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深圳證監局對3名證券分析師出具警示函 券商研報需提高質量

2021-10-25 15:46:43來源:深圳商報  

據報道,10月22日,深圳證監局對3名證券分析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原因在于,這3名分析師署名發布的研報,對寧德時代儲能業務2060年營收中樞的預測存在部分假設不夠審慎,分析邏輯不夠嚴謹的問題。幾乎同時,福建證監局和安徽證監局也分別對各自管轄范圍的幾名證券分析師發出警示函,原因同樣在于所署名發布的研報存在問題。

三地證監局的做法注定會受到投資者的熱烈歡迎。實際上,投資者對于券商研報的非議由來已久。有人認為,太多的研報質量低劣,不靠譜,不值得信任;有人認為,不少研報就是馬后炮,基本沒什么參考價值;有人甚至認為,個別研報是在配合個股的主力資金演出,實際是給個股漲跌推波助瀾。這些說法對錯與否其實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說法本身所顯示的不少研報質量不盡如人意的現實。如果有興趣翻看一下網上的個股研報,很容易發現“兩低”的情況:瀏覽量低、評價低。監管部門加強對券商研報的合規性和嚴謹性要求,可以說是順應了市場呼聲,正當其時。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券商研報中出現一些質量低劣甚至有問題的,也不算出人意料。據早前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場共有84家券商發布8.3萬份研究報告,其中個股研報2.6萬份,覆蓋了1912家A股上市公司。這樣數量龐大的研報,注定其中有些是粗制濫造的。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這種粗制濫造的研報能夠發布出來。所以,我們看到,這次被出具警示函的,不只是撰寫這些報告的分析師,還有相對應的券商。其實,相關券商應該感謝監管部門,因為那些存在問題的不合規研報,一直在丟券商的臉,損害著券商的信譽。

市場正沿著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穩健前行,券商和分析師們也要與時俱進才行。讓研報提高質量,以免淪為投資者茶余飯后的笑談。(王亞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