大疾病保險可以退嗎...
- 臻享守護重疾險怎么樣?保什么?
- 中郵重疾險包含哪些疾病?劃算嗎?
- 媽咪寶貝少兒重疾險怎么買?好不...
- 兩項費用同比增長!海康威視上半...
- 定位中大型SUV 極石01將于今日...
- FF在湖北黃岡成立新公司
- 定位緊湊型轎跑SUV 睿藍7將于今...
- 長沙理工大學:“超疏水-防覆冰...
- 日媒:全球半導體投資降溫
- 妙順生物宣布獲得超億元A輪融資...
- 快手: 二季度營收277.4億元 G...
- 被熱捧的合成賽道,為何“開山鼻...
- 夏威夷致命野火 13 天后拜登終...
- 滬指午后上演絕地反攻,數據要素...
- 從質疑到真香,年輕人愛上中式養生
- 大米創 12 年新高還沒完?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