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數百家信用修復機構泛濫 征信修復屢禁不止怎么根治?

2022-02-28 09:33:36來源:北京商報  

你如果遇到征信受損的情況會怎么辦?如果有人稱能“修復征信”該相信嗎?千萬別“病急亂投醫”!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仍有不少人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等為名招攬生意,另有不少公司仍在工商信息中宣稱可提供征信修復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這也引起監管警惕。就在近幾日,央行多次發文強調“征信修復”不可信,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的旗號,教唆信息主體委托其辦理征信投訴、舉報等事項,不僅損害金融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導致個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發法律風險……

仍有違規者招攬生意

“別家3個月沒申訴下來,我們用時1個月申訴成功”“主要通過代理征信異議申訴的方式,幫助企業客戶更正遺漏、報錯的不良信用記錄”“全國停息掛賬,征信修復逾期接單……”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發現,目前仍有不少中介、代理人宣以征信修復為名招攬生意。

以一位名為“征信逾期修復咨詢”的代理人為例,北京商報記者在其置頂的微博中發現,其宣稱所在公司為聚銀征信分公司赤狐信用,“主要以開展企業征信咨詢服務,通過代理征信異議申訴的方式,幫助企業客戶更正遺漏、報錯的不良信用記錄,從而引導良好的信用意識,推進信用體系社會建設,經國務院《征信業務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精神指導下,經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正規經營機構。”

北京商報記者以“征信修復”為由向其進一步咨詢,對方詢問了逾期機構、修復意圖后,并要求記者進一步打印個人征信報告,具體收費需要根據征信報告評估。

從該代理人朋友圈宣傳來看,其此前曾接手過多單類似征信修復生意,不過,當北京商報記者問及是否有相應從業資質,以及該信用修復手段是否合規時,對方向記者關閉了朋友圈展示并刪除了微博置頂言論。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該代理人此前展示的接單情況來看,其所在的“赤狐信用”公司,全稱為“四川赤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伍紅,與其營銷宣傳一致的是,該公司在工商經營范圍中同樣標注,可經營個人信用修復服務,企業信用管理咨詢服務,企業征信業務,數據處理服務等。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2022年2月25日,央行上海總部就發文警示“征信修復”不可信,并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的旗號,教唆信息主體委托其辦理征信投訴、舉報等事項,以此牟取不正當利益,擾亂正常金融秩序。在一位資深分析人士看來,赤狐信用經營業務已涉嫌違規。

對此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赤狐信用求證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進一步回應。

數百家信用修復機構泛濫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商報記者在天眼查搜索發現,與赤狐信用一樣在工商信息中宣稱可經營“個人征信修復業務”的,甚至還有數百家公司。

其中,多家所謂的個人信用修復公司均在2021年后成立,注冊資本一般在幾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均為自然人股東,均宣稱可經營個人信用修復服務。

為何央行明令禁止,市場上還有如此多信用修復機構泛濫?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主要是目前作為“經濟身份證”的個人信用報告越來越重要,出現逾期記錄會被銀行拒貸,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不乏會有一些人動起歪腦筋,寄希望于既可以不用還款,又能讓信用恢復良好,以便于再度借貸用于債務周轉。

于是,就開始有一些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征信鏟單”等旗號的中介服務機構甚囂塵上,“其慣用伎倆,無非就是‘認識銀行高層人士’、有關系‘直連央行征信系統’這種極其低級的騙術,但是這些深陷逾期泥沼中的債務人已經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董崢說道,債務人希望通過花錢修正不良信用紀錄,這其實也是一種僥幸心理。

北京商報記者多方采訪調查發現,代理人所稱的“信用修復”,一般就是幫助客戶“編故事”欺瞞銀行,收取相應修復征信費用;還有的甚至宣稱可以“走后門”,為用戶提供虛假征信報告獲利。從其操作流程來看,代理人一般會要求消費者打印征信報告查看逾期情況,其中還會要求消費者提供姓名、手機號、身份證件、銀行卡號、家庭地址等重要敏感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修復這一生意也隱藏了巨大的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正如央行披露,目前“征信修復”主要有三種套路:一是收取高額費用后跑路。這類騙局利用公眾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及對“征信修復”概念的誤解,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代理、咨詢”等名義發布廣告、辦理業務,教唆信息主體用“非惡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偽造證據材料進行投訴,借機收取高額代理費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敗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聯。

二是征信培訓、加盟詐騙。這類騙局以征信市場需求量大、有前景為由,謊稱教授“征信修復”技巧開辦培訓班,通過招收學員、加盟代理等形式,廣泛發展下線,實則為騙取加盟代理費。所謂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教人通過偽造證據欺騙金融機構,試圖達到刪除逾期記錄的目的。

三是騙取個人敏感信息。這類騙局在辦理“征信修復”過程中,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過泄露、買賣個人信息從中漁利,甚至利用這些信息冒名網貸,騙取高額貸款利息,危害信息主體人身及財產安全。

征信異議申請不需要收費

需要厘清的是,征信領域并不存在“征信修復”的說法,所有聲稱合法的、商業的、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

董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那些非法的“征信修復”服務機構無非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借正當渠道幫助某些用戶修改成功,并以此作為欺詐其他用戶的“案例”,他指出,異議申請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找涉事金融機構提出申請,二是直接到央行征信中心的各地的分支機構提出申請。

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則指出,“如今,征信對于個人來說越來越重要,如買房、買車貸款等都需要查詢征信記錄才能批貸,但目前整體來看對消費者征信的教育還遠遠不夠,此外也有部分銀行在批貸過程中,執行標準過于一刀切,沒有相關分級考察,為用戶考慮現實狀況。因此,我建議以后要出臺更加細化的征信標準,另外也要加強征信相關宣傳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消費者也需正確認識征信異議申請方式。如果個人認為本人信用報告上的信息有誤時,有權向征信機構提出異議。征信機構或銀行需進行核查和處理,有錯誤的,要及時更正。

具體辦理過程中,只需要個人持有效身份證件、企業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營業執照即可辦理。征信信息的報送機構有修改權限。征信異議申請無需中介,更不存在收費。

另外,即便有了逾期記錄,消費者也不要過于恐慌,央行指出,一方面,個人信用報告上的逾期記錄自欠款和欠息還清后保留五年,不會伴隨終生;另一方面,銀行在做貸款審批時會進行綜合研判,不會將信用報告作為唯一參考依據。此外,也可通過發表個人聲明的方式,闡述對逾期的解釋和說明,個人信用報告會如實記載。(劉四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