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84毫米 處于近四十年來高位

2022-05-07 08:26:00來源:科技日報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21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于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84毫米,為1980年以來最高。過去十年(2012-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均處于近四十年來高位。

202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區域特征明顯,與常年相比,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別高118毫米、88毫米、80毫米和50毫米。與2020年相比,渤海和黃海沿海海平面分別上升32毫米和28毫米,東海沿海海平面基本持平,南海沿海海平面下降18毫米。

據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地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具有區域差異,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對較大,中國沿海位于該區域中。中國沿海海平面還與局地的區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等密切相關,例如,2021年4月,長江口以南沿海由風場異常引起的月平均增水達55毫米,對當月海平面上升造成顯著影響。此外,地面沉降也會造成局地海平面相對上升。

高海平面加劇沿海地區災害影響。2021年,風暴潮和濱海城市洪澇主要發生在季節海平面較高的7-10月,其中浙江、遼寧和海南等沿海受影響較重。與2020年相比,長江口和錢塘江口咸潮入侵程度總體加重,珠江口咸潮入侵次數和影響天數增加;遼寧、河北、福建和海南沿海部分監測岸段海岸侵蝕加劇;遼寧、河北和江蘇沿海局部地區海水入侵范圍加大。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海冰災害為主,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7 087.38萬元,死亡失蹤28人。與近十年(2012-2021年)相比,2021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失蹤人口均低于平均值,分別為平均值的36%和62%。

此外,《中國海洋災害公報》表明,2021年,我國沿海共發生風暴潮過程16次(統計范圍為達到藍色及以上預警級別的風暴潮過程),9次造成災害,直接經濟損失246 738.22萬元。我國近海共發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35次,其中臺風浪11次,冷空氣浪和氣旋浪24次。2020/2021年冬季, 渤海及黃海北部冰級2.5級,直接經濟損失49 811.66 萬元。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58次,累計面積23 277平方千米。其中,有毒赤潮1次,累計面積21平方千米;有害赤潮24次,累計面積10 273平方千米。2021年4-8月,綠潮災害繼續影響我國黃海海域,最大分布面積61 898平方千米,最大覆蓋面積1 746平方千米,均為歷史最高值。全年我國未發生海嘯災害。(操秀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