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投資20億成立電池公司,蔚來“自造電池”動真格了

2022-10-26 08:42:46來源:蓋世汽車  

從投資2億元建電池研發實驗室到投資20億成立電池公司,蔚來“自造電池”的決心逐漸顯露。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蔚來成立了一家電池科技公司,全稱是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曾澍湘,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模具制造;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上述工商信息來看,蔚來是正式成立了自己的電池制造公司。這是繼投資兩億成立電池研發實驗室、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等消息公開后,蔚來“自造電池”的最新進展。

電池研發和生產準備或已同步進行

自2019年推出首款車型至今,蔚來在電芯供應商選擇上一直堅信寧德時代,但業內常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所以我們看到,小鵬、零跑等車企根據旗下不同車型選擇了多家電池供應商,與它們不同的是,蔚來在電池供應上要自己造“籃子”,并且這個“籃子”的形態或已初具雛形。

今年5月,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上公示了蔚來一個新的建設項目,項目內容是蔚來擬投資約2.18億元,租賃上海嘉定區安亭鎮一處工業廠房用于建設電芯研發實驗室和試制線。

據悉,蔚來擬租賃面積達2.2萬平方米,計劃建設31個研發實驗室、1條電芯試制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根據公示內容,此次項目試制線的建設將為蔚來后續電池規模化生產做前期探索,試制樣品用于后續深度開發。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籌備電芯研發實驗室的消息公開后,今年6月,蔚來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首次釋放了動力電池團隊的相關消息,蔚來創始人李斌彼時表示,公司已經組建了超過400人的電池團隊,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有觀點稱,所謂的800V高壓電池包,就是4680電池,按照計劃將會搭載到蔚來第三代NT3平臺打造的電動車上。

到了8月,有媒體又曝出了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電池和4680電池的消息,并稱蔚來計劃量產這兩種電池,供給蔚來及其子品牌阿爾卑斯。

此外,動力電池團隊的核心人員也于彼時浮出水面,據報道,蔚來副總裁曾士哲負責電芯、電池包、BMS相關研發,寧海龍負責與電池工業化相關的研發,孫振勇負責電池的生產制造,其中寧海龍和孫振勇均向蔚來高級副總裁曾澍湘匯報,而曾澍湘正是蔚來剛成立的電池科技公司的法人。

從今年近6個月的進展來看,蔚來其實已經籌備了團隊建設、電池研發、生產制造的工作,雖然還沒有正式官宣,但這個“籃子”已經在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廣汽埃安動輒投資109億設立電池公司,蔚來當前僅投入20多億的資金還較少,隨著后續電池公司相關業務展開,蔚來“自造電池”或還將投入不少資金。

電池制造公司落在合肥

根據企查查信息,蔚來新成立的電池制造公司注冊地址在安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而這個地方也是蔚來中國總部的所在地,2020年4月,蔚來獲得了合肥建投等方面投資并把蔚來中國總部入駐到了合肥經開區。

圖片來源:企查查

實際上,蔚來將電池公司落在合肥還與其Neo Park電動汽車產業園的規劃相關。去年 4 月底,蔚來與合肥經開區共同投建的“Neo Park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正式開工,園區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區、研發生活社區及生態文化區,官方稱初期投資500億元,計劃建成 100 萬輛年產能的整車工廠和 100GWh 年產能的電池工廠。由此來看,蔚來電池公司很早之前就已經規劃到了園區項目中。

蔚來將整車工廠和電池工廠放在同一地區無非就是方便自家供給。當前,蔚來所有在售車型均在合肥生產,且其規劃的未來車型和產能也在合肥新橋產業園。今年6月,蔚來與合肥簽署了新橋工廠二期建設協議,該工廠年產能50萬輛,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將生產售價20萬元級別的蔚來全新品牌車型,有觀點稱,這一全新品牌就是阿爾卑斯。

根據此前報道,蔚來自研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屆時將小規模供給到阿爾卑斯上,其在合肥的電池廠也將會率先投產磷酸錳鐵鋰電池。另外此前還有消息人士透露,蔚來的新品牌阿爾卑斯已經實施了開放的動力電池采購策略,蔚來已和中創新航、比亞迪弗迪電池等公司確定了電池供應合作。

有分析認為,在電池供應方面,蔚來正在從外供逐步走向自供、外供相結合,而自建電池廠,最終的目標還是以自供為主,以及存在對外供應的可能性。

車企自產電池或是大趨勢

作為一家車企,蔚來將要自己制造動力電池的舉動其實并不意外。近兩年,上游原材料漲價以及動力電池廠商壓力不斷向下傳導,促使了越來越多車企選擇自研自產動力電池。

在今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曾表示,當前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價格過高,價格壓力直接傳導至整車廠。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整車生產的40%-60%,一度占了60%的成本,“那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曾慶洪調侃道。

事實上,曾慶洪的一番闡述并無道理,隨著電池成本上漲,電動汽車的整車成本不降反升,這對還沒實現盈利的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是頭大的問題。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比亞迪,有分析認為,比亞迪現階段發展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電池自產自研,一定程度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可以內部消化,而這也有利于比亞迪車型在市場中具備價格優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以及市場結構的持續完善,核心零部件采購成本的降低以及提升盈利能力將成為車企的重要關注點,而占據整車很大成本比例的動力電池如降不下來,車企能挖到的利潤空間就不大。

圖片來源:蔚來官網

目前來看,車企已經產生了自研自產動力電池的苗頭。除蔚來以外,廣汽埃安也將自建電池公司,今年8月,廣汽埃安宣布投資109億設立電池公司,欲實現電池自主產業化及應用,且致力于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發、制造、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內的能源生態產業鏈布局。

廣汽之后,網傳長安汽車未來也有意自研電池,不久前,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多項“薔薇”電池相關商標,如“長安薔薇電池”等,長安方面沒有否認,僅表示注冊商標屬于正常的儲備工作。

關鍵詞: 動力電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