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收藏】政策推動電化學儲能發展,未來PCS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提升(附股)

2022-02-03 10:45:06來源:巨豐投顧微信號  

隨著鋰離子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其生產工藝已不斷完善,單位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目前鋰離子電池已成為當前主流的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受益于國內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大力的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國內逆變器廠商在全球市場中成長迅速,央國企對新能源的大規模布局也將推動儲能行業的發展。

編輯|藍貓

特別提示

通過本公眾號發布的觀點和信息僅供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巨豐投顧”)客戶中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特定客戶參考。因本公眾號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并非巨豐投顧客戶,為控制投資風險,請您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公眾號中的任何信息。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RiskDisclosure

新能源發電占比逐步提升,政策推動電化學儲能發展。

受全球氣候變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斷消耗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消費結構正加快向低碳化轉型。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測算,到2025年,中國發電結構中,煤炭占比將從2018年的66.4%下降至48.8%,風光發電占比將升至約20.2%;到2050年,煤炭發電占比大幅下降至5.7%,風光發電成為主力。風光等新能源高比例并網,其波動性和間歇性等問題凸顯,為了實現風光發電與負荷實時平衡,需要通過儲能技術來確保其發電保持相對穩定。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推出了多項政策,推動新型儲能的發展,廣東省率先將儲能設施成本費用納入用戶電費分攤,為電網側儲能的快速發展明確了商業模式,利于解決儲能的經濟性問題,提高電網側安裝儲能的積極性,將促進儲能產業良性的發展。

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應用領域廣闊。

根據CNESA,截至2020年底,全球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4.2GW,其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3.1GW,電化學儲能和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規模均首次突破10GW大關。2020年,中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新增裝機規模達到4.7GW,超過2019年新增投運規模的1.6倍。中國、美國和歐洲占據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的主導地位,三者合計占2020年全球新增投運總規模的86%,并且新增投運規模均達到GW級。從整個電力系統的角度看,儲能可應用于發電側儲能、輸配電側儲能和用電側儲能等多個場景。

鋰離子電池是電化學儲能核心,PCS需求不斷擴大。

隨著鋰離子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其生產工藝已不斷完善,單位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目前鋰離子電池已成為當前主流的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受益于國內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大力的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國內逆變器廠商在全球市場中成長迅速,央國企對新能源的大規模布局也將推動儲能行業的發展。逆變器主要廠商華為、陽光電源(300274)、上能電氣、古瑞瓦特、錦浪科技(300763)等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的總體不斷擴大,隨著儲能需求的不斷增長,未來PCS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提升。

投資建議:隨著電化學儲能的快速發展,在儲能電池、PCS和儲能系統等關鍵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將長期受益。建議關注寧德時代(300750)(300750)、陽光電源(300274)、科士達(002518)(002518)、許繼電氣(000400)(000400)。

風險提示:儲能裝機容量增長低于預期風險;儲能電站安全風險;國際政治局勢變化風險;電價調整風險;新技術推進不及預期風險。(來源:東莞證券)

免責聲明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巨豐投顧")出品的所有內容、觀點取決于市場上相關研究報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種市場環境因素及公司內在因素。盈利預測和目標價格的給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設和前提條件,因此,投資者只有在了解相關標的在研究報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礎上,才可能對我們所表達的觀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

巨豐投顧出品內容僅為對相關標的研究報告部分內容之引用或者復述,因受技術或其它客觀條件所限無法同時完整提供各種觀點形成所基于的假設及前提等相關信息,相關內容可能無法完整或準確表達相關研究報告的觀點或意見,因而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投資者切勿依賴。任何人不應將巨豐投顧出品內容包含的信息、觀點以及數據作為其投資決策的依據,巨豐投顧發布的信息、觀點以及數據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報告發布日之后的情勢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巨豐投顧不承諾更新不準確或過時的信息、觀點以及數據,所有巨豐投顧出品內容或發表觀點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巨豐投顧出品內容信息或所表達的觀點并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操作建議。

相關內容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引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巨豐投顧。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