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信用卡違規使用屢禁不止 銀行源頭“設閘”是關鍵

2022-08-25 10:00:17來源:城市金融報  

近期,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規范信用卡資金用途,強調不得用于購房、投資、生產經營、償還債務等非消費領域,以及不得通過虛假交易套現用卡。銀行表示,若信用卡用于非消費領域交易,可能會導致交易失敗,銀行可采取降額、停卡、終止分期等措施。

信用卡是消費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便利群眾支付和日常消費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近年來頻繁出現信用卡產品偏離消費屬性等亂象,尤其是部分套現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等,積聚了風險隱患。

實際上,監管曾多次明確信用卡資金限制或禁止流向的領域,但為何信用卡違規使用的現象屢禁不止?

一方面,從持卡人的角度而言,由于信用卡存在免息期,因此利用信用卡套現的實際成本會遠低于取現和現金分期,部分持卡人便存在僥幸心理,借助信用卡套現來實現經營資金周轉,或撬動杠桿進行購房、投資等,順帶“養卡提額兌積分”。

此外,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沖擊,部分持卡人收入受到影響,還款壓力加大。央行近期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26.76億元,環比增長7.71%,顯示信用卡逾期壓力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部分持卡人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甚至陷入“以貸還貸”“以卡養卡”的惡性循環,導致個人及家庭財務壓力倍增。

另一方面,從發卡行的角度而言,此前為了爭奪客戶、搶占市場份額,銀行過度辦卡、承諾高額授信換取客戶滿意度等現象屢見不鮮,所謂的資金用途管控也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事實上,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銀行普遍會陷入規模思維下的囚徒困境,不默許一些行為,競爭對手就可能憑借非常規手段超車。為了追求發卡量和交易量,對于信用卡資金套現、流入政策禁止領域等現象,部分銀行往往會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不會從嚴約束,甚至相關員工的績效考核與薪酬也一味地僅與業務量掛鉤。多家銀行曾因為信用卡資金流向管控缺位而領到監管罰單。

筆者認為,規范信用卡資金用途,銀行源頭“設閘”是關鍵。

一方面,銀行要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改變過去“跑馬圈地”式的發展思維,不能單一地以發卡量、客戶量、市場占有率等作為業務發展的衡量標準,現階段要將合規管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審慎穩健地開展信用卡業務。

例如,多維度嚴格審核信用卡申領者的信用資質、辦卡用途等;合理設置授信額度并實施動態管理,落實“剛性扣減”,嚴格防范多頭借貸風險;在發卡營銷等環節,加強對員工的合規培訓。

另一方面,在信用卡資金交易管控方面,除了明確限制非消費類交易,銀行更加需要不斷提升風控水平,提升交易監測分析和調查核實能力,完善風險預警指標并健全攔截機制,對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嚴格防控套現、欺詐等風險,維護信用卡交易安全。

此外,消費者自身也應當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合理規范地使用信用卡。在行為約束方面,監管可加大對違規用卡行為的懲戒力度,將惡意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等行為納入征信系統,提升違規成本,從而遏制資金流入政策限制領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