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世界熱點評!大眾軟件又掉鏈子,多款豪車延遲上市

2022-07-14 08:33:44來源:汽車公社  

大眾的軟件業務,最近又誤事了。

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由于大眾集團軟件部門CARIAD進展緩慢,奧迪、保時捷和賓利的多款電動旗艦車已面臨延遲發布和上市的難題。

消息人士近日向歐洲媒體透露,奧迪新項目Artemis的車型估計要到2027年才能上市,比計劃晚了三年。原計劃于明年推出的保時捷新款電動版Macan及奧迪Q6 e-tron,目前也受到產品推遲的威脅,軟件跟不上是主因。


(資料圖片)

此外,因為CARIAD項目進展落后于預期,賓利到2030年只銷售純電動汽車的計劃也新增了不確定性。

就在半個月前,大眾管理層就被集團監事會施壓。德國《明鏡周刊》透露,大眾監事會讓赫伯特·迪斯(Hebert Diess)為首的管理層提交一份新的戰略規劃,重新梳理軟件業務的發展思路,因為這直接影響電氣化轉型的實際進程。

“壞賬銀行”亟待手術

知情人士告訴《歐洲汽車新聞》,奧迪Artemis項目原計劃在2025年推出高階自動駕駛純電動新車,但因為軟件業務不及預期,目前內部代號為Landjet的第一款量產車極有可能被延遲到2026年底、甚至2027年才能推出。

此外,由于軟件支持不到位,奧迪Landje項目已放棄由CARIAD研發的2.0版本軟件系統,換而采用作為Plan B的臨時1.2軟件方案。1.2版本是一個折中方案,據消息人士透露,即使是采用計劃外的Plan B,新車研發和量產已經遠遠落后于預期。

按照大眾此前的研發計劃,Software 2.0將應用于集團未來的大部分電氣化新車,但考慮到項目并沒有實質性進展,管理層已決定將2.0版本的研發主導權暫時移交給大眾品牌,軟件部門CARIAD則承擔其輔助工作。

軟件部門不能在核心業務上唱主角,這對掌門人赫伯特·迪斯是個艱難的挑戰。2022年已過半,保時捷和奧迪兩大品牌的高管都對軟件帶來的項目延誤十分不滿,一把手迪斯自己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軟件研發并非易事,項目推進需要時間。

大眾將其軟件子公司CARIAD視為“最雄心勃勃的核心項目”,關系到集團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生死存亡,但一路跌跌撞撞的CARIAD卻給旗下多個品牌制造了始料未及的麻煩,不僅影響到重磅車型交付滯后,也讓戴著鐐銬跳舞的迪斯陷入更大的煩惱。

因為業務進展太慢,CARIAD首席執行官希爾根伯格(Dirk Hilgenberg)曾在7月初表示,該部門將在下半年進行架構精簡。在希爾根伯格履新CEO之前,大眾員工將CARIAD稱為“壞賬銀行”,內部問題重重,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清理“壞賬”,連帶著一系列的轉型風險。

“所有人角色一致、價值觀一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建立更加清晰的任務分配,并對架構進行調整,推進更快的研發速度。"希爾根伯格十分清楚CARIAD的病根在哪里,他曾在一次采訪時告訴德國媒體,從本質上講,大眾軟件只有10%的問題來自技術,剩下90%都是文化上的。

CARIAD最初的成員結構,大部分是從保時捷、大眾和奧迪等品牌“調崗”過去的,剩下的少數來自特斯拉以及思愛普SAP。這意味著,公司其實在短期內匯集了幾十種企業文化,來自不同的汽車制造商,甚至來自不同行業,在這個復雜的文化大熔爐里,事情的推進并不如預期般順利。

大眾的病根在幕后,軟件業務也不例外。不僅如此,大眾的軟件業務還是這艘制造巨輪上最能剖析出“幕后”影響“前臺”的一個切面。

唯一的方案,是引入組織變革。

在成立之初,CARIAD的管理制度和架構是參照大眾集團制定的,這種對傳統模式的“復制黏貼”,放在軟件領域并不適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CARIAD廢除了所有與集團同名的機構,不斷地減少等級,試圖在決策上變得更快。

這些變革得到集團一把手赫伯特·迪斯的大力支持,他是扁平化管理理念的擁躉,但他沒想到的是,集團內部的派系斗爭和角力內耗,又一次在軟件部門上演。

中國市場是“藥方”?

彭博社上周報道,大眾汽車正計劃啟動針對中國市場的新一輪投資,包括新雇傭數千名軟件工程師,并將軟件作為在華破局的關鍵。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也表示,加碼中國是為了在數字化與智能化領域追趕競爭對手,從目前的的競爭局勢看,僅從其他公司聘請軟件人才還不夠,該公司或將在華加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

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意識到,蔚小理和比亞迪這樣的中國車企之所以能在電動車領域與特斯拉“扳手腕”,優勢之一是軟件與智能化層面的超前。目前,迪斯已將軟件確定為差異化競爭的重中之重,他經常引用諾基亞未能跟上蘋果的步伐作為公司轉型的警示。

“歡迎來到壞賬銀行。”

希爾根伯格回憶說,昔日他剛接管CARIAD之時,同事們總是用“歡迎來到壞賬銀行”調侃業務的艱難。很明顯,大眾汽車長期懸而未決的軟件問題,被管理層揉成一團,打包扔進了CARIAD,等待希爾根伯格的,是將這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清理干凈,并將軟件業務重新帶回正軌。

目前,CARIAD成立只有兩年時間,但董事會已經更替了不只一次,而圍繞著項目主導權,迪斯和親信希爾根伯格更是親自掛帥,打贏了這場核心業務的利益保衛戰。

從當下的戰略落子來看,迪斯對軟件業務的重塑,一方面是對德國總部進行架構重組和業務瘦身,另一方面則是持續押注中國市場,讓CARIAD成立其中國子公司,并讓中國成為其軟件破局的新出口。

本土團隊將推動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軟件產品開發,包括與CARIAD總部共同開發統一、可擴展的全新軟件平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以及下一代智能互聯功能。

去年,大眾宣布到2025年將其軟件開發團隊擴大到1萬人,而在今年3月份的財報電話溝通會上,迪斯表示計劃在2022年新增1000名軟件開發工程師,將總人數提升至6000名。

作為激進改革派的迪斯,比任何人都知道大眾軟件的真實處境,至少與自帶硅谷基因的勁敵特斯拉相比,大眾在軟件方面并不占“地利”的優勢——

因為歐洲這塊土地,哪怕是一向以汽車制造一騎絕塵的德國,近年來就缺乏IT人才培養的土壤。那么,中國將是迪斯挽救軟件困局的新“藥方”嗎?

關鍵詞: 大眾軟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