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理想二號人物,拿到 2.7 億獎勵

2023-08-10 06:28:43來源:ZAKER科技  

8 月 8 日晚,理想汽車業績會議上,創始人李想攜高管出席。

老板李想,談論的多是銷量和目標。分析師拋出的 " 供應鏈 " 問題,則由馬東輝回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介紹,相比年初目標,今年需求有所提升,二季度已經制定了提升產能的策略和規劃,還需要一段時間達成。

" 今年可以達到銷量目標 ",馬東輝預期樂觀。

49 歲的他,現在是理想汽車的二號人物。

自年初接棒總裁以來,理想的銷量節節攀升,第二季度交付 8.65 萬輛新車,凈利 23 億,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下,連創新高。

01 執掌供應鏈

年初,馬東輝進入公司董事會,接替沈亞楠,擔任執行董事兼總裁。

沈此前管理的供應團隊,包含供應鏈、制造、質量等部門,交由馬東輝逐步接管。倆人花了半年時間," 確保工作平穩過渡 "。

掌控供應鏈半年,馬東輝的成績不錯。

" 常州智能制造基地有兩條產線用來生產理想 L7、理想 L8、理想 L9,從整車產能來看,如果是雙班制,我們每個月最多可以達到 5 萬臺。" 馬東輝表示。

此外,理想北京純電動工廠正在建設過程中,一期年產能為 10 萬輛。

理想汽車曾吃過供應鏈的虧。

" 我們經歷過了 2022 年 9 月交付量,僅為 4000 多輛的崩盤階段。" 在 6 月底的內部信中,李想表示。

去年特殊時期,交付艱難,相比之下,今年理想汽車的產能爬坡順利。公司上半年的交付量為 13.9 萬輛,超過去年一整年的數量。

這背后,離不開馬東輝團隊的努力。

在新崗位上,馬東輝團隊與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多次接觸。

2 月,他表示,理想汽車正與合作伙伴就電池價格進行談判。4 月,馬東輝提及,還在與寧德時代溝通不同合作方案。

他指出,長期來看,理想汽車會采取多元化供應策略,主要是為了滿足供應安全和項目開發進度要求。

挑戰也有。

馬東輝認為,產能最大的瓶頸是零部件供應。

" 零部件產線目前還在調試和驗證當中,需要一點準備時間,很快就可以釋放出新產能。" 他補充道。

02 技術出身

馬東輝是技術出身,負責產品研發,目前兼任公司 " 總工程師 " 的職位。

新官上任,在媒體前的露面次數變多。

今年 4 月,談及新產品,即理想第一款純電車型,馬東輝對各項技術指標熟稔于心。

在解釋為什么做 MPV 車型時,馬東輝表示,這是純電的技術特點決定的,燃油車有發動機和變速箱,使得 MPV 車型的前懸較長;電動車的前機艙,只布置電機,前懸短。

" 相同的車長,電動汽車的軸距更長、空間更大,接近 MPV 的形態。" 馬東輝提到,難點是,從設計上降低風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進入理想前,馬東輝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

他本科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專業,后拿到上海大學機械制造碩士學位。畢業后,馬東輝曾在阿爾特汽車與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公司任職,又于三一重工車身有限公司任研究院院長。

2015 年,理想汽車成立,馬東輝旋即加入。

作為總工程師,他管理研發團隊,軍功赫赫。

" 馬東輝主導了理想 ONE 從 0 到 1 的成功研發和交付,以及從 1-10 階段理想 L9、L8、L7 等產品的成功研發和交付。" 李想曾這樣贊揚他。

從 2019 年開始,馬東輝還帶領團隊成功地完成了增程電動、高壓純電、智能空間、智能座艙四大技術平臺的研發。

帶隊突破的馬東輝,獲得了公司的股權激勵,能以 0.1 美元的價格,購買 900 萬股理想汽車 A 類普通股。

6 月 15 日,馬東輝剛拿到公司授予的 60 萬股,加上去年的 100 萬股,他手頭持有 160 萬股理想汽車股份。

按照 8 月 9 日收盤價 167.7 港元 / 股計算,這部分資產價值近 2.7 億港元。若能完成 KPI,將全部獎勵納入囊中,馬的身家約 15 億港元。

03 " 摳 " 字當先

對于管理公司,馬東輝的做法和李想接近。

" 李想是一個很注重資本效率的創業者,考慮怎么用更少的錢能把這個事做出來。" 藍馳創投多次投資理想汽車,其管理合伙人朱天宇曾告訴《21CBR》記者,在成本控制上,李想是一把好手。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二季度毛利率高達 21.8%,超過同行。

他對此仍不滿意,8 月 8 日,其發布微博內容顯示,今年最重要任務包括了供應方面 "BOM 成本(物料清單成本)的競爭力 "。

馬東輝也奉行 " 效率第一 " 的原則,常把 " 摳 " 字掛在嘴邊。

比如,理想汽車計劃,到 2023 年底,建設完成超過 300 座高速超級充電站。這是筆大投資。

一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建造成本約 200 萬元。這意味著,若對標頭部企業,理想汽車要拿出接近 6 億的現金。

" 在成本方面,理想汽車會秉持著一貫的比較‘摳’的做法 ",馬東輝表示。

談及補能路線,馬東輝表示,理想汽車不會做換電業務。

他解釋,液態的石油或電,是沒有物理邊界的,換電則要更換整個 PACK(電池包),是存在物理邊界的。在不同車型、不同品牌上做兼容,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戰,不符合我們效率優先的原則。"

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判斷,兩人觀點相似。

李想認為,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集中度會更高。他曾提出,到 2025 年,只有拿到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 20% 以上的市場份額,才能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

馬東輝,來源:視覺中國

6 月,馬東輝也在公開演講中表示,20 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巨大。

延續老板的思路,他提了一個更大的數字," 我們希望,在 30 萬元至 50 萬元區間,今年,市占率能夠做到 20%。"

理想加速搶占這一市場。公司預計,第三季度車輛交付量將達到 10 萬 -10.3 萬輛,同比增長 277%-288%。

公司處于高速增長期,李想順勢定下千億元的營收目標。

" 第四季度產能提升后,我們有信心實現 4 萬輛的月交付目標。" 李想放出豪言。

要完成這個目標,馬東輝團隊還要努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