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反壟斷監管“靴子”落地騰訊 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動力

2021-07-11 11:43:43來源:北京青年報  

7月10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認為騰訊已具有對虎牙的單獨控制權和對斗魚的共同控制權,如虎牙與斗魚合并,將使騰訊單獨控制合并后實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因此依法禁止虎牙公司與斗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合并。騰訊公司回應表示,將認真遵守審查決定,積極配合監管要求,依法合規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此次反壟斷監管“靴子”落地騰訊,反壟斷法實施十余年來互聯網領域第一起禁止集中的案例、互聯網行業第一起被禁止的投并案有了明確的說法。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對騰訊申報的虎牙與斗魚合并案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半年之后,騰訊和公眾等來了反壟斷監管的這只“靴子”。應該說,此次反壟斷監管的結果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但深層次的導向與警示意義更值得認真剖析。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4%計182.28億元罰款。阿里和騰訊是體量、影響力相當的兩大互聯網巨頭,監管部門先后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立案調查、對騰訊申報的虎牙與斗魚合并案進行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對阿里的反壟斷處罰落地之后,現在對騰訊的反壟斷監管“靴子”也應聲而落,前者是“事后處罰”,后者是“事前介入”,兩者正好可以被視為反壟斷監管的兩個標桿案例。

具體來看,市場監管部門對阿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作出反壟斷處罰,是對企業壟斷行為已經造成的競爭損害進行的追溯性處罰,這種情況在反壟斷執法中比較常見。而對騰訊采取反壟斷監管措施,禁止騰訊合并虎牙和斗魚,是對尚未發生的經營者集中風險進行前置性干預,對尚未給市場和用戶帶來實際損害的經營行為進行防范遏制,以避免造成實質性損害損失。這種情況此前在反壟斷執法中比較少見,但今后可能會日見其多,體現了反壟斷監管執法的精細化特征和常態化趨向。

近期,無論是針對多個平臺并購案程序違規的罰款,還是針對虎斗兩家合并的禁止,均體現了監管部門監管執法理念的創新和手段的多樣化。事前審核有利于提前遏制壟斷帶給市場的負面影響和對企業本身的負面影響,同時,監管部門日益精細化監管,也體現在監管手段工具箱的日趨豐富,能夠針對不同情況和類型施以不同的監管手段,同時兼顧落地效果最優化,推動反壟斷監管執法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當下,反壟斷監管的根本目的之一是要發揮強烈的警示效應,促使互聯網平臺企業在發展和投資并購中要有邊界感,要對市場有敬畏心,避免陷入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的泥沼不能自拔。

反壟斷監管的根本目的之二,是要保護、鼓勵企業創新。誠如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所強調的,對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要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于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動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郭海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