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用戶“叫好不叫座” “小屏手機”將何去何從?

2021-11-30 11:13:20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小屏旗艦”一直以來在網上的呼聲都特別高,但在這個全面屏時代卻鮮有在線下見到,近些年能被稱作“小屏旗艦”的機型也是屈指可數,被提及最多的應該就是iPhone的mini系列。

然而在不久前也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將在iPhone 14系列中砍掉mini版本,這意味著行業的龍頭大哥也要放棄“小屏旗艦”這條線了。

也許有很多朋友都會不解,為什么蘋果要砍掉這條線?為什么眾多國內廠商的手機中卻看不到幾部小屏手機?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詳細聊聊這些問題。

用戶“叫好不叫座”

CIRP在2021年初發布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發售時備受關注的iPhone 12mini當時卻只有蘋果手機6%的銷量占比,與iPhone 12、iPhone 12Pro、iPhone 12ProMax三款機型的70%銷量占比差距明顯,mini版本的銷量表現與當時的人們熱捧的高漲呼聲似乎落差有點大。

其實也能夠理解,人們“叫好”也許是因為在如今清一色的大屏手機中,“小屏旗艦”便顯得尤為獨特,更小的尺寸、更緊湊的機身、更舒適的握感,也讓許多朋友心向往之,于是便出現了網上眾多為之叫好的用戶;而為什么“不叫座”呢?

小藍猜測還是使用體驗的問題。因為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一臺手機不僅是需要看它的外觀、尺寸等等參數,更重要的還是使用體驗。由于目前大屏手機大行其道,一下子將各種軟硬件都拉高到了另一個水準。

這也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屏手機用戶的體驗感直線下降,例如一個主流的手機游戲,在大屏上與小屏上玩是截然不同的體驗。這類天然的劣勢便勸退了一大批用戶,于是乎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廠商恐“吃力不討好”

那從廠商的角度出發,它們又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呢?

商家的第一考慮,肯定是需要盈利的,而如今連行業的龍頭企業蘋果公司的mini版本都銷量慘淡,甚至都要到砍掉的程度,可以看到市場對于“小屏旗艦”的態度,想要在小屏機上賺錢還是很難的。

也許有朋友就會說,那廠商能夠推出一些定位“攝影”的手機、定位“自拍”的手機、定位“游戲”的手機等等,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那為什么不可以滿足“小屏黨”的“小屏”需求呢?這中間就涉及到了成本的問題了。

我們能看到各種不同定位的手機,除了特色的功能之外,其他的配置基本也不會落下,然后定價高一些收回成本也無可厚非,不少用戶也愿意買單。

但小屏手機會特殊一些,當它選擇了小的尺寸,它就注定要犧牲掉不少的配置,例如電池容量、鏡頭配置、震動馬達等等,因為真的塞不下了,而一旦增加了機身厚度來塞硬件,那必然又要犧牲掉手感上的體驗;

再者就是散熱系統,過小的機身不僅沒辦法塞進各種散熱的硬件,還會因為過擠的空間使得溫度加速升高。

而如今的5G、高性能處理器、超高刷新率等等旗艦標配,在增大功耗加速耗電的同時,也使得機身發熱嚴重,這些無一不在影響著用戶的使用體驗。

再退一步講,“小屏黨”們不要求高性能,不要求堆料了,只要求“能用就行”,那廠商能不能推出一些“小屏非旗艦”的手機呢?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供應鏈成本。目前國內的手機廠商基本都是供應鏈的整合商,手機的各種零部件都需要向外采購,而統一的零部件采購價就會更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模”,批發價自然會更加實惠。

最典型的就是“屏幕”,國產手機屏幕基本都是來自三星、華星光電、京東方,連蘋果手機的屏幕都是需要靠三星供應。

而目前市場上主要還是以大屏幕為主,如果手機廠商要做“小屏手機”,那么自然需要另外定制“小屏幕”,這其中的價格成本自然要比公模高得多。

除了需要定制小“屏幕”,還要定制小“機身外殼”以及各種零部件,這樣下來廠商得賣多少臺才能收回成本呢?

而且在沒有“堆料機”的情況下,廠商還敢定高價嗎?一不小心就容易“滑鐵盧”,那不就成了吃力不討好?

在控制成本上的考慮,也直接導致了目前國產手機中鮮有“小屏手機”的身影,畢竟“公模”手機成本低銷量好,何樂而不為呢?

這大概也是市場上這么多“套娃機”的原因吧。而如今有消息稱小米12將會推出“小屏”版本,如果消息屬實,那這大概就是大公司的實力“鈔”群吧?

“小屏手機”將何去何從?

“小屏手機”這個概念是相對的,它興起于“大屏手機”橫行的年代,在各種手機技術漫天飛行的當下,一個小手機似乎已經承載不下人們對于手機功能的期待了。

它是寵兒,也是棄兒,被網絡上千萬的用戶寵愛,卻被現實中厚重的引力拖垮拋棄,它在這個時代被人們追逐,也許在下一個時代就被人們遺忘。

“小屏手機”將何去何從?目前看來是一片迷霧,仍然難辨前路,或許未來革新的“電池技術”,能夠喚醒“小屏旗艦”停滯的腳步。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