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4車齊發、價格對標蔚來的遠航,真能“遠航”嗎?

2023-08-29 07:31:54來源:12缸汽車  

2023年,經歷了新勢力車企洗牌后,依然有不少新興品牌敢于加入新勢力陣營中,而且還在本屆成都車展上迎來首發亮相,比如說遠航汽車、極越汽車。

極越汽車,相信不少讀者都不陌生,該品牌由百度和吉利聯手打造,只不過百度在不久前退居幕后,扮演起類似華為的“角色”。


(資料圖片)

相比于極越汽車,遠航汽車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展示出來的“實力”卻直追恒大汽車,四車齊發的場面直追當初的恒大汽車,令人為之駐足。那么遠航汽車到底有著什么樣的背景?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這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出自大運集團旗下的大運摩托。除了摩托車之外,大運集團在卡車等商用車上都有建樹。隨著時代的變化,產業結構、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摩托車、卡車都進入了發展瓶頸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遠航汽車應運而生,作為大運集團實現結構化、產業化轉型的關鍵。從“遠航”二字可以看出,大運集團掌舵人遠勤山對品牌抱有極高的期待。

新能源汽車作為近十年最大的風口,雖然催生了大批新勢力車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傳統車企轉型失敗。

重慶力帆、鑫源在摩托車領域的實力,并不遜色于大運摩托,甚至進軍汽車領域的時間比大運集團更早。

然而最終的結局相信大家都知道,力帆汽車破產倒閉,被吉利汽車收購,鑫源旗下的斯威汽車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顯然,能做一流的摩托車,并不代表著具備造車實力。既然如此,遠航汽車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遠航汽車官方介紹道:遠航產品擁有800V超級快充,最長續航超過1000km,零百加速僅3.2秒,充電10分鐘即可補充300km等諸多亮點。

單論技術先進性,遠航汽車的技術實力幾乎可以排在行業的前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技術并不是由遠航汽車自主研發,而是來自于供應商。遠航汽車的B.H.D高端豪華純電平臺,由大運集團聯合博世、華為、阿里等巨頭打造。

從眾多玩家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的造車門檻并不高,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核心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都可以由供應商提供。

早前,曾慶洪曾表示給寧德時代打工、肖勇也吐槽華為沒有溢價空間,這一切都反映了整合資源的造車方式,將會讓整車廠成為最沒有話語權的一方。毫無疑問,作為大運集團轉型的關鍵,遠航汽車想要駛向遠方,完成技術自研或許才能掌握“船舵”。

同樣的造車方式,并不只有遠航汽車。

2019年年底,許家印曾在廣州舉辦了一場史詩級汽車工業大會,邀請了206家世界汽車產業龍頭企業、1100多位龍頭企業CEO及高管。現場上,許家印喊出了恒大汽車的15字造車箴言:“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炫富式的口號背后,隱藏著恒大汽車缺少核心技術的劣勢。

盡管恒大汽車的入場很高調,但是首款量產車型恒馳5的定位,依舊是緊湊型純電SUV,主打大眾市場。

不同于恒大汽車,遠航汽車除了一口氣展出四款車之外,四款車型的定位還都錨定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均定位為C+級豪華純電汽車。按照大運集團的規劃,遠航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將會是D級旗艦車型Y6。需要注意的是,遠航Y6的預售價為32.98-52.98萬元。

在這個價格區間,遠航Y6將與極氪、特斯拉、蔚來、BBA等展開正面競爭。競爭對手除了技術實力強大之外,遠航汽車營銷、服務體系等方面也無法與上述一眾品牌抗衡。

另外,與早年蔚來、理想等新勢力車企進入市場的大環境不同,消費者“嘗鮮”的心態已經漸漸褪去,車市已回歸理性,所以遠航汽車的成長空間也在不斷壓縮。

作為參考,據相關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10-20萬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超150萬輛,30-50萬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為60萬輛左右。

定位過高,無疑是給遠航汽車帶上了成長的“枷鎖”。在品牌尚未成熟之前,擴張高端市場的同時,也應下探中低端市場。

晉商造車,遠勤山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瘋狂的一個,因為在遠勤山之前,賈躍亭已經在造車領域掀起了滔天巨浪。不過,遠勤山和賈躍亭一樣,在造車領域都展現了足夠野心,甚至比許老板更加瘋狂。

從出場的方式可以看出,遠勤山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賣車,而是希望通過出奇制勝的方式,先賺取一波市場的關注。

可惜的是,遠航汽車現階段的實力,難以滿足遠勤山的野心。按照早前,遠航汽車的計劃,遠航Y6在上海車展開啟預訂后,將會在9月正式開啟交付。但從遠航汽車的動態來看,在幾乎沒有任何訂單數據公布的情況下,“跳票”的可能性被無限放大。

事實上,相比于大多數新勢力車企,背靠大運集團的遠航汽車在制造領域擁有多年的積淀,跨界造車更有優勢,但是遠勤山的野心卻讓品牌失去了優勢。縱觀仍在牌桌上的數新勢力車企,鮮有車企依靠投機取巧成功,無一不是基于扎實的自研技術基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